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愁
[教学目标]
1.学习《乡愁》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2.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3.认识和理解《乡愁》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资料下载]
1. 作者介绍
余光中:1928年生人,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现居台湾。是当代诗人和诗评家。在当代诗坛是很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诗作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他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散文富于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万圣节》《天国的夜市》《在冷战的年代》《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等。
2. 时代背景
《乡愁》这首诗选自《白玉苦瓜》,写于七十年代。诗人是在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的,几十年来一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团聚,渴望统一。因此写下了此诗。
3. 名家点评
《乡愁》这首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教学过程]
1. 理清思路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四节诗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一层层加深。
段落层次
第一段:写小时候离家外出读书,小小邮票封封家书寄乡愁——思念母亲。
第二段:写长大后奔走他乡谋生,窄窄船票趟趟归路连乡愁——思念爱人。
第三段:写到后来时空隔离沟通,矮矮坟墓生死分割断乡愁——怀念母亲。
第四段:写至现在形势所迫离国,浅浅海峡台湾大陆隔乡愁——思乡思国。
文章结构图
小时候—我这头—邮票—母亲那头
长大后—我这头—船票—新娘那头
乡愁: 盼祖国统一,想亲人团聚
后来啊—我外头—坟墓—母亲里头
而现在—我这头—海峡—大陆那头
2. 讨论解惑
①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朗读这首诗的时候,在语速和节奏处理上应注意什么?
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朗读时语速要放缓慢一点;要多停顿,不直读长句。
② 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课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
③ 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又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的?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邮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惟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船票: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坟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阻隔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海峡: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
这四个对应物,都显示了漂泊.隔离.绝别.可望而不可归的离愁别绪。
④ 这首诗有何艺术特点?
首先是主题深刻。“乡愁”的主题是历久常新的,作者是向更深的挖掘,由孩子思念母亲.丈夫思念妻子升华到游子思念祖国,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也抒发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怀。
其次是意象独创。作者用托物寄情的手法,把非常抽象的情感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变成具体可感的意象。“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几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之情:邮票传递的是母子深情.船票运载的是夫妻深情.海峡连接的是爱国之情。
再次是构思巧妙。作者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写了人生的四个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到后来、而现在),又以空间的阻隔为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母子分离、夫妻分离、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找到了表达乡愁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样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乡愁层层加深。
最后是形式完美。这首诗的艺术形式完美突出,令人瞩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结构美。其实《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统一就是相对的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整齐,段与段.句与句和谐对称;变化就是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注意了长短句的变化调节,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二是音乐美。作者采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是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头”的句式,这样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加之叠词和恰当的量词的运用,使得这首诗节奏明快.旋律美妙.抑扬顿挫,增强了音韵美。
3、回忆乡愁诗句
[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要弄清一下三点:①领会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②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③理解掌握这首诗的何艺术特点。
[作业布置]
1、朗读背诵 2、完成研讨与联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