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定向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山在水中形成“倒影”
B.景物在观后镜中成像
C.月食现象的形成
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下列诗句中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树阴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瀑水喷成虹”,彩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潭清疑水浅”,水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下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海市蜃楼”奇观;
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6、《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7、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月下独酌》诗中的两句。诗中的“三人”除作者本人外,另一“人”是明月,再一“人”为地面上的人影。从物理角度分析,地面上的人影是由于
A.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的折射形成的
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的反射、折射共同形成的
8、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人我们的眼晴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9、1629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第一次预告了“水星凌日”,其发生的原理与我们观察到的日食相似。当太阳、水星、地球运行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是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列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影子
B.小黑斑是由于水星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一部分光而形成的
C.小黑斑是水星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D.小黑斑是地球在太阳上形成的像
10、下列现象中,与其他现象形成原因不同的一个物理现象是:
A、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
B、古诗“池水映明月”;
C、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D、观赏水中的金鱼.
11、夏日炎炎,人们总喜欢躲在大树的阴影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漫反射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
12、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光的折射现象
B. “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 “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盐渎公园的河边垂柳成阴,水面倒影如镜,河水清澈见底,从物理角度看:“垂柳成 阴”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倒影如镜”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岸边柳树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看到的河底比实际的河底 (选填“深”、“浅”或“一样”),这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2、图为“光路演示仪”,A、B、C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是光屏。实验时,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的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光 到观察者眼中。
3、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11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4、小明假期到天山镜湖游玩,他站在湖边看水面,发现一种奇特的景象:小鸟站在树上唱歌,鱼儿在树枝和云中间尽情地游动。其中是由于光的反射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选填:小鸟、树、鱼、云这些字词)。在欣赏的过程中,小明感到自己被太阳晒得很热,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________(选填:“红外线”、“紫外线”)形式传送给小明的
5、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现象,“池水照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光年是长度单位,是指光一年时间所通过的路程),请计算这个距离约合多少米。(一年按365天计算)
2、某人身高1.7米,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子长为1.3米,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米,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和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 。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判断光的折射现象,要对折射的定义理解清楚,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生活中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也是光的折射.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倒影是平面镜成的像,这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A错误.
B.观后镜是凸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故B错误;
C.发生月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线上,都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故C错误.
D.从水中钢勺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钢勺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正确.
2、答案:C
3、答案: D
【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是光的反射,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复色光发生折射时,会出现色散现象,如:海市蜃楼、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阴是树木的影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在不透明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故A错误;
B.楼台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错误;
C.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中“水浅”是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由于错觉,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D正确。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 C
【解析】A.“池水映明月”,水中有明月是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潭清疑水浅”,水变浅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发生了折射,属于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日影化为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正确;
D.“起舞弄清影”,影子的形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答:直线传播,反射,虚像,浅,折射现象
2、答案: 直线 反射(或漫反射)
解析:空气特别干净时,我们看不到光线,当空气中有烟雾或水雾时,烟雾或水雾会反射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3、答:50°、左
4、答:鸟、树、云,红外线
5、答:折射、反射
三、计算题
1、答:9.46×10m
2、答:
SEF=Vt=1×2米=2米
①与②联立,解得 AB=8.5米
四、实验探究
1、答案: (1)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2)是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