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五年级上册科学2.1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21: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球的表面》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起始课。本课要让学生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并且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同时对我国的地形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形地貌虽然没有系统的认识,但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旅途中、网络中、电视中的见闻都会使他们对地形地貌有一些浅显的认识。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划分游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之后结合图片、文字等多种信息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常见的五种陆地地形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你有去旅行过吗?(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思考。)
师:(出示图片:呼伦贝尔大草原、长白山天池、桂林山水)同学们一定有很多亲身经历,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表面”这一课。(引出课题)
2.课件出示二维和三维的地球图片,从多个角度展示。
师:这是我们的地球(课件自由放大缩小呈现地球),你能看出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预设:陆地和海洋)
3.小游戏:分一分(了解学生的对七大洲的认识)
师:我们生活的陆地分为了七个大洲,老师要看看你们对七大洲的认识。(邀请学生到讲台上对七大洲进行分类)其他同学看他是否正确。
北半球:亚洲、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非洲横跨南北半球)
二、探索
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
①地球的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②陆地大概占地球表面的30%,海洋占70%,陆地大部分在北半球,海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③地图上的陆地颜色越深,高度越高。
探索二: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
1.认识五中基本地形:
师:我们已经对世界地形图有了基本了解,那最常见的地形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依次学习五种不同的地形名称、特征和简图)
(1)高原:出示图片,学生猜测地形种类,最后出示绘图和特点。
(2)平原:出示图片,学生猜测地形种类,最后出示绘图和特点。
(3)山地:出示图片,学生猜测地形种类,最后出示绘图和特点。
(4)丘陵:出示图片,学生猜测地形种类,最后出示绘图和特点。
(5)盆地:出示图片,学生猜测地形种类,最后出示绘图和特点。
(教师及时板书)
2.练习巩固:分一分
请学生上台完成五种地形的名称和特征及简图的配对。
探索三: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了解我国的地形地貌特点。
1.中国地形特点:
(1)我国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除此之外,还有广阔的高原、盆地等,地形种类齐全,地质构造复杂。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向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主要由高原和盆地组成,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
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平原和丘陵组成,大部分地球在海拔500米以下。
2.比一比:巩固知识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五种基本地形,并且对我国地形有了基本认识(课件回顾五种基本地形)。下次旅行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查一查资料探索当地的地形,将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哦!
【板书设计】
1.地球的表面
海洋多,陆地少
高原 平原
山地 丘陵 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