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22:5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单选题
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条件是影响藏波罗花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藏波罗花最适合开花的时间是
A.12-2月 B.4-5月 C.6-7月 D.8-10月
3.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A.风化作用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花色素是影响秋季枫叶变红的重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入秋后,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土壤
5.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最可能是( )
A.西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B.东北坡枫叶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枫叶变红较早,持续时间更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 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
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 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
7.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 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
8.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
A.500m以下 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3500m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该山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海拔2100米以上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带,但却不适宜种植亚热带作物。下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关于该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山体相对高度大,垂直差异明显③坡向对盛行风影响大④河流众多,调节作用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该山地同一农业气候层的上限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坡度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下图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右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坡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关于上图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
A.“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区域内
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B.湖泊水主要来自于运河
C.农田盐渍化现象较普遍 D.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14.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近些年来,我国广西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示意该地种植速生桉前后的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广西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16.广西适合种植桉树的主导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科技
17.广西大量种植桉树,可能导致( )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沼泽面积变大 C.地下水水位下降 D.年降水量增大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1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及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21.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读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大洲缺少①自然带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大洋洲 D.亚洲
23.②自然带为( )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常绿阔叶林带 D.常绿硬叶林带
24.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 B.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地方性
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6.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27.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在土壤条件较好、风力不大的生境中散生的岳桦林树干一般直立,侧枝繁茂,树冠郁闭。但长白山的岳桦林都向着一个方向贴近地面匍匐着,见下右图,山地苔原与岳桦林互相渗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上左图是长白山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甲、乙、丙、丁自然带依次为( )
A.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灌木带、高山草甸带
C.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苔原带、针叶林带
D.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山地苔原带
29.图中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枝干呈匍匐状生长。其特点是适应该地( )
A.土壤深厚、水源充足 B.坡度陡峭,多滑坡
C.气候寒冷,多大风 D.纬度较高,光照少
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耐旱、耐高温能力极差,是新疆伊犁、塔城及准噶尔盆地周围的荒漠和草原上常见的短命植物(如图所示)。一年生短命植物在气温和水分条件合适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命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齿稃草为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具有的特征是( )
A.叶片厚 B.植株高 C.根须细 D.花期长
31.相比南疆,北疆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更丰富,其主要原因是北疆( )
A.水分较多 B.热量较高 C.温差较大 D.风力较大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赤道附近,近年来山顶冰川大量萎缩,预计20—30年后会消失殆尽。下图为肯尼亚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甲地植被是( )
A.山地雨林 B.山地针叶林 C.热带荒漠 D.常绿硬叶林
33.肯尼亚山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 )
A.山顶昼夜温差变小 B.山坡白天谷风增强 C.山麓河流水量增加 D.竹林分布上限降低
近年来,多肉植物凭借其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形态奇特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销量节节攀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很多种类表皮被蜡被毛。表皮气孔数远少于其他植物,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这种特征主要是为了( )
A.储存养分 B.促进对水分的吸收
C.减少蒸腾作用 D.减轻大风影响
35.多肉植物的特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相似性 D.平衡性
二、综合题
36.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A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B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
(2)图中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的名称相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的名称不同的两个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自然带E→G→F→C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地域分异。
(4)简析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在大陆西部偏北(60°N)、大陆东部偏南(55°N)的原因____。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木库勒地区(下图)在三叠纪末期上升成陆,中新世以后,形成地堑性湖盆,随着地壳的差异性抬升,逐渐分裂成了数个湖面海拔高度相差悬殊的湖盆。该区气候趋于干旱,风力增强,形成了广布的覆沙层。春末和夏季,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能在本区形成一定的降水。区内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地,北部山地几乎无冰川分布。中部山麓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泉水出露带。
(1)说明南部山地现代冰川分布较广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覆沙层对泉水出露带形成的作用。
(3)分析中新世后地壳抬升对该区湖泊演化的影响。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的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其两侧山坡的自然带分布非常特殊,垂直植被从下往上,由荒漢过波到灌丛和森林,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图。
(1)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横断山区河谷内气候干热的原因。
(2)推测导致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的主导因素,并分析原因。
(3)比较金沙江东、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差异,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①地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
2.6 -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量大,且藏南谷地的受暖湿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有利于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C正确。
3.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4.B
5.C
4.
根据材料信息“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消耗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可以推测,日温差较大时,多为晴朗天气,光照强,枫叶中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颜色浓艳,所以光照与枫叶变红程度呈正相关,故B项正确。风力、地形、土壤对日温差影响小,与枫叶变红程度没有正相关关系,ACD错误。故选B。
5.
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充足,枫叶变红较早,根据材料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而辽宁东部山区的东南坡为夏秋季节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红叶持续时间更长,C项正确;西北坡和东北坡为夏秋季节的背风坡,降水少,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AB错误;辽宁东部山区夏秋季节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坡的降水较东南坡少,干瘪较东南坡早,D错误。故选C。
本题需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降水过少时,红叶颜色较淡,持续时间短且干瘪落叶早。”以此并结合辽宁省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即可知枫叶的变红早晚及持续时间。
6.C
7.B
8.D
6.
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故选C。
7.
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
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四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垂直地带性: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降水发生变化,自然带也依次变化。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草原带、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
9.A
10.C
9.
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形、纬度及坡向等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哀牢山北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带谱较复杂,①正确;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②正确;该地受西南风影响,西南部迎风坡和东北部背风坡自然带存在差异,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明显,所以气候条件复杂多样,③正确。河流地处谷底,水量有限,对山体气候复杂多样影响不明显,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0.
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及原因要从同一农业层分布差异分析。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晴天多,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西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云雾多,获得太阳辐射较少,热量条件较差,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所以东北坡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均高于西南坡。C正确。故选C。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地带性规律的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规律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11.A
12.D
本题组以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和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为背景,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成因,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11.
图示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山地起伏大,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根据图示信息及指向标,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大体呈东西走向,A正确;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B错;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古诗“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山的变化,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据此分析选A。
12.
根据图示及文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坡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据此分析选D。
山地阴阳坡的气候分异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尤其是湿度差异对植被的影响。阳坡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较好。其实,在我国温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情况则刚好相反。
温度、光照、水分等都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由于地区不同,限制性因素则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温润地区,阴坡与阳坡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差异不大,植被的分布取决于光照条件的差异。但是,在半湿润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则成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阴坡由于气温较低,日变化较小,蒸发量较小,土壤中水分较阳坡高,因此植被比阳坡茂盛。
13.A
14.C
13.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A对;该地湖泊水主要由西部和西南部的河流汇聚入湖,以河水和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不对;该地降水较多,土壤淋溶作用强,农田盐渍化现象不明显,C不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不对。故选A。
14.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体系建立,推动资源整合、一体化共享等,乡镇企业属于较低端产业,①不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要使城市互联互通,消除城市壁垒,共同发展,因此城市服务功能增强,②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使城市产业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避免雷同竞争,③不对;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该地区交通便利,产业进行合理分工,则工业地域联系更加紧密,④对。故选C。
土壤盐渍化现象的产生的自然条件一般有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平、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地方。如中国华北地区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一般在春季由于蒸发旺盛,更易发生盐碱化,在夏季由于降水多,土壤淋盐,盐碱化较轻。
15.A
16.A
17.C
15.
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A项正确;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针叶林主要亚寒带和高海拔地区,BCD项错误。故选A。
16.
由材料信息“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可知,桉树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中,广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高,降水较丰富,适合桉树生长,A项正确;地形、土壤与科技会影响桉树生长,但不是主导因素,且科技不属于自然因素,BCD项错误。故选A。
17.
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桉树生长需大量吸收地下水,广西大量种植桉树,可能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C项正确;大量种植桉树可能会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错误;桉树吸水能力较强,大量种植可能会使沼泽面积缩小,B项错误;年降水量多少与桉树种植面积无关,D项错误。故选C。
地带性植被又称显性植被,通常被定义为反映一个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顶级植被类型。地带性植被出现的关键性因素是区域性的气候特征。陆地表面的气候条件按纬度、经度或垂直高度三个方向改变,植被类型也按这三个方向作地带性分布。如热带的雨林、亚热带的常绿润叶林、暖温带的落叶阔叶林、寒温带的针叶林、寒带的苔原等,都是按纬度方向分布的地带性植被。
18.B
19.C
18.
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故B正确;苔原气候相对湿度大,且大部分降水是雪,故A错误。该地的植被抗寒性都比较强,且气候寒冷与花型关系不大,故C错误;吸收地下水分的功能主要与植被的根系关联较大,与其花型无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B。
19.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生物群落可能有局部会变成森林,故C正确;跟人工播种无关,故A错误;降水减少不会增加森林植被,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随着全球变暖,极地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
某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主要由当地所处的气候决定: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热带草原;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热带季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热带荒漠;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对应亚寒带针叶林。
20.B
21.B
亚热带和温带的主要差异在于冬季气温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20.我国地势西高东低,34°N以南,104°E以西主要为高原山地地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亚热带气候分布范围小.B正确。
21.亚热带最突出特征是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小。所以只需考虑影响最冷月气温的冬季风的特点。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使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偏低,导致亚热带位置偏南。B正确。冬季气温南高北低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A错。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夏季南北普遍高温与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无关,CD错。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特点.需要熟练掌握我国地形、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2.A
23.D
24.B
22.
①自然带所在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非洲无此自然带的分布,A正确;南美洲巴西东部存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错误;大洋洲大分水岭东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错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
23.
图中②自然带主要分布在40°N以南大陆西侧的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正确。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带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A、B错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D。A、B、C错误。
24.
甲处的自然带为荒漠带、乙处的自然带为草原带、丙处的自然带为森林带,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因此B正确。纬度地带性是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出现的地域分异,A错误;垂直地带性是山区的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变化,C错误;地方性分异指特殊的现象,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
自然带通常指主要受地带性分异因素影响,在地表大致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延伸分布,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地带性自然区划单位。
25.D
26.C
27.A
25.根据材料“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此地树木落叶,为落叶阔叶林,选B。
26.图中的防寒措施采用了一面封闭一面开敞固定的做法,封闭是为了挡风,开敞是为了采光,据此选C。
27.根据防寒棚应朝向北,开敞面朝南的特点定出图示方向,再根据图示影子朝向西北可知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应为上午。再根据此时新叶发芽可以判定此时为春季,据此选A。
28.D
29.C
28.
长白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分析,山地基带甲为温蒂落叶阔叶林带,随着海拔升高,温度下降,依次分布耐寒能力更强的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及山地苔原带(由材料“山地苔原与岳桦林互相渗透”可知),D正确。故选D。
29.
土层深厚、水源足,对林木生长有利,不会导致林木稀疏、枝干匍匐,A错;当地坡度陡峭,但降水少,滑坡较少,B错;岳桦林带位于山地针叶林带之上,海拔高,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从而使得岳桦林带林木稀疏,枝干呈匍匐状生长, C正确;纬度较高,光照少,不会影响树形,不会导致枝干呈匍匐状生长,D错。故选C。
山地针叶林带之上,海拔高,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从而使得林木稀疏,枝干呈匍匐状生长。
30.C
31.A
30.
由材料可知,齿稃草是一种春雨型短生禾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法积累大量有机物质,叶片不厚,植株也并不高大,A、B错误。齿稃草为短期生植物,因其生长周期短,所以花期不会长,D错误。齿稃草需要在短短的生命周期内完成结籽,因其是春雨型短生禾草,生长时水分就在地表,所以根须较细,C正确。故选C。
31.
短期生植物物种多样性与气温和水分关系紧密,南疆的热量条件优于北疆,但北疆水分条件优于南疆,A正确、B错误。温差大与风力大会使短期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差,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发展,C、D错误。故选A。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2.A
33.B
32.
山下的基带与周围自然带热带草原带相同,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草原带上部甲地出现高大的乔木山地雨林,雨林上部,气温降低,植被高度也随之降低,出现竹林,A正确。从草原不可能直接过渡到针叶林,B错误。当地降水较多,不可能从草原到荒漠到竹林,C错误。当地没有常绿硬叶林分布,不是地中海气候区,D错误。故选A。
33.
肯尼亚山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白天山坡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山谷风会增强,B正确。冰川消失殆尽,会导致山顶白天气温更高,晚上气温更低,昼夜温差变大,A错误。没有冰川融水,山麓河流水量减少,C错误。气温升高,竹林分布上线升高,D错误。故选B。
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带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相关知识。山麓自然带就是基带,跟当地的自然带一致。
34.C
35.A
34.
多肉植物的表皮有很厚的角质层,水分在角质层内扩散阻力大,角质层可以有效减少蒸腾作用;气孔数较其他植物少,而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也可以减少蒸腾作用,C正确。而这些特征对储存养分、促进对水分的吸收和减轻大风影响起作用不大,ABD错误。故选C。
35.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肉植物的特性反映出植物对较干旱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自然界各个要素和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等。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36. 亚热带常绿硬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E C G F 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 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 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温度较低
【详解】
(1)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信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林带;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受夏季风影响温和少雨,其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相同,均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即图中的E和C;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即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即图中的G和F。
(3)自然带由A→E→D的变化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带赤道向两级(纬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E→G→F→C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其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干湿度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带D横贯亚欧大陆东西,在大陆西部位置偏北,在大陆东部偏南,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冬季气温较东岸高。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温不同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带D的分布南界,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明显,温度较高;东部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温度较低。
37.(1)南部山地海拔较高;受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气流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南部山地超过雪线的面积较广。
(2)该区覆沙层广布,地表物质松散,易使冰雪融水及天然降水下渗形成地下水;在地下水运动过程中减少水分的蒸发(在一定的条件下出露成泉)。
(3)由于地壳抬升,库木库勒地区湖盆分裂成多个湖盆;地形对海洋气流的阻挡加强,气候变干,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湖水盐度增大,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盐湖。
冰川的形成受到降水、气温、地形的影响。地表状况对水循坏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而对于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下渗和径流。地壳运动对湖泊的影响主要是改变湖泊的形态和湖泊补给水源。
【详解】
(1)只有充足的降水以及比较低的温度才能形成冰川,因此该区域的冰川在南部山地形成得益于高海拔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可以以固体的形式存留下来形成冰川;根据材料信息,该地受春末和夏初,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充足,冰川补给水源较多;该地南部山地海拔较高,利于形成冰川的地形较广,可以形成较多的冰川分布。
(2)地表状况对水循坏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而对于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是改变下渗和径流,综合以上两点进行分析。覆沙层,结构较为松散,孔隙度较高,利于水分下渗,形成地下水,该地区覆沙层广布,导致地下水多;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容易沿着覆沙层的孔隙,在合适的位置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3)地壳抬升,会导致湖盆抬升,湖盆在抬升过程过程中,变得破碎,形成多个湖盆,大湖泊分裂形成多个小湖泊;地壳抬升之后,会形成高大山系,阻挡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候,湖区降水减少,湖泊补给水源减少,导致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湖泊面积较小,形成小湖泊,流域内补给水源减少会导致淡水湖变成咸水湖,甚至演变为盐湖,直至消失。
38.(1)横断山区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气温较高;位于河谷,地势(海拔)较低,气温高;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到达河谷后下沉增温,形成焚风,降水少。
(2)主导因素:水分。原因:山地阻挡,冬夏季河谷地带均位于背风坡,降水少;加之河谷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山顶或半山腰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利于森林生长,从而导致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
(3)分布差异: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大于东岸;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东岸。理由:西岸为阴坡,光照弱,土壤水分条件好;西岸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本题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自然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1)
气候干热,既要解释“干”,又要解释“热”。横断山区所处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且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加之谷地热量也不易散失,气温较高。区域所处纬度较低,加之受山地对冷空气阻挡的影响,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弱,气温较高。夏季,暖湿气流翻越山脉形成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气温高,降水少。
(2)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谷受山地阻挡的影响,冬夏季河谷地带均位于背风坡地带,降水少,河谷内气候干旱,加之河谷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森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所以河谷下部自然带为荒漠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山顶或半山腰由于气温较低导致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最终使得金沙江两岸的垂直自然带倒置。
(3)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金沙江东西两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下限差异不大,但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上限更高,西岸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范围较东岸地区更大。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金沙江两岸垂直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条件,西岸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水分条件更好。同时,一天之内正午之后的气温相对更高,正午过后,太阳主要在当地的西南方天空,西岸在正午之后受光照的影响更弱,蒸发更少,土壤的水分条件更好,森林分布的上限更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