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6 17: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游乐山
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我们一家人由乐山城乘船沿江而下,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尤山。乌尤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乌尤寺,乌尤寺坐落在乌尤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险峻的凌云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尤,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富丽堂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乐山大佛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B.乐山大佛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C.乐山大佛位于三江激流汇合处,坐北朝南。
D.乐山大佛的脚背可以坐百余人。
3.这篇文章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作者依次到了乐山城→
→ → → 。
4.为什么说“嘉州山水在凌云” 把原因用“ ”画出来。
5.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九曲溪漂流
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于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
  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地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与世。
  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而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影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 );有的则雄踞一方,( );有的像玉女插云,( );有的便直耸云霄,( )。
乘上小竹筏,艄公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能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
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葩处,棹歌闲听三两声。”
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威武凛然 亭亭玉立 风骨刚健
A. B. C._________
2.九曲溪因“ ”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 ;顺水漂流,一路经过 → → → 。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
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4.下列对画“ ”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 )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 )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 )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开始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剩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云雾般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水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无限扩展,此时此刻的我们,完全沉醉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哗——(    ) 舒适——(    ) 闻名遐迩——(    )
2.用“  ”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3.本文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___________,再写近观____________,接着写来到____________之后的真切感受,使我们读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本文从哪些感官角度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给人的感觉?(  )(填序号)
A.听觉 触觉 嗅觉 B.视觉 触觉 嗅觉
C.听觉 视觉 触觉 D.听觉 视觉 嗅觉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形容房屋宏伟豪华。美好的名誉2.C
3.游览 乌尤山 乌尤寺 凌云山 乐山大佛
4.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美誉。
5.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中心。
(二)1.A.风骨刚健 B.威武凛然 C.亭亭玉立 2.九曲十八弯两岸青山 峭壁 险滩 峡谷 深潭
3.排比 比喻 4.(1)√(2)√(4)√5.表达了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1.喧嚣 舒服 远近闻名
2.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垂下来。
3.由远及近 水声 瀑布 谷底4.C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