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城市的辐射功能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 2015 年城镇体系结构及 2030 年城镇体系结构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预测 2030 年该地区城市体系结构,需借助的地理信息主要有
①水源及植被覆盖率 ②土壤类型 ③人口增长与分布数据 ④城市规划方案 ⑤区域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2.根据预测,到 2030 该地区
A.Ⅰ型小城市数量最多 B.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C.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多 D.城市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河口,濒临大西洋。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设立纽约港自由贸易区,享有各种优惠待遇。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金融、贸易、服务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纽约为欧洲殖民者在北美大陆最早建设的城市,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科技发达 B.地势平坦 C.气候温暖 D.水运便利
4.纽约对美国的辐射带动作用主要依靠( )
A.先进的技术 B.发达的交通 C.丰富的自然资源 D.广阔的消费市场
5.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不属于纽约市主要职能的是( )
A.国际军事中心 B.国际政治中心 C.国际经济中心 D.国际文化中心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下图为某中心城市与其副中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
A.门槛人口增加 B.城市功能增多 C.城市级别提高 D.消费人口增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副中心城市辐射的范围与人口数都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甲、乙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研究与应用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打造以沈阳为中心、集合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进而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和大数据衍生品交易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沈阳市打造大数据产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
A.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信息产业基础雄厚 D.潜在的市场广阔
9.辽宁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推动农工商研互联网的建立 B.解决劳动力日趋减少的问题
C.解决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困境 D.促进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
10.在辽宁省,可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城市有
A.辽阳、阜新 B.大连、鞍山 C.丹东、营口 D.锦州、铁岭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如图甲所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在图乙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技术、原料三大因素。
贵安新区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是( )
A.有效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问题 B.阻隔两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C.贵安新区将成为区域的行政中心 D.加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下面两图分别表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湘中都市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 )
A.城市功能更全 B.辐射范围更广 C.城镇化问题较少 D.交通更发达
13.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和合作 B.城市内部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
C.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 D.区域交通网建设和环境保护
网络城市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原先彼此独立但存在潜在功能互补的城市,借助于快速高效的交通走廊和通讯设施连接起来、彼此尽力合作而形成的富有创造力的城市集合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图乙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 )
A.中小城镇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
B.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
C.没有大城市,城市之间没有联系
D.大城市数量少,带动区域发展作用不明显
15.根据“网络城市”理论,下列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 )
A.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
B.加速大城市发展,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C.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D.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比较。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 10 1.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 8 20
城市化水平(%) 68 90
GDP占全国比重(%) 18 20
16.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 )A.城市人口多 B.城市人口比重低
C.经济水平高 D.所占区域面积小
17.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有( )
①人口密度小②城市等级体系完整③城市用地规模小④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1年5月19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联席会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武汉城市圈的9座城市共同签暑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通过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武汉“8+1城市圈”的形成得益于( )
A.八个城市的规模大小相近 B.区域内可矿产资源丰富
C.区域内城市经济高度发达 D.有一个特大城市为核心
19.为推进城市圈的更好更快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B.中心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
C.推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乡镇向城市集中 D.扩大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规模
20.孝感市在参与武汉8+1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该( )
A.向其它城市学习,借鉴其它城市发展方案 B.利用空间和距离优势,积极引进各类产业
C.深化汉孝合作,积极参与产业分工与合作 D.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21.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4月8日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文件中指出,新型城镇化战应突出强调以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周边中小城市。大城市引领的城市集群模式(都市圈)有利于( )
①解决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 ②优化生产要素空间配置
③扩大中小城市服务范围 ④促进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加强区域协调和产业的区域分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这是建设好城市群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群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域分工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下列城市群中,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最接近该模式的是
A.京津冀城市群 B.长三角城市群 C.海峡西岸城市群 D.珠三角城市群
23.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有助于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 B.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C.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D.改善区域交通联系
19世纪中叶,随着运河的修通,铁路的兴建,芝加哥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成为全美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2010年,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大的空运中心和铁路枢纽,制造、印刷、出版、会展占据较大比重。芝加哥以特殊的区位,发展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下图示意芝加哥的位置与交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原料充足 B.科技发达 C.水源充足 D.气候优越
25.从19世纪中叶到2010年,不断推动芝加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煤炭和铁矿 B.良好的工业基础 C.充足的劳动力 D.便捷的交通运输
26.目前,芝加哥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
A.第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
成渝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数量 16 25 14 14
人口(亿) 0.95 1.5 0.7 1.1
GDP(万亿) 4.8 14.7 7.6 7.5
人均GDP(万) 5.1 9.8 10.9 6.8
面积(万平方公里) 18.5 21.2 11.1 21.5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14 708 631 512
城镇化率(%) 53.48 68.47 84.12 62.72
27.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
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
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
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8.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
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下图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由铁路网构成的“Z”字形都市圈发展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都市圈的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宁波 B.杭州 C.绍兴 D.上海
30.有关都市圈的城市等级和腹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跨海大桥的修建使宁波的城市等级与上海相同
B.上海的辐射能力强,但腹地范围较小
C.南京因人口密度较大,与同等级城市相比,腹地范围较大
D.南京和杭州的腹地范围相对独立
读图两区域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图中两个区域( )
A.同属一个大洲 B.同临一个大洋
C.同处一个半球 D.同为发展中国家
32.甲、乙两城市叙述正确( )
A.甲是纽约 B.甲是华盛顿
C.乙是悉尼 D.乙是堪培拉
二、综合题
33.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提示: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政治等要素分析)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4.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材料一 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下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是________,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是
(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4)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图”。
材料三:四川盆地的面积约26万余平方千米,占四川省面积的46%。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
(2)分析成都市形成的区位条件。
(3)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化特征的表现。
(4)为将成渝城市群建设成为我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2.B
1.城市等级体系与城市体系内部各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口、城市规划方案、区域产业结构等人文要素,而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城市体系结构的直接影响较小。故本题应选择③④⑤,故选D。
2.相比于2015年,2030年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东部地区城市化尤为明显,多个II型小城市的城市等级上升;该地区的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尚未达到逆城市化阶段。故D项错误、B项正确。对比两图可知,II型小城市的数量一直最多;在发展过程中,Ⅰ型小城市数量增加最多。故A项、C项均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3.D
4.B
5.A
3.
考查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由材料可知,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河口,濒临大西洋。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设立纽约港自由贸易区,享有各种优惠待遇。纽约港口条件得天独厚,水运便利是其形成与发展最基础的条件,D正确。欧洲殖民者到达时,纽约科技并不发达,地势平坦、气候温暖不是最早建设城市的主要原因,ABC错误。故本题选D项。
4.
考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纽约通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B正确。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不是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资源并不丰富,ACD错误。故本题选B项。
5.
考查城市职能。纽约是综合性国际大都市,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纽约不是国际军事中心。故本题选A项。
本题以纽约的发展为载体,考查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城市职能。第1题,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2题,纽约辐射带动全国依靠的是发达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第3题,考查纽约的城市职能。设问难度较小,重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综合思维素养。要求学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回答。
6.D
7.D
6.
新建高速公路,使得较远距离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会使更多的消费人口进入中心城市,D正确;门槛人口是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其与中心地对外交通条件无关,A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会使城市功能增多,B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一定使城市级别提高,C错误;故选D。
7.
小城镇M位于副中心城市甲、乙之间的中点位置,且副中心城市甲、乙规模相当,因此二者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D正确;城市辐射范围受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个副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辐射范围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A错误;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可以越过行政区边界,B错误;小城镇M位于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内,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C错误;故选D。
城市等级体系特征: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8.C
9.D
10.B
8.根据材料“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数据集合,是……信息资产”,可见大数据产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可推测沈阳市打造大数据产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信息产业基础雄厚,与工业发展历史、劳动力资源、市场关系不大,故ABD错误,C正确。
9.根据材料“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可以推测农工商研互联网是建立大数据产业的基础,故A错误。劳动力日趋减少的问题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困境是无法通过大数据解决的,故BC错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能走去工业化的道路。因此,辽宁省大数据中心的建立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为制造业注入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故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10.大数据是IT行业术语,IT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所以在辽宁省,可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大数据产业中心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城市必定是等级较高、科技水平高的城市,在选项所提供的城市组合中,大连、鞍山的等级和科技水平相对较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D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
贵安新区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属于技术导向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无法有效解决农民工的进城务工问题,A错;贵安新区的建设会加强两区的经济文化交流,B错;贵安新区主要承担经济新区的职能,不会成为行政中心,C错;贵安新区位于贵阳和安顺之间,新区建成后众多技术型产业落户新区,会加强与贵阳之间人员、信息的交流与协作,加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D正确。
12.C
13.B
12.
与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相比,湘中都市圈规模等级低,功能种类少,辐射范围小,交通不便,但城镇化问题没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明显,存在问题较少,故C正确。故选C。
13.
发展都市圈主要考虑城市之间职能的分工与合作,区域规划留有绿地、空地,区域交通和环境问题,ACD正确。城市内部不一定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所以选项B不是发展都市圈需要注意的问题,符合题意。故选B。
城市圈的等级越高,城市功能越全,辐射范围就越大,交通便利;城市圈的等级越低,城市功能相对不齐全,辐射范围就越小,交通相对不便利。
14.B
15.B
14.
读图乙,图乙中显示的目前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特点是特大城市发展突出,小城镇发展不足,B正确;中小城镇数量不足,城市化水平低,A错误;大城市出现断层,数量少,不是没有大城市,C错误;大城市数量少,但带动区域发展作用是明显的,D错误;故选B。
15.
根据材料中“网络城市”理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增加节点城市,A属于;该地大城市出现断层,国家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B不属于;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C属于;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D属于;题干要求不属于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措施的是,B符合题意,故选B。
我国城市发展政策:首先尊重人口流动和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适时调整战;其次,放开对特大城市的人口限制;再次,对大批不在大城市周围或城市群内,也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相当长时期,工作重点应是生态和文化保护,而不是规模扩张。
16.C
17.C
16.
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比“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经济水平高,C正确,B错误。我国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多,A错误。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长三角面积更大,D错误。故选C。
17.
两大城市群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地规模大,城市等级体系完整,②④正确,①③错误,C正确,故本题选择C。
本题考查中美城市化的差别和特征,获取并解读图文信息是结题的关键。
18.D
19.A
20.C
18.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市属于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周边城市围绕武汉形成城市圈,武汉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故D正确;图中的八个城市发展规模大小是不一的,范围也不一样,故A错误;区域内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故B错误;区域内除武汉市经济发达外,其他城市经济相对落后,故C错误。答案选择D。
19.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该区域将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因此大力推进交通等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城市圈,故A正确;中心城市应当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周边城市建设完备的产业体系,才能错金城市圈的发展,故B错误;人口和产业都迁往城市,将给城市的带来大量的问题,如就业、住房、环境污染等,故C错误;扩大城市圈内的各城市规模,不一定是合理的城市发展,故D错误。答案选择A。
20.
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孝感市在城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借鉴其他城市的发展方案,将导致雷同化,不利于发展,故A错误;孝感市虽然距离武汉较近,但是产业应当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寻找自己的不同之处,才能更好的发展和与其他城市的协作,故B错误;加强与武汉市的合作,积极的参与城市圈的产业分工和合作,才是最好的建设方式,促进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故C正确;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要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故D错误。答案选择C。
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
21.D
【详解】
该模式可以缓解中心城市城市化问题,但不能解决,①错; 不同城市优势不同、定位不同,该模式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将周边中小城市整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生产要素在城市间得到最优配置,有利于促进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②④正确;该模式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能导致新的城市出现,所以不仅不能扩大,反而可能缩小原有中小城市的服务范围,③错。 ②④正确,故选D。
22.A
23.B
该题考查区域分工与区域发展。
22.读图可知,此地区有资源,有科技中心,也有加工中心,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资源丰富、北京科技发达、天津加工工业发达,最符合,因此A正确。BCD均缺乏资源。
23.区域错位发展及产业分工只是产业调整,不会直接扩大城镇总体规模,A错;这样可以是区域内特色产业集中,发展更好,B正确;具有优势产业地区发展更好,应该会扩大区域发展差距,C错;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会加大交通压力,D错。
24.A
25.D
26.C
24.
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芝加哥距玉米带较近,因此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原料充足,A正确。当时的农产品加工所需技术水平较低,B错误。水源和气候不是农产品加工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25.
据材料和图可知,水运、铁路和航空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推动芝加哥的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D正确。芝加哥距离铁矿、煤矿均有一定距离,A错误。芝加哥原本没有工业基础,B错误。19世纪中叶到2010年的芝加哥没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C错误。故选D。
26.
结合材料信息“制造、印刷、出版、会展占据较大比重”可知,芝加哥重点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A错误,C正确。目前芝加哥经济技术水平高,应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B、D错误。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因素,判断一个城市的区位既要看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个城市形成,也要看什么因素是这个城市发展。
27.B
28.A
27.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
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故③正确。
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8.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
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
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
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不少,故④错误。
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
29.D
30.D
29.
结合图中城市图例和所学知识,上海城市等级最高,南京、杭州(省会城市)城市等级第二,常州、宁波、苏州、无锡城市等级第三,镇江、湖州、嘉兴城市等级第四,绍兴城市等级第五,因此该都市圈的等级最高的城市是上海,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
根据城市等级与服务服务的关系可知,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南京和杭州距离相对较远,而且等级相同,服务功能相近,所以服务范围(腹地范围)基本上相互独立,D正确;跨海大桥的修建只是改变交通,不会改变城市等级高低,A错误;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腹地范围)越大,上海的城市等级高,辐射能力强,腹地范围大,B错误。服务范围大小与人口密度无关,C错误;故选D。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31.B
32.C
31.
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可判断左图为美国西部,右图为澳大利亚东部,不属一个大洲,A错误;美国西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均为太平洋,B正确;美国在北半球,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均为发达国家,CD错误。故选B。
32.
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均在美国东北,甲位于美国西部,AB错误;乙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为悉尼,堪培拉为澳大利亚首都,位于悉尼西南方向,C正确、D错误。故选C。
华盛顿是美国首都,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均位于美国东北部。
33.(1)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省会城市。
(2)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3)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水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详解】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和发展条件主要从地形、河流、资源、交通、政治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提示,武汉处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水源充足;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地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
(2)武汉是省会城市,又是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主要有: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育、卫生、气象等方面。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的变化是服务范围越来越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交通方式由内河航运为主,逐渐扩大到海陆联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通讯事业也发展迅速。由于交通、通讯条件不断改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34.(1)陇海铁路 京广铁路
(2)郑州 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4)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铁路的分布、城市的等级体系以及区域城市中心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铁路的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陇海线、京广线。
(2)结合图例,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和位置总结规律。中原城市群中郑州的等级最高。在城市群中,城市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分布越稀疏;城市的等级越低,数量越少,分布密集。
(3)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郑州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4)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沿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布,发挥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之间的发展和合作。
35.(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旅游资源丰富;四川省政治中心且历史悠久。
(3)城市数量多;城市用地规模大;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等级体系较合理。
(4)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增强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和交流;加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加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依托国家政策,发展对外贸易,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详解】
(1)成渝城市群在长江中上游,结合中国的发展战可知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有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
(2)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城市建设;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的发展;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位于古蜀道要冲,陆路交通便利;纬度位置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适宜早期农业发展和人口聚集;根据材料信息“秦间得及此间无”,可知成都作为政治中心历史悠久。
(3)城市群城市化特征的表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等级体系逐步完善,并趋于合理。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加强交通建设,提高交通通达度,完善区域间合作,加强区域之间协作;进一步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提升成都、重庆在区域内的首位度,充分发挥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培育中小城市,完善并优化优化城市体系结构,发挥不同等级城市的带动作用;调整城市群产业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提高成渝城市群内部之间的交通通达程度;依托国家政策,借助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提高与域外的经济联系程度;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充分利用域内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