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 平均分(1)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7 10: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表内除法(一)
第1 课时 平均分(1)
1.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分一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①了解平均分的方法。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①理解平均分的含义。②动手操作平均分。
课件、图片、10张正方形、15个圆卡片、12根小棒。
一、新课导入
1.老师讲故事——猴妈妈分桃子
猴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猴妈妈有6个桃子,想分给这两个孩子。于是,猴妈妈给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5个,猴哥哥说:“妈妈,你分得不公平!弟弟比我的多!”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的5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的4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这时猴哥哥高兴地说:“妈妈,这次就公平了!”
师:开始给猴弟弟5个桃子,给猴哥哥1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不公平”?
生:弟弟多,哥哥少。
师:后来,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有3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这次公平了”?
生:弟弟、哥哥分的桃同样多。
师:同学们分东西时,一定要分得同样多,这才公平。
2.展示课件(第7页的图文)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去参观科技园。
生2:他们准备了许多食品,有果冻、糖果、桔子……
生3:同种食品每份都是同样多,如4个糖果、2个果冻……
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生:否则就不公平了。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用圆卡片代替桔子、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请同学们给二(1)班的小朋友们分配食物好吗?
组织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1)小组讨论分配方案时,要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老师委派两位同学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其中一位是分配过程有误的,这样可以显现错误,让学生以后要注意类似错误。
(4)通过观察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师:仔细观察,看图谈一谈题意。
生1: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
生2:平均分成5份就是每份同样多。
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分好后,请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三、巩固练习
1.
12里面有(  )个(  )。
2.
(  )个△,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
3.
一共有(  )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  )个。
4.把12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
哪种分法对?在右边的(  )里画“√”。
组织学生动手做一做,练一练后,教师提问。
生1:12里面有3个4。
生2:12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3份。
生3:一共有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3个。
生4:×  ×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猴妈妈分桃子和给二(1)班同学分配食品,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并初步了解了平均分的方法,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
五、课外作业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课时掌控》对应练习。
填数,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相加得到里的数。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