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等 比 数 列说课人:白塔中学 马小庆说课稿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种常用数列,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另一种常用数列。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通过列表、图像、通项公式来表达等比数列,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体现了数列的本质和内涵。本节既是本章的重点,同时也是教材的重点,可见本节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在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3、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1、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些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这两方面都为学习本课内容打下了基础。说课稿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结合以上学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二、目标分析等比数列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三 教法与学法分析等比数列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四、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形成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分为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概念形成、深化探究、典例解析、练习巩固、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八个部分,具体如下:(一)复习提问:
1、 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差中项?等比数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类比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用熟知的等差数列的内容来分散本节课的难点。实例1:2003年非典病毒爆发,传染速度惊人,曾有人被称为“毒王”。在这个过程中,假设现有1个人被感染,一次感染5个人,如果把被感染者传播病毒称为一轮,则每一轮被感染的人数为:构成数列:5,25,
125,625,…(二)新课引入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实例2:随着科技的发达,很多人进行了网上购物,网络上很多商家为了生存,都会在价格上吸引顾客。
比如淘宝上一件衣服原价368元,上新的时候宣传九折出售,在“38节”那天再九折,“38节”后延续节日活动再九折一天,过两天植树节到了,趁此机会再九折,这几次活动的价格依次为:实例3:银行有一种支付利息的方式——复利,即是把前一期的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算作本金,再算下一期的利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利滚利”.比如,现在存入银行1万元钱,年利率是1.98%10000×1.0198210000×1.0198210000×1.0198310000×1.0198310000×1.0198410000×1.0198410000×1.01985等比数列①5,25,125,625,…
②
③ 10000×1.01981 , 10000×1.01982 , 10000×1.01983 , 10000×1.01984…共同特点: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思考:以下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等比数列(二)新课引入设计意图:这种联系现实世界引入概念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并有助于学生将客观现实材料和数学知识融为一体,实现“概念的数学化”,直观感知等比数列的概念其数学表达式等比数列 等比中项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项的 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比同一个常数2(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依据)
(三)概念形成设计意图:让学生类比之前学习的等差数列,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和归纳能力。等比数列思考1:等比数列的公比q能取0吗?×对等比数列的认识:(2)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即 ;(1)等比数列的首项不为0;(3)公比不为0.等比数列思考2:有无数列既是等比又等差的?注意:当 时,数列 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当 时,它只是等差数列,而不是等比数列.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问题自主思考,加深对等比数列定义的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2、等比中项:
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a,G,b成等比数列例:-1和10是否存在等比中项,是的话如何计算?
注意:①对a,b的要求:a,b要同号。
②若 ,不能得到a,G,b成等比数列,在 时才成立。
③在等比数列中,有 (n>1),反之,在非零情况成立,也可以得到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思考:类比等差中项,什么是等比中项?练习:①2,x,8成等比数列则x=?
②2 , x , 8 , -16 成等比数列,则x=?等比数列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思考自主探究出等比中项的注意事项(a、b同号)(四)深化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方法一(不完全归纳法):由定义式可得:
a1
a2=a1q
a3=a2q=(a1q)q=a1q2
a4=a3q=(a1q2)q=a1q3
猜想: an=a1qn-1, (n∈N*)等比数列 分析:所谓通项公式是求第n项an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回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过程,思考如何求出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如何对其加以严格的证明呢? 想一想?证明:将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可得:化简得:即:
此式对n=1也成立∵,… ,∴方法二:累乘法推导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类比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思维上进行恰当的启迪,方法上进行及时的点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等比数列(五)典型例题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等比数列(六)练习巩固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七)归纳总结(八)作业布置P53 习题2.4 A组 第1题 第7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并把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让学生能在思维上形成主线,思路清晰。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还能在作业中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等比数列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五、板书设计说课稿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简明清楚,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定义、图像和难点的理解,便于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等 比 数 列(一) 教材分析
(二) 目标分析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四) 过程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评价分析说课稿●六、 教学评价分析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的投入程度和思维水平的发展。
2、在练习中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根据学生在课堂小结的表现及课后作业情况,查漏补缺,以便调控教学。等比数列敬 请 批 评 指 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