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声音的强与弱》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对声音有了基础的感知,知道声音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总结归纳能力。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都是声音的重要属性,“高低”和“强弱”还不太容易区分开来,在实际的活动中,如果因为变量掌握不恰当,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二者概念产生混淆。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初步感知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2.科学探究:通过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其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科学态度: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与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过程】
一、探索:探究钢尺振幅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1把钢尺、学生活动单、小贴纸]
出示钢尺,师:本节课我们继续用拨动钢尺的方法进行探讨,怎样拨动能让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
生:(预设)可以轻轻拨动和重重拨动。
师:但拨动的方法也很有讲究。
出示拨动钢尺的一小段微课,提醒学生注意关键点:(1)钢尺距离桌面15cm长;(2)留在桌面的部分用手压紧。
师:轻轻拨动和重重拨动两种情况,分别只拨动一次就行了吗?
生:(预设)至少拨动三次
师:老师有一个小提示,我们把钢尺振动的范围称作“振动幅度”(板书),请轻轻拨动三次,再重重拨动三次,仔细观察声音强弱和钢尺振动幅度的关系。
2.生开始操作。
二、研讨实验发现
1.探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轻轻拨动钢尺时,发出的声音较小,钢尺的振幅也很小。
师:真的是这样吗?钢尺振动幅度的大小是多大?我们可以说得更详细吗?
(出示钢尺拨动慢放小段微课)
师:老师带了一个小帮手(小贴纸),它可以帮助同学们确定钢尺的位置,能在它的帮助下测量振幅吗?
引导学生测量振动幅度的最大位移,让振动幅度可以数字化呈现。
师:声音也可以数字化呈现吗?
生:可以测量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
2.请学生上台演示,教师用平板拍摄慢动作,同时用分贝测试仪测试分贝,接着找准最大位移点,用手机测距工具进行测量。(此过程重复两遍,一遍轻轻拨动,一遍重重拨动)
生初步发现声音强弱和振动幅度的关系——振动幅度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3.小结:对于钢尺而言是如此,对于其他物体而言,也一样吗?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设计】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轻轻拨动
重重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