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2年江苏省各地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2年江苏省各地历史中考模拟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7 05: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练习
1.(2022·江苏苏州·一模)“在1750年,中国与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大战后西方获得大量利益和霸权 B.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C.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2022·江苏无锡·一模)1830年,英国小女孩弗朗丝·金伯尔兴奋地搭乘了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她描述道:“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
A.马车 B.蒸汽机车 C.汽车 D.飞机
3.(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图是“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示意图”,对①时段描述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
B.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发明火车,铁路时代开始
D.电子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
4.(2022·江苏无锡·一模)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C.环境污染的严重 D.社会矛盾的尖锐
5.(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观察下图分析,引起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事件是( )
A.光荣使命 B.殖民扩张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6.(2022·江苏宿迁·一模)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这说明了,工业革命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促使农村人口大增 D.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
7.(2022·江苏·美琪学校一模)列宁曾经评价道:“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材料中的“两位学者和战士”
A.发动宪章运动以争取工人的普选权
B.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创立科学理论以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D.创作《国际歌》以弘扬革命精神
8.(2022·江苏·二模)下图反映的现象共同折射出
(1814-1830年)工人破坏机器 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
A.劳资矛盾的激化 B.东西方文明差距
C.殖民活动的开展 D.工业革命的影响
9.(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下图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成立 D.十月革命爆发
10.(2022·江苏盐城·一模)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符合当时实际情形的是
A.人们乘坐飞机出行 B.汽车在街上往来奔驰
C.人们乘坐火车出门旅行 D.人们通过电报传递消息
11.(2022·江苏盐城·一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成果
C.指导了各国工人运动 D.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2.(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上述材料出自《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13.(2022·江苏镇江·模拟预测)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主要说的是工业革命的
A.发生条件 B.生产进程 C.社会影响 D.历史局限
14.(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而历史观点则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B.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辆蒸汽机车
C.亨利·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了流水线
D.化学家诺贝尔研制出了无烟火药
15.(2022·江苏无锡·一模)博物馆陈列着四张图片。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
A. B.
C. D.
16.(2022·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许多生产领域和行业开始使用机器。一些资本家花钱购买机器、原料,雇佣大批工人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一种新的制度诞生了。这里的“新的制度”指的是( )
A.手工工场制度 B.现代工厂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纳税制度
17.(2022·江苏苏州·一模)“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由此,庄严地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段话引自于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民宪章》 D.《共产党宣言》
18.(2022·江苏·二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材料出自
A.《独立宣言》 B.《物种起源》 C.《共产党宣言》 D.《战争与和平》
19.(2022·江苏扬州·一模)气象学中的“蝴蝶效应”,是指最初一个事件引起连续的一系列变化。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发一系列变革的一项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工厂制的确立
C.蒸汽机车的使用 D.铁路时代的到来
20.(2022·江苏宿迁·一模)有学者统计过,“1700年时,英国总人口中尚有60%的人在田野中耕作,而到18世纪末的时候,只剩下不到33%”。导致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雇佣劳动的产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租地农场的发展 D.海外的殖民掠夺
21.(2022·江苏南京·一模)“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7年,议会通过《河道法令》;1848年,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与这些法令出台相关的是(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B.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C.化工工业的蓬勃发展 D.独立意识的普遍提高
22.(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体育运动自古至今深受世界各地人们喜爱。
材料一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等。
(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抓(摔跤)戏。三百里内皆观。
①——摘自《汉书·武帝本纪》
唐代女子打马球时穿上各样服饰,甚至作男子和胡人装扮,作各种打球姿态。 图中的人物轻轻地抬脚,就把鞠恰到好处地给控制住了
(1)将材料一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属于文献史料的是属于图像史料的是?材料二 汉唐间丝绸之路的发展,使中国接触到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唐朝流行的马球就是从波斯传入的。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使马球运动兼具东西文化特色。在外来体育运动影响唐朝的同时,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如唐朝时围棋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体育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受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的身体,使他健壮起来,以便他长得既聪明又有理性……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类型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
——摘自卢梭《爱弥儿》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卢梭体育教育的观点。
材料四 大约从1300年开始,足球运动在英国很多村镇作为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开展起来。活动没有成文规定,双方手脚并用,甚至故意殴打对手。由于玩法粗野,被称为“野蛮足球”,到了18世纪,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古足球运动由乡镇居民带人了城市的工厂与街道。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成立,统一足球规则,现代足球诞生。19世纪,足球运动在工人间流传,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加入,并开始从英国的工业城市向其余城市发展。
——摘编自陈静姝《英国足球运动对城市文化影响的研究》
(4)依据材料四,概括英国足球运动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23.(2022·江苏镇江·模拟预测)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生成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教材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为人类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 1871年革命发生后,巴黎人民把自己的政权叫公社,如果说以前的公社仅仅反映了要求平等自由的愿望,那么1871年的巴黎公社则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摘编自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上册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共产党宣言》中“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主要着眼点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态度如何?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并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中巴黎两个“公社”反映无产阶级的诉求有什么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并举一例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范例。
24.(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一场场变革顺应时代的呼唤,构成了一曲曲历史的交响,推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先声】
大抵在初期,它(文艺复兴)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陈衡哲《西洋史》
正如国王路易十六所说:是伏尔泰灭亡了法国。当然,灭亡的不是法国,只是专制制度。
——王斯德主编,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
(1)由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老树根”和“新芽儿”的具体含义。伏尔泰是什么运动的代表人物?
(2)图中所示的“两颗巨星”共同创立了哪一科学理论?在此理论能响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之。
【制度先河】
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普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
——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借助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3)据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确立的“新社会制度”表现为什么形式?俄国借助战争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换”是指哪一事件?为何说俄国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经济先例】
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列宁)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据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
(4)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当时苏俄为摆脱困境实施了什么政策?导致图中美国失业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科技先锋】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5)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地球村出现”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5.(2022·江苏宿迁·一模)“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一道路的起点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三 “日本刚刚投降,重庆就马上派出官员接收南京、上海、北平和天津。这些前来作威作福的‘解放者’,像贪婪的饿狼一样突然骑到了人们的头上。他们毫无同情心,脑子里根本没有一点儿恢复重建的概念。所有的东西都要没收:黄金、房子、汽车、女人……曾为日本人工作过的人……为汪精卫政权卖过命的人……贿赂往往容易奏效,可以使其免受铁窗之苦。”
——[美]布獭恩·克罗泽《蒋介石传》
(3)根据材料三回答,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覆没的原因有哪些?
26.(2022·江苏无锡·一模)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布克哈特
材料二: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新青年》杂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在意大利,这层纱最先烟消云散”源自于哪一运动的兴起?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一科学理论的诞生?这一理论诞生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试举一例说明。
(3)材料三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7.(2022·江苏扬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之交伟大的英国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或许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其作品的前后基调有所不同,前期作品以历史剧和喜剧为主,基调是轻松乐观的;后期作品以悲剧为主,其作品基调也变得深刻而沉重,主人公大多具有高尚的理想,但同时也有着种种人性的弱点。莎士比亚悲剧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以及高尚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周巩固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威廉和玛丽加冕》
材料三 英国原棉的消费(1700-1850)
(1)根据材料一,概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个重要价值,并说出相关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后确立的新政治体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大国崛起的基本要素。
28.(2022·江苏宿迁·一模)铁路的出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注:1英里=1.609344公里
年代 地区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材料二 铁路的出现,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三 到1820年,……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30~1870年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蒸汽船和铁路的出现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显著特点。上述材料中英国环境污染和治理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东方落后于西方,B符合题意;世界大战发生在20世纪,A排除;西方的王权不如东方的皇权根深蒂固不是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C排除;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促进了西方的发展,但不是西方能够超越东方的主要原因,D排除。故选择B。
2.B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1830年,英国小女孩弗朗丝·金伯尔兴奋地搭乘了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史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B符合题意;马车当时不是新式交通工具,A不符合题意;汽车、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果,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斯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人类进入“铁路时代”,C符合①时段的描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生产方式产生垄断组织。AB属于②时段的描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得到广泛应用,D属于③时段的描述。综上故选C。
4.A
【解析】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业革命开展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逐步推广,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普遍拥有了钟表,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加强,因此导致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消失,由此得出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正确,排除B项;这一职业消失与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这一职业的消失源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并不是由于社会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根据图片可以看出是指英国在1877年工业就业人数占点到55%,说明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的促进所导致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是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所以有大量的人口会在工业中就业,D项正确;1688年的光荣使命迎请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排除A项;殖民扩张对英国国内就业结构没有重大影响,排除B项;三角贸易的影响主要是国际贸易,没有对英国国内的就业人口结构产生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
依据题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后,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各国大力发展教育,重视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7.C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的信息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思想家,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性文献,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创立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C项符合题意;宪章运动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的,A项不符合题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是巴黎公社,B项不符合题意;创作《国际歌》以弘扬革命精神的是鲍狄埃,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反抗日益激烈,经常破坏机器;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项正确。只有图片1体现的是劳资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在当时,东西方文明分别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这一点,材料没有显示,排除B项;只有图片2体现的是殖民活动的开展,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解析】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正确;第一国际成立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排除B项;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排除C项;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人们可以乘坐火车出门旅行,C项符合题意;飞机、汽车、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优秀思想成果、工人运动的经验”可知,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A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是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没有提起它的指导作用和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12.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表明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发展到的规律,“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是1848年,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排除B项;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排除C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是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扩大,英国手工工场的生产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而题干“场总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取代了手工工场”主要论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A项正确;生产进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社会影响是蒸汽时代的到来,历史局限是革命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而且以牺牲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前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4.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是对工业革命意义和作用的评价,是结论,故A符合题意;BCD均是对史实的客观陈述,是史实,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不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D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使用蒸汽机的煤矿都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史实,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现代工厂制度诞生了,B项正确;手工工场制度制度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C项;纳税制度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解析】
试题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项正确,排除ABC。
18.C
【解析】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A项;《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排除B项;《战争与和平》是文学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解析】
据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英国,世界是1765年--1840年,开始的标志是珍妮机的发明。在工业革命中,成为最初那只蝴蝶并引导一系列发明,A项正确;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确立现代工厂制度,促进蒸汽机车的使用,铁路时代的到来,BCD项排除。故选A项。
20.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18世纪末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现代工厂制度逐渐建立,农业人口减少,工厂规模和人口不断扩大,B项正确;雇佣劳动和租地农场出现在14世纪中叶,排除AC项;海外的殖民掠夺与农业人口较少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1.B
【解析】
根据“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1847年,议会通过《河道法令》;1848年,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可得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进行社会治理,B项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与独立意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1)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①,图像史料:③。
(2)借鉴外来体育运动的同时还有创新;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
(3)培养学生的智慧,应当先培养受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强健的身体是智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4)变化:由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到逐步普及。原因: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足球协会成立,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规则;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
【解析】
(1)
实物史料包括器物、建筑物、遗址、遗迹,②是唐代打马球俑,属于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等,①摘自《汉书·武帝本纪》,属于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③是清朝黄慎的绘画,属于图像史料。
(2)
根据“中国在借鉴波斯马球运动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造”得出借鉴外来体育运动的同时还有创新;根据“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得出我国本土体育运动也向外传播。
(3)
根据“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受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得出培养学生的智慧,应当先培养受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根据“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强健”,概括得出强健的身体是智慧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4)
变化:根据“作为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开展起来”“足球运动在工人间流传……并开始从英国的工业城市向其余城市发展”,概括得出由庆典时的一种娱乐活动到逐步普及。原因:根据“到了18世纪,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得出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据“英格兰足球协会在伦敦成立,统一足球规则”得出足球协会成立,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规则;根据“足球运动在工人间流传,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加入”得出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
23.(1)着眼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历史作用;态度: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或答“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统治阶级了”)
(2)内容: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先进性:人民性(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实践性(或来源于实践)、发展性(或与时俱进)
(3)性质:无产阶级政权;不同:以前仅仅反映平等自由的愿望,后来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影响: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国际共产主义(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部分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范例:俄国十月革命(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所以《共产党宣言》中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 着眼点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历史作用。根据“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生成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生成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
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为人类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反映的内容是对世界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根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可以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有:人民性(或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根据“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形成,是直接服务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实践理论。”可以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有:实践性(或来源于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在运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可以概括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有:发展性(或与时俱进)。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根据材料“如果说以前的公社仅仅反映了要求平等自由的愿望,那么1871年的巴黎公社则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可知,以前的公社仅仅反映平等自由的愿望,后来巴黎公社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国际共产主义(或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或部分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范例:如:俄国十月革命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4.(1)“老树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新芽儿”: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运动。
(2)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革命。
(3)君主立宪制;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新经济政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5)信息时代;全球化。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打着回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因此,“老树根”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新芽儿”是资产阶级新文化;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2)
图中所示的“两颗巨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此理论能响下,1871年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也可列举1864年成立第一国际。
(3)
根据“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了十月革命;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说俄国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
(4)
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为摆脱困境,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图中显示,1929年开始,美国失业率迅速上升,原因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此美国进行了罗斯福新政。
(5)
网络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地球村出现”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25.(1)《共产党宣言》发表;井冈山根据地。
(2)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救亡图存,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3)贪污腐败,失去民心;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开创了“工农武装割”的局面,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在世界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所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根据材料可知,“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说明中共“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出发点是从大局出发,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3)
根据材料可知,“像贪婪的饿狼一样突然骑到了人们的头上。他们毫无同情心,脑子里根本没有一点儿恢复重建的概念”说明国民党反动派违背人民迫切要求和平建国的原,失去了民心;“所有的东西都要没收”“贿赂往往容易奏效,可以使其免受铁窗之苦”体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26.(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战后,东欧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3)民主、科学。
(4)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组成。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结合所学可知“在意大利,这层纱最先烟消云散”的是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从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中选取一个即可。如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
根据材料三“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结合所学可知两位先生是指民主、科学。
(4)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27.(1)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理由:莎士比亚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功力深厚,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格外注重对人及人性的表达,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2)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
(3)发展迅速;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先进开放的思想文化;先进合理的政治制度;创新进步的科学技术。
【解析】
(1)
根据材料一“莎士比亚悲剧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以及高尚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可知,莎士比亚戏剧充满人文主义精神,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理由:根据材料一“前期作品以历史剧和喜剧为主,基调是轻松乐观的;后期作品以悲剧为主,其作品基调也变得深刻而沉重”“莎士比亚悲剧以令人惊叹的艺术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以及高尚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莎士比亚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功力深厚,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影响,格外注重对人及人性的表达,所以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
(2)
根据材料二图中“《威廉和玛丽加冕》”结合所学可知,其反映的是英国“光荣革命”;此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
根据材料三“英国原棉的消费(1700-1850)”图表中曲线的走势可知,英国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4)
材料材料涉及的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莎士比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先进开放的思想文化、先进合理的政治制度、创新进步的科学技术等角度进行归纳。
28.(1)特点:发展迅速各洲发展不均衡
(2)影响: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行速度使守时守纪成为现实生活的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化。
(3)事件:工业革命特点:立法启示: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
(1)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30年至1870年,欧洲铁路由60里程增至65000里程,北美洲至1870年达到56000里程,亚洲达到5100里程等,这时期世界各洲铁路发展迅速,但欧洲国家铁路发展最为迅速,澳洲、非洲等洲相对缓慢,说明各洲发展不均衡。
(2)
根据材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可得出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行速度;根据材料“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可得出使守时守纪成为现实生活的准则;根据材料“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可得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化。
(3)
事件,根据材料“到1820年,……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投入至交通领域而出现了蒸汽船和蒸汽机车,促进人类社会进入铁路时代,因此材料中蒸汽船和铁路的出现使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特点,根据材料“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火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通过颁布立法以治理环境污染,因此英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显著特点是通过立法。启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