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练习2
1.(2022·江苏南京·一模)它的出现“对中世纪社会及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使得欧洲社会后来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它是( )
A.欧洲的早期大学 B.封君封臣制 C.中世纪城市 D.《查士丁尼法典》
2.(2022·江苏南京·一模)(它)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能够行使司法权力的机构是( )
A.公民大会 B.元老院 C.庄园法庭 D.制宪议会
3.(2022·江苏南通·一模)查士丁尼任东罗马帝国皇帝后,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这一法律体系
A.加强了拜占庭帝国的社会治理 B.保障了西欧封建庄园的司法权
C.废除了东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度 D.成为近代西方民法的参照蓝本
4.(202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一模)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市民阶层 B.手工业者 C.封建贵族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5.(202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一模)“国家并不是一个统一而完整的政治单位,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材料所体现的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特点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君主专制集权
C.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 D.封建领主彼此割据
6.(2022·江苏盐城·一模)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这说明( )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的典型组织形式
C.庄园是西欧独立的政治单位 D.庄园内部的农奴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7.(2022·江苏扬州·一模)封臣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之后,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维系这种仪式中的双方关系的纽带是
A.血缘 B.财富 C.土地 D.法律
8.(2022·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一模)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据此可知,这些庄园
A.经济基本自给自足 B.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促进欧洲城市兴起 D.领主占有全部土地
9.(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庄园法庭档案记录:哈罗的牲畜在庄园主的园林里被抓住,哈罗因此接受了罚款;罗格辩解自己和家人没有杀死尼古拉斯的孔雀;威廉因未很好地耕种庄园主的耕地而要被罚款;马丁伤害了培拉要被罚款。上述案例主要说明( )
A.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B.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C.庄园法庭专门审理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案件 D.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10.(2022·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一模)近代翻译家严复在《原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下列选项哪个不属于“拂特之制”的特点(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以土地关系为纽带
C.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11.(2022·江苏·美琪学校一模)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劳动中的农奴 西欧庄园 封臣宣誓效忠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 C.亚非文明 D.欧亚文明
12.(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表为小刚同学在单元复习时确定的复习内容。据此可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
01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02西欧庄园 0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04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3.(2022·江苏·美琪学校一模)某法典在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说明该法典制定的目的在于( )
A.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 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利用法律维护其统治 D.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14.(2022·江苏·二模)小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下图所示内容。由此可见,他研究的主题是( )
A.基督教的兴起 B.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C.封建庄园的地位 D.忠君思想在西欧的传播
15.(2022·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一模)“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普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
A.契约关系 B.对立关系 C.平等关系平 D.雇佣关系
16.(2022·江苏宿迁·二模)《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17.(2022·江苏泰州·一模)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但是,基督教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影响方面,都堪称世界第一大宗教。下列关于基督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元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B.相传创立者是耶稣
C.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D.他们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罗马帝国的压迫和剥削
18.(2022·江苏无锡·一模)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19.(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20.(2022·江苏扬州·一模)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欧洲,拜占庭时期的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拿破仑法典》
21.(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下图的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古代的欧洲 D.封建的欧洲
22.(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等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下列选项与材料一致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23.(2022·江苏盐城·一模)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这反映了西欧庄园( )
A.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组织形式
B.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具有一定的自由与特权
D.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24.(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C.具有地方管理功能 D.是地方经济的中心
25.(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下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
④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与三大宗教有关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22·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一模)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部文明产生、交流和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以能够识读的文字作为文明的主要标志的话,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堪称人类最早的文明。
——拱玉书《世界文明起源研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不过,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1分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罗马人将文化传播给高卢人、不列颠人以及日耳曼人,“罗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融合成为一体,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摘编自袁波《古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材料四 法兰克王国对欧洲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上,它开启了欧洲封建制的大门;政治上,它奠定了欧洲特色的封君封臣制度……法兰克王国在西欧历史上不仅是一个枢纽,更是影响欧洲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历史地位评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的“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堪称人类最早的文明”的理由。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留给人类的、表明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希腊古典文明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化”的军事前提及其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法兰克王国在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文明发展有怎样的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教师私人办校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大学课程设置上,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基础课程有文法、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则包括法学医学等。西欧大学的出现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使得欧洲社会后来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内容之一,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城市并不能使得欧洲社会后来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C项;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解析】
根据“(它)是一个经济实体……它还是一个政治、法律实体,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自己的司法、行政权力。”可得出是西欧的庄园法庭。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若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户的义务。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C项正确;公民大会、元老院没有司法权,排除AB项;制宪会议并不是一个经济实体,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解析】
《罗马民法大全》颁布于拜占庭帝国时期。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会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A项正确;《罗马民法大全》与西欧封建庄园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排除C项;《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0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城市,它们构成了中古西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和繁荣,刺激了西欧封建主的贪欲,他们把城市视为财富的源泉进行大肆盘剥。为了争取自治权,城市通封建主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城市取得自治权使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和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故“新社会集团”指的是市民阶层,A项正确;手工业者是“新社会集团”中组成之一,排除B项;“封建贵族阶层”与“平民的传记”不符,排除C项;手工业者工业无产阶级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根据“国王的权力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广大民众只效忠于其直接依附的封建领主”可知封建领主的民众不向国王效忠,说明封建领主是彼此割据的,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格局的分裂割据,并不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君主专制集权和城市与领主分享权力,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解析】
根据材料“西欧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可知,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发生商品贸易关系,A项正确;组织形式、政治单位和农奴处境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通过明确和规范的仪式,封君与封臣关系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8.A
【解析】
根据题干“欧洲中世纪的庄园以农业为主,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均可以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有铁匠、银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庄园经济基本自给自足。欧洲中世纪,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A项正确;题干现实庄园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B项;没有没有涉及促进欧洲城市兴起、领主占有全部土地的信息,排除CD项。故选A项。
9.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庄园法庭档案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对庄园内的违法行为进行审判,这说明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佃户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排除B项;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解析】
根据材料“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财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地。’”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封君封臣制;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所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即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所以流行“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根据分析可知封君封臣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A项符合题意;BCD项说法都是封君封臣制的特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A项。
11.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欧洲中世纪,实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广泛存在,农奴为领主立项劳作,A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特征之一,它不是亚洲封建社会的内容,也不能代表亚非文明、 欧亚文明,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2.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影响深远,西欧庄园是独立的政治、经济单位,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表现,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这些均是封建时代欧洲的主要内容,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亚洲文明,排除AD两项;材料是只有欧洲中世纪文明,没有奴隶社会的文明,不能说是古代欧洲文明,排除B项。故选C项。
13.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说明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维护皇帝的统治,C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法典对维护皇权的作用,而不是宣扬皇权的至高无上,排除A项;题干没有说明法典在和平时期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是什么,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西欧中世纪,教权和王权并行,僧侣地位很高,政治上广泛推行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广布,B项正确;基督教的兴起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封建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内容之一,材料没有提到忠君思想,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5.A
【解析】
根据“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材料主旨强调的是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之下,君主与封臣间的关系,是以土地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A项正确;封君与封臣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也不平等,更不是一种雇佣关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D
【解析】
根据材料“……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的规定在实践中可以适时调整,表明了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D项正确;材料未未涉及平民权益,排除A项;“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创立地区是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才可以在死后进入天堂。而宣扬“众生平等”的是佛教,D项关于基督教的表述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公元1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相传创立者是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8.A
【解析】
材料反映出西欧庄园不仅为领主提供衣食资源,还制造各类日常物品,很少对外交换,这体现了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西欧庄园是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而没有强调农业或者手工业为主,故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然经济单位,而是不会政治单位,故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到领主特权受到限制,故排除D。
19.B
【解析】
根据“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社会秩序,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20.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成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排除B;《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晚于《罗马民法大全》。排除D。故选C。
21.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时代欧洲农村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封建庄园,农奴是其主要劳动力。同时,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形成的封君封臣制度构成了西欧封建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图一《劳动中的农奴》和图二《西周庄园》反映了封建时代欧洲的的经济生活,图三反映了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生活,D正确;AB地区范围不对,AB错误;C时间不对,C错误。综上故选D。
22.B
【解析】
考查点:封君封臣制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等信息可知,通过土地的封赐形成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这次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內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但是这种封君封臣制度必须以土地封赐为直接纽带,因此第一级封君由于没有直接对二次分封的封臣赐予土地,所以双方之间就不存在契约关系,也就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B正确;“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西周的分封制,与材料不符,A错误;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与材料不符,C错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指城市发展, 与材料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23.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西欧中世纪乡村一种新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A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日常消费的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也为领主提供衣物、鞋帽等。庄园有铁匠、金银匠、皮鞋匠、面包师等各色工匠制造不同的物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5.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欧洲文明史》,可知记录欧洲文明发展的历史,因为古代希腊、法兰克王国、拜占庭帝国都是欧洲国家,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古埃及文明,属于北非文明,《欧洲文明史》中不可能出现;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26.C
【解析】
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②巴黎圣母院与基督教有关;③洛阳白马寺与佛教有关,④麦加大清真寺与伊斯兰教有关,所以答案选C。
27.(1)理由: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
遗产:《汉谟拉比法典》。
(2)古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
(3)前提:罗马的征服与扩张。
积极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4)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或:使欧洲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5)不同地区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了发展。(任意1点,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理由根据“如果以能够识读的文字作为文明的主要标志的话”得出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遗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有《汉谟拉比法典》。
(2)
特点根据“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得出古希腊文明吸纳、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文明;根据“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得出也保留了自己的特点。
(3)
前提根据“今天我们不难在希腊、小亚细亚、西亚、北非各地寻觅到罗马人留下的神庙、柱廊、浴场、剧院等遗迹”得出是罗马的征服与扩张。积极影响根据“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得出客观上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与强盛。
(4)
根据“经济上,它开启了欧洲封建制的大门;政治上,它奠定了欧洲特色的封君封臣制度”得出确立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开启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地区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