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花青素(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关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B.花青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C.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二氧化碳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C.纯净的盐酸属于纯净物
D.水既属于纯净物,也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3、疫情期间,使我们意识到,营养均衡的重要性,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B.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
C.缺维生素C易得夜盲症
D.缺乏硒元素易得癌症,所以要多摄入硒元素
4、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碱、盐、纯净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C60、氨水、硫酸钡、过磷酸钙、盐酸
B.Mg、苛性钠、纯碱、胆矾、AgNO3溶液
C.N2、碱石灰、CuSO4、葡萄糖、自来水
D.生铁、CH3OH、石灰石、NaCl、波尔多液
5、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酒精 乙醇 C2H5OH B.金刚石 石墨 C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水 H2O
6、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的生活。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火碱可用于洗涤排烟罩的油污
B.硫酸钡用于钡餐透视胃肠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D.加热蒸发使稀盐酸变为浓盐酸
7、如图是“可回收”垃圾桶的标签,下列废弃物可以投入其中是
A.过期药品 B.未污染的纸
C.一次性餐具 D.瓜果皮核
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有关“食”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B.为降低天然水的硬度,可以将其煮沸
C.和面时加入适量小苏打使面包松软可口 D.加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B.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C.把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
D.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与空气污染有关
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氢 B.氧 C.碳 D.钙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材料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阶梯。下列常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陶瓷 ②青铜 ③铝合金 ④塑料 ⑤钢材
(2)高温陶瓷材料可以制造陶瓷发动机。陶瓷发动机的材料可选用氮化硅(Si3N4),它的机械强度高、硬度大、热膨胀系数低、导热性好、化学稳定性高,是一种很好的高温陶瓷材料。工业上普遍采用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时反应制得氮化硅。
①氮化硅(Si3N4)是一种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晶体,构成氮化硅的微粒是______(用微粒符号表示)。氮化硅中硅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工业上生产氮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
2、 “常态防疫从我做起”。生活中常使用消毒剂来杀菌、消毒。
(1)医院对新冠疫情中的隔离病房进行消毒时,常常用到过氧化氢溶液,喷洒后可以闻到消毒剂的气味,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2)Cl2可用于生产“84”消毒液,其反应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3)使用酒精消毒液时要注意安全,远离火源。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根据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酸反应”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 (填序号)容器不能用来盛装过氧乙酸。
A.铁制容器 B.铝制容器 C.玻璃容器
3、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天然气、②小苏打、③纯碱、④不锈钢、⑤尿素、⑥腈纶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
(2)可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_。
(3)属于合金的是______。
(4)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
(5)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______。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 g含 有营养成分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维生素C 钙 镁 钠 锌
7.6 g 7.8 g 7.4 g 18 mg 201 mg 18.2 mg 30.8 mg 8.1 mg
①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在上表中未列出的是______;
②表中出现了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该元素是______;
③检验燕麦片中是否含有淀粉需用到试剂是______。
(2)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______。
A.用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C.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炒菜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3)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衣服面料,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和天然蚕丝:______。
5、在H、C、O、Ca、Fe五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有毒的氧化物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中的碳酸钙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钙是人体必需的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儿童缺钙会患______。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______。
(4)碳酸钙是一种价廉高钙补钙剂,虽然碳酸钙难溶于水,但服用后在胃中可转化为可溶性钙盐被人体吸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蔬菜水果是人类餐桌上的必备食物。
(1)蔬菜水果中富含________(填序号),该营养素可调节新 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
a.油脂 b.维生素 c.蛋白质
(2)食用果蔬前,用清水浸泡可适当降低农药残留。 浸泡时间对农药去除率的影响如图,分析如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
(3)在 500g 清水中加入 5g 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配制成的果蔬清洗剂,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3、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个人防护,生活中常用75%的乙醇溶液进行手部消毒。另外,乙醇还用作酒精灯的燃料,酒精灯添加燃料不得超过其容量的2/3,约含乙醇92g。已知:乙醇完全燃烧的反应为。
请问:
(1)从是否含碳元素的角度,乙醇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92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
(1)单宁酸属于_______填“无机”或“有机”化合物。
(2)单宁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比)。
5、亚硝酸钠(NaNO2)因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繁殖而被广泛用于加工肉制品,但一个成年人一次食用亚硝酸钠0.2-0.5克会出现中毒症状……。
(1)NaNO2含___________种元素;
(2)NaNO2中钠、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Na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
(4)我认为___________(填“有必要”或“没必要”)致力研究寻找亚硝酸钠的替代品;
(5)饮食建议: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2H5OH,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并适当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某同学为了探究一定量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
[猜想假设]猜想1:含有H2O、CO2;猜想2:含有 H2O、CO;猜想3:含有 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1)小明同学点燃刚加入纯净酒精的酒精灯,将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的火焰上方,观察到 _____________ ,证明有水生成。
(2)小明再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2不成立。
[交流讨论]小芳同学认为[设计实验](2)中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生成碳酸钙,还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继续探究]小芳为探究乙醇燃烧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她将4.6g乙醇和8 g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后依次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的吸收剂足量) ,并称得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如下表:
装置 A装置 B装置 C装置
通入前的质量/g 30 30 30
通入后的质量/g 35.4 34.4 30.2
(1)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2)根据以上数据可推测出猜想 _____________ 成立。
2、固体酒精是饭店餐桌上很方便使用的一种燃料。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Ⅰ、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氢氧化钠等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Ⅱ、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Ⅲ、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了少量实验室的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为检验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已经变质,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同学们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3、实验室常利用下列装置制取并探究气体的有关性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_______;
(2)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动植物呼吸、燃料燃烧、钢铁冶炼等都需要氧气,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室里也可利用上述装置通过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则制取装置为_______。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37.6 g,同时测得水的质量为36 g,请根据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该同学对甲烷的其他化学性质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甲烷除了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
(作出假设)甲烷具有还原性
(设计并进行实验)该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与结论)
通入甲烷加热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根据现象写出甲烷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通过实验证明,甲烷具有还原性。
(反思与评价)
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
4、小丽午餐时买了一份清炒菠菜和一份豆腐肉片汤,但有同学告诉她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
[发现问题] 菠菜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食
[查阅资料] a.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
b.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
c.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是诱发人体结石的物质之一。
[提出猜想] 菠菜与豆腐同食可能会产生人体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取l~2mL滤液于试管中,并滴加少量_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有草酸钙生成
②在步骤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 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 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新问题] 被溶解的沉淀是什么 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 于是她又设计如下实验进一步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③将步骤②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步骤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
[反思与应用] 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烫过后再烹饪,其目的是________。
5、 “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对振荡实验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①溶液中溶入CO2;②溶液中溶入O2;③溶液中溶入_________(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由此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猜想①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猜想②,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花青素是由花青素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则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故选B。
2、C
【详解】
A、各种不同的钢材主要是铁合金,它们属于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通常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但CO、CO2及含的化合物除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氧化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A、维生素多数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从食物中获取,选项A错误;
B、在人类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 70%来自糖类,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备用能源,蛋白质在代谢过程的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所以糖、脂肪、蛋白质都能为人体生命运动提供能量,选项B正确;
C、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不是夜盲症,选项C错误;
D、人体缺硒或摄入硒元素过多,都会危害人体健康,选项D错误;
故选:B。
4、B
【详解】
A、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氨水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钡是由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过磷酸钙由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胆矾是由五水硫酸铜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硝酸银溶液是由硝酸银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碱石灰是由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葡萄糖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生铁是由铁、碳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甲醇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氯化钠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氢氧化钙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碳单质,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指固态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水,其化学式为:CO2,其俗称、学名与化学式不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A。
6、D
【详解】
A.火碱(氢氧化钠)可用于洗涤排烟罩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
B.硫酸钡用于钡餐透视胃肠,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选项说法正确。
D.加热蒸发稀盐酸,溶质和溶剂都会被蒸发,得不到浓盐酸,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B
【分析】
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本身或材质可再利用的纸类、硬纸板、玻璃、塑料、金属、塑料包装,与这些材质有关的如:报纸、杂志、广告单及其它干净的纸类等皆可回收。
【详解】
A、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B、未污染的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C、一次性餐具一般通常是属于干垃圾,对于干垃圾应该按照标准进行投放,不能随意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D、瓜果皮核因为其属于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所以是厨余垃圾。
故选B。
【点睛】
8、A
【详解】
A:霉变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A错。
B:日常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煮沸。B正确。
C:小苏打在加热时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面时加入适量小苏打加热制作过程中小苏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疏松多孔松软可口。C正确。
D:加碘盐中加的是碘酸钾,碘酸钾中含有碘元素,所以加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点睛】
9、C
【详解】
A. 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等,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此选项正确;
B. 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此选项正确;
C.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是硬水,此选项错误;
D.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与空气污染有关,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
人体中含有65%的氧元素、18%的碳元素、10%的氢元素及其他元素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二、填空题
1、
(1)②③⑤
(2) Si、N 3:2
化合反应
【解析】
(1)
①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②青铜属于金属材料;③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④塑料属于合成材料;⑤钢材属于金属材料,故选:②③⑤;
(2)
①氮化硅是由氮原子和硅原子构成的,构成氮化硅的微粒是Si、N,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3N4,硅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8×3):(14×4)=3:2;
②高纯硅与纯氮在1300°C时反应制得氮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
(1)分子不断运动
(2)NaCl
(3)
(4)AB
【解析】
(1)
由于分子不断地运动,因此喷洒消毒剂可以在医院问道消毒剂的气味;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因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NaCl;
(3)
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在使用酒精消毒时应远离火源,化学方程式为:;
(4)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和铁排在氢的前面,活动性比氢强,因此铝和铁能够与稀酸发生反应,故不能用铝制容器和铁制容器盛装过氧乙酸,故选AB。
3、
(1)①
(2)⑤
(3)④
(4)⑥
(5)②
【解析】
(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故选①。
(2)
尿素是含有氮元素的肥料,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可作化学肥料的是尿素,故选⑤。
(3)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不锈钢,故选④。
(4)
腈纶是一种合成纤维,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腈纶,故选⑥。
(5)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所以题给的六种物质中,可作糕点发酵粉的是小苏打,故选②。
4、
(1) 水##H2O 锌 碘酒(或碘水)
(2)A
(3)取样灼烧,若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则为天然蚕丝;若闻到特殊气味,则为冰蚕丝
【分析】
(1)
①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未列出水。
②钙、镁、钠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③淀粉可以使碘单质变蓝,所以检验燕麦片中是否含有淀粉需用到试剂是碘酒或碘水。
(2)
A、用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符合食品安全。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可能造成中毒,错误。
C、用亚硝酸盐代替食盐炒菜会造成食物中毒,错误。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可能造成中毒,错误。
故选A。
(3)
天然蚕丝成份主要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冰蚕丝是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所以鉴别方法是取样灼烧,若闻到烧焦羽毛气味则为天然蚕丝;若闻到特殊气味,则为冰蚕丝。
【点睛】
5、
(1)CO
(2)Ca
(3)H2CO3
【解析】
(1)
有毒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其化学符号为:Ca
(3)
雪碧是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一种碳酸饮料,故所含的酸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产物: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
三、计算题
1、
(1) 3三 30%
(2) 常量 佝偻病
(3)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
(4)
【分析】
(1)
由化学式可知,碳酸钙由Ca、C、O三种元素组成;
每片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
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儿童缺钙会患佝偻病;
(3)
见答案;
(4)
碳酸钙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被人体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B; (2)浸泡时间为10分钟时,农药的去除率最高(3)
【详解】
(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B。
(2)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浸泡时间为10分钟时,农药的去除率最高。
(3)在 500g 清水中加入 5g 小苏打,完全溶解后, 配制成的果蔬清洗剂,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3、(1)有机物
(2)解:设消耗氧气的质量是x
答: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92g。
【详解】
(1)乙醇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见答案。
4、(1)有机
(2)13:184
【详解】
(1)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之外);单宁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由化学式可知,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16×46)=13:184。
5、(1)三;(2)23:32;(3)20.3%;(4)有必要;(5)不吃或少吃肉类腌制品
【详解】
(1)NaNO2含Na、N、O三种元素;
(2)NaNO2中钠、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3:(16×2)=23:32;
(3)NaNO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4)一个成年人一次食用亚硝酸钠0.2-0.5克会出现中毒症状,有必要致力研究寻找亚硝酸钠的替代品;
(5)亚硝酸钠(NaNO2)因可以抑制肉毒杆菌的生长繁殖而被广泛用于加工肉制品,饮食建议:不吃或少吃肉类腌制品,防止摄入有毒的亚硝酸钠。
四、实验探究
1、H2O、CO2、CO 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3
【详解】
猜想假设: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如果燃烧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2;如果燃烧不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产物还可能是H2O、CO2、CO,故猜想3为H2O、CO2、CO;
设计实验:(1)结合实验结论“证明有水生成”,可知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交流讨论: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由于受热,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继续探究:(1)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B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乙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6 g乙醇和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 g水、4.4g二氧化碳,
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
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1.6g+8g=9.6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
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氧元素质量为:
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乙醇燃烧还生成了其他物质,该物质由碳、氧元素组成,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Oy,12x:16y=(2.4g-1.2g):(9.6g-4.8g-3.2g)=12:16,x:y=1:1,故该物质为CO,可证明猜想3成立。
【点睛】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2、不显 产生气泡 2NaOH+CO2=Na2CO3+H2O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详解】
实验探究1: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不显碱性,故答案为:不显
实验探究2: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产生气泡;2NaOH+CO2=Na2CO3+H2O;
滴加澄清石灰水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白色沉淀;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他们另取上述液体,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故答案为:检验并且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3、分液漏斗 2H2O22H2O+O2↑ e f c A 5CH4+9O22CO+3CO2+10H2O, CH4+4CuO4Cu+CO2+2H2O 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发生爆炸
【详解】
(1)由图可知,甲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要收集一瓶干燥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收集之前用浓硫酸干燥,气体的干燥长进短出,故填:2H2O22H2O+O2↑;e;f;c。
(3)实验室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该反应需要加热,则制取装置为A,某同学将一定量的甲烷气体置于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设化学方程式为CH4+O2xCO+(1-x)CO2+2H2O, 反应结束后测得容器中CO和CO2的总质量为37.6 g,同时测得水的质量为36 g,根据化学方程式则有:,x=0.4,将x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整理将化学计量数变为整数,故化学方程式为5CH4+9O22CO+3CO2+10H2O,故填:5CH4+9O22CO+3CO2+10H2O。
[实验现象与结论]
A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B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为蓝色,C装置中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说明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4CuO4Cu+CO2+2H2O。
[反思与评价]
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时,先向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再通入甲烷加热的目的是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发生爆炸,故填: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形成爆炸型混合物发生爆炸。
4、硫酸钙(或氯化钙等) 草酸钙 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二氧化碳(或CO2) 除去(或减少)菠菜中的草酸、草酸盐等
【解析】
本题在新的情境下,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理解题意(草酸钙的化学性质等),掌握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设计实验:①制作豆腐需要加入石膏(主要成分: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由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有草酸钙生成,则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min,取l~2mL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的为少量硫酸钙(或氯化钙等);
②在步骤①的沉淀物中加入过量醋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草酸钙是一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醋酸的白色固体,则被溶解的沉淀一定不是草酸钙;
发现新问题:由实验结论,步骤②被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属于碳酸盐,碳酸盐与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则将步骤②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Ca(OH)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则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或CO2);
反思与应用:菠菜中含有草酸、草酸盐等成分,家庭中常常将菠菜放在开水中煮沸2~3min捞出后再烹饪,其目的是除去菠菜中含有的草酸、草酸盐。
5、葡萄糖 N2 不能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 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
【详解】
(1)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无机盐和水,故填糖类;
(2)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故可能是溶入了空气中的氮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故变蓝不能确定是二氧化碳溶于后变蓝;
(3)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②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②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