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复习+基础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复习+基础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6 17: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复习+基础检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知识梳理】
一、字词:
外甥(shēng) 浩瀚如海
二、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坐)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也)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口)
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默)
三、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四、词语解释:
枇杷:常绿小乔木,叶子长椭圆形,花小,白色。果实淡黄色或橙黄色,外皮上有细毛。生长在较温暖的地区,果实可以吃,叶子和核可入药。也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琵琶:弦乐器,用木料制成,有四根弦,下部为瓜子形的盘,上部为长柄,顶端弯曲。
五、字体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
甲骨文是盛行于殷商时代的刻在甲骨上的一种古老的文字,是清朝学者王懿荣发现的。
【单元基础检测】
一、把下面这一段话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8分)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二、根据拼音写出同音词。(4分)
【gōng fu】他花了一整天的(     )来劝说父母,才让父母同意他学习中国(     )。
【qīng cuì】那棵大榕树的树叶十分(     ),树上传来小鸟(     )的鸣叫声。
三、选择题。(18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书藉   屏障   悠静   低头折结
B.松弛   脉搏   重叠   一愁莫展
C.渡假村  防碍   气概   川流不息
下列形声字中,左边是形符,右边是声符的是(  )。
A. 梅 B. 攻 C. 颈 D. 期
“簏(lù)”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的意思相近?(  )
A. 草 B. 筐 C. 虎 D. 鹿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书,我国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很多阶段,每一种字体的书写都各有特点,其中楷书的书写特点是(  )
A.流畅   B.端正   C.古色古香   D.奔放
下列各项中,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青半紫。(素) B. 格外大方。(回)
C. 十个兄弟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克)
D. 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四)
下列哪位书法家的楷书《千字文》最为闻名?(  )
A. 南朝智永 B. 唐代怀素
C. 明代文征明 D. 晋代王羲之
明代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作过一副对联,数百年来曾激励许多仁人志士步出书斋奔天下。依次填入括号中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  )声(  )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  )事(  )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A.风 雷 国 家    B.风 雨 家 国    C.雨 雷 家 国
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向身体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两个人代表全班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该选谁,班长说:“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B. 这道题把我难住了,我去请教妈妈,妈妈把方法教给了我,然后说:“你真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C. 奶奶的医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呀!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 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
B. 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国子监的王懿荣。
C. 我国学术领域因甲骨文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叫“甲骨学”。
D. 甲骨文不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种文字。(修改病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例句,从下面的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你的理解。(3分)
例:“男”字,就是以力托田,凭的就是一把力气,或心力,或智力,或体力;“吹”字,就是口欠修养才“吹”,那些全靠“吹”的人肯定没有真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   )
在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五种最典型的字体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和行书。 (   )
研究报告一般按提出问题、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整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结论这几个步骤来完成。 (   )
小篆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   )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   )
六、短文阅读与理解。(33分)
(一)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练习。(16分)
【材料一】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有很多长得相像的汉字,稍不留神就认错了。例如:“壶”是装水的容器;“壸”(kǔn)是宫里的路。“赢”,获胜;“羸”(léi),瘦弱。“诋”(dǐ),诋毁;“祇”(qí),地神。“戊”(wù),天干的第五位;“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shù),军队防守;“戎”(rónɡ),武器,军队,军事。
【材料二】“赢”由五个汉字组成。有人说,它包含着赢家必备的五种意识或能力:“亡”指______;口”指______;“月”指______;“贝”指要取财有道;“凡”指______。
【材料三】据说,1930年5月,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在河南进行中原大战。战前,冯、阎商定在河南北部的沁(qìn)阳会师,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蒋军。冯玉祥的一位参谋在拟定命令时,误把“沁阳”写成“泌(bì)阳”。恰巧河南南部有一个泌阳,该地与沁阳相距数百千米。只因多写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千米,最后导致冯、阎联军惨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依次填在“____”上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庭______  ②______弱  ③神______  ④______卫
A.壸 羸 祇 戍       B.壶 羸 诋 戌
C.壸 赢 祇 戎 D.壶 赢 诋 戊
2.将下列内容依次填入材料二中的四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时间观念  ②平常心态  ③沟通能力  ④危机意识
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3.材料三中,导致冯、阎联军惨败的原因是(  )(4分)
A.选错决战地点。        B.联军内部不团结。
C.冯玉祥的参谋写错字。     D.联军兵力不敌蒋军。
4.阅读了以上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郑板桥轶事两则(18分)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上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螃蟹,知府想:“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兴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辱他一番,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螃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1.请在文中的“____”上为郑板桥的两件趣事加上小标题。(4分)
2.理解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并填空。(4分)
(1)“此物”表面是指 ,实际暗指 。
(2)“其”指的是 ,“其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郑板桥年轻时很穷是因为字画不好,没人愿意买。
B.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C.郑板桥喝住黄狗,扶起小偷,是因为体恤小偷,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4.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展示。(25分)
汉字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谱出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又像一支支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在你的心中,汉字是怎样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略。
二、1. 工夫 功夫
2. 青翠 清脆
三、1. A B 2. A 3. B 4. B 5. D 6. A
7.B 8. C 9. D
四、1. 甲骨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字。
2. 示例:“愧”字,就是心中有鬼,坏事做多了心中必然有“愧”,可见做人要坦坦荡荡,时刻无“愧”于心。
五、1. √ 2. × 3. × 4. × 5. √
六、(一)1.A 2.D 3.C
4.汉字中虽然有许多字的字形十分相像,但是读音和意思千差万别,因此在学习汉字时要认真、仔细。
(二)1.郑板桥吟诗退小偷 郑板桥吟诗讽知府
2.(1)螃蟹 郑板桥
(2)知府 知府想让郑板桥当众出丑
3.C
4.郑板桥是一个有文采、心胸宽广、不趋炎附势的人。面对小偷,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面对心胸狭隘、胸无点墨的知府,郑板桥丝毫不巴结。
七、思路点拨:充分发挥想象,可以把汉字想象成一个个小朋友,也可以把汉字想象成各种图画。注意想象要合理、有趣。 例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