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3.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20:5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3.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单选题
1.引起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到达患者发病部位的“旅程”是(  )
A.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空气→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空气→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D.空气→气管→支气管→鼻→喉→咽→肺
2.人患重感冒时,常常会感到鼻塞、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
A.鼻腔黏膜分泌的黏液过多,堵塞了鼻腔
B.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C.气管分泌的黏液过多,堵塞了呼吸道
D.声带发炎肿胀,气体不能通畅流动
3.花都昆明常年花开不败,但花粉有时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花粉进入到人体支气管的路径为(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鼻→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C.口腔→咽→食道→支气管 D.口腔→喉→咽→支气管
4.长期吸烟者,常常有痰却不易咳出的原因是(  )
A.呼吸运动受阻
B.气管壁上纤毛的运动受抑制
C.呼吸道不畅通
D.肺功能受到抑制
5.人体内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鼻腔 B.咽 C.肺 D.喉
6.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原因是( )
A.防止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B.避免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C.有利于保护声带 D.避免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7.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 B.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 D.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8.下列不属于气管功能的是( )
A.分泌物质,抵抗病毒和细菌 B.温暖、湿润空气
C.完成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D.形成痰
9.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温暖作用的是( )
A.鼻毛和气管内的纤毛 B.气管壁上的腺细胞
C.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D.鼻腔内和气管内的黏液
10.肺的主要功能是( )
A.进行气体交换 B.清洁空气
C.吸入氧气 D.呼出二氧化碳
11.孔子有云:食不语,寝不言。37岁的于女士因为口中含着一只虾与家人说话,误将这只虾连壳带肉吸进了气管,经过医院医生利用支气管镜的及时治疗,成功取出了异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的顺序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为: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连壳带肉的虾到达气管的通道为:口腔→咽→喉→气管
D.如果空气中有小颗粒,则会被气管分泌的黏液粘住,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
1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中“食不言”所蕴含的主要科学道理是(  )
A.飞沫四溅不卫生
B.声带容易受损
C.说话影响消化吸收
D.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13.吸入的空气经过呼吸道处理后才进入肺内,下列不属于呼吸道对空气的作用的是( )
A.吸附空气中的细菌 B.湿润和温暖空气
C.提高空气中的氧含量 D.阻挡空气中的灰尘
14.下列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B.呼吸道都有骨或者软骨作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C.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人们纷纷戴上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
D.在患重感冒时,往往用嘴呼吸,这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了充分的预热和清洁作用
15.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能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B.④保证空气顺畅进入肺
C.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D.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⑥组成
二、填空题
16.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边吃饭边说笑,就有可能使食物误入_____,就会引起剧烈咳嗽,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17.为什么用鼻子呼吸比用嘴呼吸好?________。
18.呼吸道有________和________做支架,能够保证气流畅通,而且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9.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_____系统,该系统由____和____组成,其中_____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本市几个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这几个点的空气质量是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_____(按序号排)。
地点 时间 PM2.5值
1.车站进口 16:00 516
2.某一山顶 16:00 328
3.超市入口 16:00 635
(3)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请你再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
20.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_____是呼吸道的起点
(2)痰液形成的部位是[ ]_____
(3)图中5_____,它是_____和_____ 共同经过的通道。
(4)[ ]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完成_____的场所。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雾霾中引起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到达患者发病部位的“旅程”是:空气→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就是肺炎。
故选A。
2.B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详解】
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起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患感冒时,分泌的组胺等一些物质会使鼻黏膜中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因此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
故选B。
3.A
呼吸系统的组成: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所以,花粉从空气进入肺部的途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故选A。
4.B
呼吸道的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
【详解】
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气管和支气管都有分泌黏液和纤毛摆动清除异物的功能。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导致呼吸道的黏膜分泌功能降低,同时呼吸道的纤毛也会受损,受到抑制,不能将呼吸道的黏液清除出去,这是有痰却不易咳出的原因。
故选B。
5.C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可以使进入的空气清洁、湿润、温暖;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故选C。
掌握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6.A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详解】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
故选A。
7.C
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
【详解】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A正确。
B.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正确。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错误。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C。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C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起到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思考作答。
【详解】
A.气管内表面能分泌粘液,把病毒和细菌粘住,A不符合题意。
B.气管内表面能分泌粘液,湿润空气,气管内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空气,B不符合题意。
C.完成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肺的功能,不属于气管功能,C符合题意。
D.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
9.C
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保证气流的通畅,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即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温暖作用;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故选C。
10.A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详解】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A。
11.B
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详解】
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气体进入肺的顺序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正确。
B.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因此,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错误。
C.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就会误入气管,所以连壳带肉的虾到达气管的通道为:口腔→咽→喉→气管,C正确。
D.当空气中一些小颗粒进入气管后,一部分会被气管内壁黏膜分泌的黏液粘住,并在气管内壁内表面的纤毛的摆动下,以痰的形式排出体外,D正确。
故选B。
12.D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结构是咽,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
【详解】
人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阻止食物经过咽的时候通过喉口进入气管,使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恢复直立状态,使得气体可以通过咽、喉进入气管,以便进行呼吸。吃饭时讲话会导致会厌软骨无法完整盖住喉门,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食不言,寝不语”。
故选D。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理解会厌软骨与吞咽和呼吸的关系。
13.C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呼吸道能杀灭一部分吸入呼吸道的空气中的细菌而不能杀灭空气中的所有细菌。故选C。
呼吸道的作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掌握。
14.D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详解】
A.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A正确。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B正确。
C.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人们纷纷戴上口罩,C正确。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口腔无此功能,D错误。
故选D。
注意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5.D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详解】
A.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正确。
B.④是气管,以软骨做支架,可以保证空气顺畅进入肺,正确。
C.⑥是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正确。
D.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⑥肺不是呼吸道,错误。
故选D。
16.气管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
【详解】
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牙齿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呼吸道的组成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掌握。
17.鼻子能对空气进行湿润、清洁、温暖,而嘴无此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详解】
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
18. 骨 软骨 温暖 湿润 清洁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据此解答。
【详解】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鼻腔内有鼻毛能够阻挡细菌和灰尘,鼻黏膜分泌的粘液能够黏住细菌和灰尘,使空气变得清洁,鼻黏膜分泌的粘液能够湿润空气,鼻黏膜内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鼻腔时,能够温暖空气,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空气的作用。要注意呼吸道的卫生保健。
19. 呼吸 呼吸道 肺 肺 2、1、3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详解】
(1)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因此,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由于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所以PM2.5的含量越多,说明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质量越好。因此,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本市几个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这几个点的空气质量是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2、1、3。
(3)“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
解题的关键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0. 1鼻 6气管 咽 消化
呼吸
7肺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1鼻腔、5咽、2喉、6气管、3支气管,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温暖和畅通;7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4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
(1)呼吸道的起点是[1]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2)痰是由6气管和3支气管表面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及其所粘着的灰尘、细菌等组成的。它通过黏膜上的纤毛不断地向喉部摆动而送到咽部,经咳嗽咳出体外。
(3)图中5是咽,它是消化和呼吸共同经过的通道。
(4)7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