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环境添绿色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学习与思考,初步掌握超现实时空重组、变换材质、比例逆反、异型同构等基本表现方法,并能设计有创意的环保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初步形成超现实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超现实主义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关注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画面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超现实的时空重组等方式,表现以环保为主题的创意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两组图片,看完后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图片)
问画面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能用词语来形容吗
师我们生活环境变得不那么美好了,面对环境的恶化,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别的方法来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为环境添绿色。
(板书—我为环境添绿色)
二、学习探究
通过欣赏油画《绿洲》,让学生感受时空重组的表现方式
师有一位画家利用手中画笔和颜料来呼吁大家关注生态环境,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这是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看到这幅作品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特别、奇怪······)
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奇怪在哪
提问①这幅作品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元素
生树、沙漠、桌子、黑色的天空以及白色的云。
提问②是怎样的不同寻常(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师小结树长在桌子上、云降在树叶上、桌子摆在沙漠里。黄沙白云绿树白色的桌子和黑色的天空不同寻常的组合在一起不切实际,令人深思。
提问③你认为这幅作品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真实情感
生希望没有沙漠,到处长满绿色……
师画家表现的是一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他希望没有沙漠,到处都是绿色。画家用这种奇幻的景象警醒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绿洲,达到宣传环保的目的。
提问这幅画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绿洲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这幅画改变了空间关系以及生存环境。
课件展示时空重组是打破物体之间原有的空间位置及组合规律,把不同的时空、种类的形体或其局部重新组合起来,改变对象之间的自然状态,描绘出新奇的视觉形象。(打破组合)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同学们能用时空重组的方法把这些图片进行重组吗
(表现的很好·······)
师像这样的一种表现方式,与我们印象中的绘画不太一样,因为整个画面营造出来的视觉形象是不太符合实际的,甚至有些怪异,是一种新奇的视觉形象。也正因为它表现手法的独特,往往更能引人注目。还有没有其它更有趣的表现手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探索
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展现出其他的表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些方法,分组讨论下面的作品
作品中画了些什么
说说新奇在哪里
作品传达什么样的想法
《保护地球招贴》等
放大人的形象,缩小地球的形象,反映出人类的贪婪,永无止境的向地球索取
比例逆反刻意改变大小比例关系,能表达出某种情感,耐人寻味。
《三个难以捉摸的人》 《钉子雨》
用人物头部来代替树,原来人的头部的形象和树的形象这么的相似,展示了人与树、与环境的关系。
把雨滴的形象换成了钉子,环境被破坏后最终受到伤害的是人类自己。
变换材质根据物体形状的某种相似和相关特征把不同特质、种类的对象有机结合成新的视觉形象
《求救》等
把烟筒里排除的烟变成了求救的信号
异型同构尝试改变物体的形态特征,往往可以引起视觉注意的同时,传达出更为深刻的思考与情感,产生描绘原来形态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体验与创造
师这些作品都用到了一些新奇的手法来表现,即为画面增添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宣传环保的作用。作为地球的小主人,由环保你能想到哪些问题呢
我有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我国每天要用掉一次性的塑料袋30亿以上,而一个塑料袋埋在地下需要大约200年才能腐烂,严重污染我们的环境。老师也想为环保出分力,大家看看我这里是一颗不完整的小树苗,现在我来为它添加一些新的元素,让它变个样。
展示作品
问谁能猜猜老师的想法吗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复使用环保袋为城市增添一份绿色。
问那我用到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用环保袋替代了树叶,用到的是元素替代的手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同学们也试试吧,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运用时空重组、变换材质、异形同构、比例逆反等表现手法进行设计,组合成有趣的画面,表达你对于人类生存与环境的思考。
学生展示作品(可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
①谈谈你对这幅作品的构思
②在你绘制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独特情感
老师总结通过学习和了解,大家也动手创造出了和环保相关的作品,把对生活环境的关注都表现的非常好。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吧,你的一个奇思妙想会有一个不一般的收获,并能为你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