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湖南省湘潭县九中 朱立红2012年11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过程》说课稿2主要内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过程》说课3第五章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应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过程》1.说教材41.说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已讲述了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安排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本节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讲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使学生掌握此过程发生的场所及相关物质。
? 教材按科学发展史的顺序安排“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有助于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展示了科学结论的发展性和可修正性,对于学生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课题在学完“细胞”、“酶”和“ATP”后,转入难度加大的“光合作用”学习,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对学习后面的生物学知识意义重大。5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在《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过简单的对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最后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行具备物质转变和能量变化等相关的化学知识 存在问题:
知识经验不丰富、思维不够严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面对的
学生2.说学情63.说教学目标7教学重点学习“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 构建模型 情境体验
动画演示 列表比较 评价活动
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相互联系。解决方式4.说教学重点 难点8评价计分表95、主要教学流程10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里,天空中肆虐着十个太阳,大地干涸焦枯,寸草不生。英雄后羿神弓射九日,大自然才恢复风调雨顺、鸟语花香的景象。如果当时后羿不听从人们的劝阻而将最后一个太阳也射落,那么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后羿“射日”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授6.教学过程?以神话传说导入课题11“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人是吃什么长大的?
学生:米饭。
教师:那么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呢?
学生:泥巴(也有的学生会说屎、尿、粪便等)。
待学生喜笑颜开之后,教师接着说:至少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这么认为(植物是靠吃泥土中的营养物质长大的),他的说法对吗?现在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足迹去体验他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探究的乐趣吧。? 师生对话,导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6.教学过程12
自主阅读、概括史实任务一 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6.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评价136.教学过程课前阅读、概括史实如果当时
主人翁是你,你该怎么想,又会怎么做?147.教学过程教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汇报成果、总结规律15
自主阅读、概括史实任务一 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6.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评价16 问题组1:海尔蒙特实验
海尔蒙特实验中为什么要对柳树和土壤称重处理?为什么起初90kg的泥土必须是干燥的?为什么要加桶盖?
问题组2:普利斯特利实验
普利斯特利实验是用什么方法使人们不容易看到的现象显现出来的?不同的人重复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是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与普利斯特利实验相比,有哪些改进?
问题组3:萨克斯实验
为什么对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为什么让叶片的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呢?(单一变量的控制)
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哪组?实验中为什么用酒精处理叶片?
问题组4:鲁宾和卡门实验
要研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H2O还是CO2 ,对哪一种元素进行同位素标记?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对后来卡尔文探明CO2 的转化过程有何影响?任务一 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解开光合作用之谜6.2 合作互动,学习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预设问题组:[教师活动] 预设4组实验讨论题,重点从实验材料选择、排除干扰、控制单一变量、观察指标、对照实验设置等方面进行设计提问,配合相关实验的幻灯片、动画演示。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探讨。17任务一 体验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解开光合作用之谜6.2 合作互动,学习经典实验的研究方法。合理疏导 适时点拨[学生活动] 按组思考、讨论问题,分析归纳这几个实验中科学家所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总结在表中,最后交流、形成研究结果。学生代表报告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与他们交流,发现问题并解答学生疑问。控制实验条件、
排除干扰、定量研究等
设置对照组
控制单一变量等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对照实验18
自主阅读、概括史实任务一 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6.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评价19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于H2O还是CO2第一组H2180C021802鲁宾和卡门实验C02第二组H20C18O2 02C18O2弹跳动画 突出重点20
自主阅读、概括史实任务一 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6.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评价216.3 建构光合作用的概念模型22
自主阅读、概括史实任务一 探究光合作用的历程6.教学过程第二环节: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评价体验并分析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后,
你有何感悟?23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241、光合作用分为哪两个阶段?
2、各阶段的场所? 怎么进行?
3、各阶段需要什么条件? 产生什么物质?(which)(where)(what)三 “W”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6.6 自主构建有的放矢地自主学习25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26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6.7 动画演示叶绿体中探奇迹27类囊体ATP水在光下分解酶ADP+PiH2O1.光反应阶段条件:光、酶、色素场所:类囊体的薄膜上物质变化能量转变光能7.8
过程图解282C3CO2C5场所:条件:叶绿体基质酶、[H]、ATP能量转变: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物质变化:29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30 光、色素、酶[H]、ATP 、多种酶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中1.水的光解
2.ATP的生成1.CO2的固定
2.C3的还原[H]、ATP、O2(CH2O)、 H2O、 C5光能ATP中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光反应暗反应 6.9表格比较 领会要点31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326.10 构建模型 挖掘实质33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34 1.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后,其体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将如何变化? 2. 请分析光下的植物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后,其体内的C5化合物和C3化合物的含量将如何变化?6.11 拓展训练 思维提升35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361.光合作用形成ATP的部位是( )
A.叶绿体外膜 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基质 D.类囊体
2.下列物质中,暗反应阶段所必需的是:
A.叶绿素 B.ADP C.ATP D. O2
3.如果做一个实验测定藻类植物是否完成光反应,
最好是检测其( )
A.葡萄糖的形成 B.淀粉的形成
C.氧气的释放 D.CO2的吸收量
4、 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C原子,14C的转移途径是( )
A、CO2 → 叶绿体 →ATP B、CO2 →叶绿素 → ATP
C、CO2 →乙醇 →(CH2O) D、CO2 →C3 → (CH2O) 6.12 快速抢答 体验成功37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38 清晨或傍晚,在一些广场上、公园里或学校操场等处,只要没有下雨,便能见到一些人在锻炼身体。还有人说早晨早起到小树林中去呼吸更多的O2,这种说法对吗? 你学习了光合作用之后, 认为是晨练好,还是傍晚练好呢?6.13 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39自主建构6.教学过程(环节二的活动流程)任务二 光合作用的过程4041第三环节:成果展示、学会评价 小结各合作小组的得分情况,
说一说其他组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过程42一、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水的光解ATP的合成 2、暗反应CO2的固定 C3的还原 三、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过程7.说课堂板书431)将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增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海尔蒙特实验,再次呈现前一课时中出现的恩格尔曼实验,完整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2)构建光合作用概念模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结论,建立光合作用概念模型。
3)电影式要点扫描,紧扣学生心弦。
4)大部分小组都能在课前完成、课堂汇报中,梳理自己的思路,展示成果。课堂上学生讨论争鸣精彩纷呈。有的学生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用词非常准确。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和严谨是教师先前没有预料到的。成功之处8.课后反思44有些小组的学生主动提问较少,更多的是教师或其他组设置的问题情境下开展学习活动。不足之处 由于汇报与讨论是课堂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尺度,做好对课堂的宏观把握,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注意边缘生。
课前重点督促主动性不够的小组搞好预习,在课堂上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时,老师多到积极性不强的小组参与讨论,在评价完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点名让那些不爱发声的学生发言。改进方法45谢谢指导!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思想,
我们将同时拥有两种思想。46谢谢大家教师应做生命的“牧者”,
课堂应是生成问题的“牧场”,
把羊群带到水草丰富之处,
从一个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我在努力47教学设计思想
(1)、根据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让学生自学掌握部分教材内容,从而既解决教学的重点,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合作学习能力。所以本课采用课堂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以评价促进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评价将贯穿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包括学习小组内评价和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等,既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有对结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