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常见地貌类型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22: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 常见地貌类型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1990年以来,黄河进入枯水少沙期,入海水沙锐减。2002年起,每年的汛期通过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通过人工调控洪水,在短时间内将大量水沙集中输送入海),使黄河尾闾河道(位于利津到入海口之间,长约104km)的水沙受人工调控,显著影响了该河段的冲淤变化。冲淤量是河水带走河床所淤积的泥沙数量,是淤积量与冲刷量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02-2016年期间( )
A.总体处于冲刷趋势 B.冲淤速率明显下降 C.累积冲淤量持续减少 D.总体处于淤积趋势
4.2002-201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淤积、后侵蚀 C.持续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左图为福建海坛岛局部图,东北部分布着一座长有稀疏植被的巨大沙丘,上面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右图为该岛的风向频率图。完成下面小题。
5.海坛岛的盛行风向以及当地沙丘增长最快的季节是( )
A.东北风春夏 B.西南风春夏 C.东北风冬春 D.西南风冬春
6.海坛岛上巨大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
A.海浪搬运——海浪沉积——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B.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C.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海浪搬运—一海浪沉积
D.风化作用—一流水侵蚀一一风力搬运一一风力沉积
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
7.图a所示的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可能和小岛连接的岸堤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 )
A.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形成 B.河流的凹岸,流水沉积形成
C.河流的凸岸,流水侵蚀形成 D.河流的凸岸,流水沉积形成
2016年9月,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见下图)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建成。FAST的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FAST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10.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下图中与之成因相同的地貌是( )
A. B.
C. D.
热喀斯特湖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而形成的湖塘。下图示意青藏铁路沿线四个地区热喀斯特湖分布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青藏高原热喀斯特湖形成过程中,水源主要来自( )
A.大气降水 B.高山积雪融水 C.地下冰融化 D.河流水补给
12.与风火山山区相比,楚玛尔河高平原热喀斯特湖发育更广泛。与之关联性较大的因素是( )
①地形②气温③植被④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图示四个地区中,热喀斯特湖平均面积最大的是( )
A.楚玛尔河高平原 B.可可西里山区 C.北麓河盆地 D.风火山山区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15.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位于何种地貌( )
A.瀑布、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平原
C.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下图),该区域的石勒喀河南岸分布大面积的河漫滩,河流交汇处形成沙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河心沙洲一年中面积最小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7.该区域的石勒喀河泥沙大量淤积在南岸的根本原因是( )
A.石勒喀河含沙量大 B.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
C.石勒喀河南岸开阔 D.地转偏向力作用明显
读某海域相邻的两处海岸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左图地貌属于( )
A.海蚀平台 B.海蚀崖 C.海蚀柱 D.离岸堤
19.关于右图海岸地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风力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B.河流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C.波浪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D.冰川作用下的泥沙堆积
20.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 )
A.降低开凿难度 B.减弱风沙侵蚀 C.减轻风化破坏 D.方便生活取水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力侵蚀 B.河流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23.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4.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二、填空题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则在山口处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若该河流注入海洋,则在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是____,对应____(图甲或图乙)。以上两种地貌都属于河流____地貌。
(2)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2)B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3)C图地貌为____,是____作用下形成的。
(4)上图所形成的地貌,位于入海口的是____图,位于出山口的是____图(填字母)。
(5)B图中迎风坡坡度较____,背风坡坡度较____。
27.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形剖面呈“_______”形。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地形区)。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_______图,该地貌名称叫_______。
三、综合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发现,黄土高原上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底部的岩石成分并不一致,且黄土呈现出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一黏黄土带(黄土粒径从大到小)的分布形态。
材料二: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植被茂密,人们为获取更多的耕地以及建筑材料而大量砍伐林木、破坏植被进行耕种,同时过度放牧降低了植被覆盖率,极大地减缓了草木植被的再生速度。如今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而坡度的增大又加快了地表土壤的侵蚀,形成了恶性循环,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材料三:下图是黄土高原黄土粒径分布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上黄土的来源及黄土高原形成巨厚黄土层的主要外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或风力沉积作用)。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黄土高原地区的主导风向,并分析沙黄土带一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粒径差异的成因。
(3)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导致的?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江鳕是鳕科鱼类中唯一的淡水种类,也是中国冷水鱼类的珍稀物种.喜栖居于水质清澈的沙底或有水草生长的河湾等处,习惯单独生活,凶猛性鱼类。江鳕肉质细嫩,无脊间刺,味道鲜美。其肝脏占其体重的6-9%,食用极佳,也是制造鱼肝油唯的鳕科淡水鱼,故为重要经济鱼类。自然产量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产卵期为1月至翌年1月,产卵时水温2℃左右,产卵时选择在冰下1-3米的沙质或砂砾质的河滩进行。在中国主要分布子黑龙江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
(1)说出图示区域黑龙江流量季节变化并分析原因。
(2)分析图中石勒喀河南岸河漫滩形成的外力作用及过程。
(3)分析图示区域适合江鳕鱼天然产卵场和栖息地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1.
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说明鼓浪石位于海边,受潮涨潮落时海浪的侵蚀形成,A正确;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B错误;冰川侵蚀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C错误;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D错误。故选A。
2.
在海边地势平缓的地区,受海浪堆积作用的影响;地势陡峻的地区,受海浪侵蚀作用的影响,因此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沙滩,C正确。岩洞是由于天然水流经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溶解所形成的地下空间,从这个概念中分析此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A错误;岩礁位于或近于水面的石块,海岸地形之一,是海浪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错误;海岸(又称滨),是在水面和陆地接触处,经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下形成的滨水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海浪的侵蚀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C。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解答时需区别几种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位于,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
3.A
4.D
3.
结合材料读图可知,2002年以来,河道主槽冲淤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年冲淤量为负值,即总体处于冲刷趋势,A正确,D错误;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都呈波动变化,BC错误。故选A。
4.
读图可知,将累积冲淤量变化分三个阶段:2001~2005年,累积冲淤量明显减少,说明河水快速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大量冲刷带走;2006~2014年,累积冲淤量变化缓慢,总体减小,说明河水缓慢下蚀,河床底部泥沙被少量冲刷带走;这两个阶段均以侵蚀为主,只是侵蚀的强度或速度不一样。2015~2016年,累积冲淤量有回升,河床底部有泥沙淤积;这个阶段以淤积为主。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河床地貌的影响,考查统计图的读图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理解年冲淤量和累积冲淤量的含义是分析本题的关键,从图中可以看出2002年以来,年冲淤量总体为负值,即该河段总体以冲刷为主,具体表现为先侵蚀后淤积的特点。
5.C
6.A
5.
据图可知,该地东北方向上风频高,可判断该地常年盛行东北风,冬春季节,温差大,气压差大,东北风强劲,携带岛屿东北部海滨沙滩的沙尘吹向西南方向,在西南方向上山体的阻挡下,风力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沙丘,故C正确,ABD错。故选C。
6.
结合上题的分析,首先海岛的海滨沙滩是由海浪搬运沙体,在海岸堆积形成的,再受盛行东北风的影响,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沙尘,遇到山体的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原地堆积,最终由风力堆积逐渐形成巨大沙丘,故A正确,BCD错。故选A。
风成地形,分布地区一定要有风。除了风之外,另外需配合当地地表植被状况。 风成地形分为二大类:风蚀地形、风积地形。风成堆积即风积地形,乃沙粒藉由风力搬动,风力减弱时所携带的沙粒便停止运动,在他处堆积而形成风积地形。
7.C
8.D
7.
读图a左图可知,纬度向北递增,应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右偏转,②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①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①岸连接;读图a右图可知,纬度向南递增,应为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水向左偏转,③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多、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而④所在河岸附近河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小岛最终可能和④岸连接。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8.
读图可知,图b中阴影所示的河流地貌位于河流弯曲河道的凸岸,排除AB;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凹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较强,凸岸附近河水流速慢,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图中阴影部分为凸岸沉积作用形成的新河岸或河漫滩,排除C,D符合题意。故选D。
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
9.D
10.C
9.
题意表明,FAST的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部分被称为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等恒星天体系统,因此FAST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总星系,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0.
大窝凼地区多岩溶漏斗、天坑、溶洞和地下暗河,表明该处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因此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A为华山西峰,属于断层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图B为三角洲地貌,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图C为桂林山水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D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由此判断,与大窝凼地区地貌成因相同的是桂林山水,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地表地貌多溶沟和石芽、天坑和竖井、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的裂隙溶蚀扩张而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中有许多奇特景观,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石幔等。
11.C
12.A
13.C
11.
热喀斯特湖是因地下冰或冻土层融化地表土层热融沉陷而形成的湖塘,其形成过程中,水源主要来自地下冰融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
风火山山区海拔高,低温条件不利于热喀斯特湖形成,同时风火山山区(山地)地形也不利于地表水体的聚积,故与热喀斯特湖发育状况关联性较大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和地形,①②正确,A正确。与植被、土壤无关,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13.
图中北麓河盆地数量比约为30%,面积比超过50%,说明该地热喀斯特湖的平均面积最大;同理,可推算出其次是楚玛尔河高平原,风火山山区热喀斯特湖平均面积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热喀斯特湖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地下冰或多年冻土层局部发生融化,地表土层随之热融沉陷、积水而形成的湖塘。
14.A
15.B
14.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图中河流a、b、c三处分别处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其主要的流水作用是侵蚀、搬运、堆积,选A。
15.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分别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河流入海口处,最可能分别对应冲积扇、三角洲平原,选B。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横剖面呈“V”字形。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16.C
17.B
本题考查流水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6.
河心沙洲的面积大小主要受河流水量大小的影响,河流汛期水量大时,河心沙洲被淹没一部分,沙洲面积减小,河流进入枯水期,水量减少,沙洲露出水面的部分增大。据材料可知,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最多,因此沙洲面积应最小。故选C。
17.
据材料可知,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形成沙洲,沙洲为流水的沉积地貌,河流携带的泥沙当流速降低时沉积下来形成。据图可知,额尔古纳河流速较快,石勒喀河流速慢,因此泥沙在石勒喀河南岸淤积,B正确。故选B。
沙洲是河湖、海洋等水体中形成的小面沙质地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
18.B
19.C
18.
根据所学可知,左图地貌属于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崖,B正确;海蚀平台主要特点是平台,海蚀柱的主要特点是呈柱状,都与图示不符,AC错误。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就是离岸堤,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B。
19.
根据题干可知,右图分布在海岸地区,为海岸地貌—沙滩,主要受海浪堆积作用形成,与风力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C正确。图示区域没有河流、冰川,因此与河流作用和冰川作用无关,BD错误。故选C。
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壁主要见于基岩海滩。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海蚀柱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
20.B
【详解】
从图中看,大泉河东西两岸都是河流阶地,两岸开凿难度、生活取水差别不大,A、D项错误;该地气候干旱,风化作用东西两岸差别不大,C项错误;该地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受西北风影响小,能够减弱风沙侵蚀,B项正确。故选B。
21.A
22.D
21.
图示景观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地貌,A正确。流水沉积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岩层挤压易形成褶皱等地质构造;火山喷发可能会形成火山地貌等;BCD错误。故选A。
22.
由所学知识可知,风力侵蚀地貌在干旱和半干旱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多的地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故是否有如图的“蘑菇沙漠”地貌要取决于其自然环境特征,不一定是风蚀蘑菇,C错误,干旱地区植被稀疏,风力作用明显,容易形成“蘑菇沙漠”,D正确。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形成流水地貌,AB错误。故选D。
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往往分布在较干旱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砂石,侵蚀力强,故岩石下部首先被侵蚀,形成风蚀蘑菇。
23.B
24.B
2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24.
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选B。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呈正相关。
25.(1) 冲积扇 图甲 三角洲 图乙 沉积
(2)C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河流堆积地貌的理解,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被称为山麓冲积扇;河流流入海洋时,在入海口处因地势低平,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在海水顶托作用下形成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的河口三角洲。故冲积扇和三角洲都属于河流沉积地貌。图甲地形位于山口,呈扇形,为冲积扇;图乙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
(2)
砾石、粉砂、黏土颗粒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砾石>粉砂>黏土。甲图中沿A→B方向流水速度逐渐变缓,结合题干“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可判定,物质组成可能是砾石、粉砂、黏土。故选C。
26.(1) 三角洲 流水堆积
(2) 沙丘 风力堆积
(3) 冲积扇 流水堆积
(4) A C
(5) 缓 陡
(1)
A位于河流入海口,呈三角形,为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搬运能力减弱,同时受海水顶托,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故河口三角洲是在流水堆积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2)
B图地貌为沙丘。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故沙丘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3)
C图地貌为冲积扇。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体。因此冲积扇是在流水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堆积地貌。
(4)
通过前面三个小题的分析可知:A为河口三角洲、B为沙丘、C为山麓冲积扇。故位于入海口的是A图,位于出山口的是C图。
(5)
依据图中表示风向的箭头可知,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
27.(1)A V(2)C 干旱少雨(3)D 青藏高原(4)B 河口三角洲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详解】
(1)读图可知,A图是河流峡谷地貌,B图是河口三角洲地貌,C图是风蚀蘑菇地貌,D图是角峰与冰斗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河流峡谷(A图),该地形剖面呈“V”形。
(2)由上题分析可知,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貌是风蚀蘑菇(C图),该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主要在西北干旱区。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角峰与冰斗(D图),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
(4)由流水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貌是三角洲(B图),该地貌名称叫河口三角洲。
28.(1)黄土主要来自西北方向的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风力沉积作用。
(2)西北风(北风或偏北风)。自西北向东南(或自北向南)风速不断减慢,大的颗粒先沉积,小的颗粒后沉积,沉积物粒径不断减小。
(3)流水侵蚀作用。植树种草(植树造林)、平整土地、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修筑鱼鳞坑、修筑拦水坝。
本题主要考察黄土高原的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
由图片可知,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分布着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将两地的砂砾物质带到黄土高原地区,然后风力减弱,风速降低,砂砾沉积,也就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黄土层。
(2)
土高原是在冬季风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高原,从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到黏黄土带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越来越远,冬季风的搬运作用越来越弱,大的颗粒先堆积,小的颗粒后堆积,故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3)
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导致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所以是流水侵蚀作用。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采取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工程措施,筑淤地坝、鱼鳞坑、平整土地。还可以,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退耕环牧。
29.(1)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春汛,春季流量大;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形成夏汛,夏秋季节水量大;冬季河流封冻,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补给,底部河水流量少为枯水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流水沉积。水量的季节变化,夏季汛期,石勒喀河水暴涨,漫过南岸,石勒喀河上游流水侵蚀带来大量泥沙;两河交汇处,额尔古纳河流经峡谷,流速比石勒喀河快,阻碍其汇入,河水流速较慢;河中泥沙因水流变慢,不断沉积形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江鳕是冷水性鱼,该地纬度高水温低,适合产卵生存;底质多砂质的河漫滩、沙洲浅水区域面积较大;河流水量大,水深利于冬季越冬;两河交汇处,河水扰动,营养物质多,为江鳕提供丰富饵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以中国冷水鱼类江鳕的生存环境为背景,考查影响江鳕的生存环境主要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图示区域黑龙江位于53 20'N附近,纬度高,冬季积雪量大,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因此春季河流流量大;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多,河流形成夏汛,夏秋季节水量大;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河流封冻时间长,主要由地下水补给,底部河水流量少,为枯水期。
(2)图中石勒喀河南岸河漫滩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汛期,石勒喀河河水暴涨,漫过南岸,石勒喀河上游流水侵蚀带来大量泥沙;两河交汇处,额尔古纳河流经峡谷,流速比石勒喀河快,阻碍其汇入,使两河交汇处河水流速较慢;石勒喀河上游携带的泥沙因水流变慢,在石勒喀河南岸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3)依据图文信息可知,江鳕是冷水性鱼,该地位于53 20'N附近,纬度高,水温低,适合产卵生存;底质多砂质的河漫滩、沙洲浅水区域,河底平坦开阔,面积较大,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河流水量大,水位较深,有利于江鳕冬季越冬;两河交汇处,河水易发生扰动,营养物质丰富,浮游生物生长良好,为江鳕提供丰富饵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