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6 23:0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读漫画,完成下题。
图中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根据性质划分属于(  )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砍伐 B.草场退化
C.土壤污染 D.沙尘暴
3.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 )
①林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
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臭氧层破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读北京a、b、c三种服药大气污染的各月污染指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大气污染的浓度越高,污染指数越大,则空气质量越差)。回答下列各题。
4.如果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下列选项的四种,则据图判断其首要污染物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关于造成这种污染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 B.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C.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 D.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  )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
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
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
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
7.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  )
A.大气污染 B.腐蚀建筑物
C.皮肤癌高发 D.海平面上升
孟加拉国吉大港以北沿岸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拆船业集聚区之一。来自其他国家的报废船只被拆解后,回收的废钢是钢材生产的重要原料。完成下面小题。
8.该地区形成拆船业集聚区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
A.工资水平低 B.港口优良
C.技术水平高 D.钢铁产量大
9.拆船业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
①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②加重风暴潮灾害
③产生水污染④破坏局部海岸生态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人类文明进程与人口、资源、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在生态文明阶段,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下降 B.环境质量的改善 C.科技的进步 D.资源质量的提高
11.对工业文明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资源量减少 B.因资源量减少,环境质量下降
C.环境质量的下降引发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资源量的减少刺激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巨大的人口压力、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等,都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上图中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 )
A.人均资源占有量多 B.城市化问题严重
C.生活贫困化加剧 D.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
13.分析下列生态问题的原因,分别由资源利用方式不当和资源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是( )
A.矿产枯竭、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碱化、物种减少
C.水源枯竭、水土流失 D.物种减少、森林减少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有( )
①种植水稻②煤炭燃烧③铜矿冶炼①饲养家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①饮用泉水②食用蔬菜③食用家禽④呼吸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臭氧层被誉为“地球卫士”,但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就会变成“健康杀手”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下图为2016—2019年成都市区(30°N,104°E)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及小时超标次数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分析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太阳辐射
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 D.氮氧化物含量
17.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 )
A.开始于日出 B.结束于日落
C.最多时太阳高度最大 D.最多时太阳高度变小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
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
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1.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22.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近年来,跨境水冲突事件正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其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下图示意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主要的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导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亚洲高压 D.西南季风
24.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 B.城市较多,水源利用分散
C.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多元 D.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
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
26.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27.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长白落叶松是长白山区的非地带性植被,分布范围广,因其清晰的年轮界线和对气候敏感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树木年代学研究中。通常使用年轮指数来反映长白落叶松的实际径向生长状况,受气候的影响,生长状况越好,年轮指数越大。下图示意长白山北坡高海拔地区采样点长白落叶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影响长白山北坡高海拔采样点的长白落叶松当年生长状况最主要的气候因子为(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蒸发
29.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白山北坡高海拔采样点的长白落叶松年轮指数与4月份气温相关性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生物活动活跃
C.水分条件改善 D.雨季时间提前
昆虫是自然界种群最丰富的动物。据研究,近几年昆虫灭绝的速度是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八倍,已有近三分之一濒临灭绝,40%的种类正在减少。目前昆虫数量正以每年2.5%的速度急剧下降,这意味着所有的昆虫可能在本世纪末消失。这将造成自然生态系统崩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矿产开发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C.全球气候变化显著 D.自然植被退化严重
31.昆虫锐减或灭绝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 )
A.社会系统崩溃 B.食物链条中断 C.人类文明倒退 D.农业产量下降
二、综合题
32.【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
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些年,随着人口增长、产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改善,海岛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固废”)大幅增加。一般而言,海岛产业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为主。下图示意海岛固废一般处理方法(包括收集、转运、末端处理等环节)。
分析目前海岛固废处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33°S,70°W)有着600万的人口,坐落在一个封闭的山谷中。2015年6月激战正酣的智利美洲杯遭遇了严重雾霾,此时智利处于40多年来最为干早的6月份。
材料二:下图为南美洲区域图,下表为伊基克市的气候资料数据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气温(℃) 25 25 24 22 20 19 18 18 19 20 22 24
日均最低气温(℃) 18 18 17 15 14 14 13 13 14 14 15 16
平均降水总量(mm)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画出伊基克市6月22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并标出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正午太阳高度数据。
(2)简析智利圣地亚哥雾霾严重的成因。
(3)描述伊基克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其成为世界“旱极”的成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本题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
【详解】
图中地球在锅中加热,其含义是全球气候变暖,它主要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破坏森林造成二氧化碳增大所引起的,根据性质划分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C正确。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A
3.D
2.
图中显示的是滥砍森林的行为,属于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土壤污染和沙尘暴并无法从图中体现,故本题选A。
3.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和提供林副产品等经济功能。我国江南丘陵山区的森林遭到破坏会导致旱涝、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加剧,同时还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也会出现林产品短缺。臭氧层破坏主要是人类排放氟利昂导致的臭氧层空洞,④错误。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生态问题,砍伐森林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大,温室效应加剧。
4.D
5.C
4.根据图示:北京空气质量较差,污染指数较大的季节为冬春季节,冬春季节风速较大,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严重,所以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5.我国很多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近年来工程建筑较多,工地扬起大量的扬尘;与发达国家把污染转嫁于发展中国家关系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B
7.C
6.根据废弃物来推断相应的环境问题,氟氯烃化合物导致臭氧层破坏;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导致酸雨;二氧化碳增多致使全球变暖;植被锐减产生荒漠化;氟氯烃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增多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植被锐减是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根据上题分析,①环境问题为臭氧层破坏的影响,会导致臭氧地紫外线的吸收减少,达到地面的臭氧增多,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增强,进而导致皮肤癌的高发,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海平面上升及腐蚀建筑物等问题。故选C。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危害。
8.A
9.C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8.拆船业应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A项正确。港口条件优良会影响海洋运输产业,对拆船业影响较小,并且港口优良主要依靠优越的海岸线条件等自然条件,B项错误。拆船业对技术要求较低,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C项错误。根据题意,拆船业回收的废钢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料,所以该产业聚集的一个原因是当地钢铁原料不足,钢铁产量受到生产条件等其他条件影响,不是拆船业聚集的原因,D项错误。故选A。
9.拆船业聚集会产生水污染,大量废料堆积,破坏局部海岸生态系统,③④正确。世界红树林分布地区较少,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分界处,该处没有红树林分布,其次该处是港口,并不是红树林海岸,①错误。大量废船和钢材集聚在该港口处,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风暴潮产生的危害,②错误。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质上是指资本 (或资金) 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的数量或价格。
10.C
11.A
10.
在生态文明时期,科技创新与进步使人类在获取和利用资源手段、方法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使人们利用资源的潜力变大,原来不能利用的一些资源现在可以使用,因此资源曲线呈上升趋势,C对。读图可知,人口数量并没有下降,环境质量改善对资源潜力没直接联系;资源质量提高,还是得益科技的进步。所以排除ABD。故本题选择C。
11.
工业文明阶段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资源消耗加快,资源量减少,A正确。因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BC错误。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资源量的减少,D错误。故选A。
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四个人类文明阶段,生产力的发展差异,并结合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判断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等内容。
12.D
13.B
12.
由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与③④两国相比,人均资源拥有量远远小于③④两国,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以,人口总量大、人口压力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故A错,D对。从图中并不能反应出我国城市化问题严重以及生活贫困化加剧,故BC错。故选D。
13.
矿产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水源枯竭主要是利用强度过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则是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故选B。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图表的阅读,通过对图表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14.B
15.D
14.
读图可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矿产冶炼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故煤炭燃烧和铜矿冶炼是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②③正确。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作物生长而转移到作物植株内,也有可能被人体或畜禽摄取,因此,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禽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是重金属污染物会被水稻和家禽吸收,①④错误。故选B。
15.
读图可知,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主要有从环境中摄取和通过饮食摄取,饮用泉水可能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元素,①正确;食用蔬菜与食用家禽可能从食物中摄取重金属,②③正确;此外,重金属污染物也有可能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人体,④正确。故选D。
本题重点在于分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16.B
17.D
16.
由图中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线可知其在8时开始增加,15、16时达到最高,而后下降。结合材料“日照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能够快速反应生成臭氧,导致臭氧污染。”因此可以判断,影响成都市夏半年臭氧小时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气温、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氮氧化物含量均不是主导因素,ACD错误。故选B。
17.
由材料可知,成都夏半年臭氧污染超标在当地地方时10点(以下的时间均换算成成都的地方时)开始上升,15时达到最大值,20点左右结束。日出早于10时,日落早于20时,A、B错误;太阳高度最大为12时,成都超标最大值为15时,太阳高度角变小,C错,D对。故答案选D。
很多材料用北京时间,要注意很多地理现象是依据地区的地方时。
18.A
19.A
18.由材料可知民勤县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A正确;降水少,不易出现旱涝灾害和水土流失。
19.结合材料“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可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A正确。
20.B
21.D
22.C
20.
从图中可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分布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应是海域污染问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
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工业排放废气、家庭炉灶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废气,都有酸性气体,都会造成酸雨问题,ABC不符合题意。而建筑工地扬尘属于固体粉尘污染,不会形成酸雨。D符合题意。故选D。
22.
土地沙漠化是在沙漠周围气候干旱的情况下,在风力作用和沙丘运动下造成的,C正确;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和过度放牧,草原退化,是人为原因,不是自然原因。AB错误;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不容易造成土地沙漠化,D错误。故选C。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有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人为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23.B
24.A
23.
由图并结合材料“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可知,密集分布区于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因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B正确;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是带来降水的,不是引起干旱缺水的因素,AD错误;亚洲高压是以北纬50度为中心,冬季的天气系统,对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24.
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A正确;中亚、西亚、东非等 地经济落后,城市少,B错误;商业贸易对水资源缺水影响不大,C错误;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是跨境水冲突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25.B
26.D
27.A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利用能力。
25.“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
A. 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错误。
B.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正确。
C. 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黑炭,故C错误。
D. 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 不是工厂废气。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26.“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
A. 根据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黑炭浓度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
B. 西风冬季强,夏季弱,夏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小,故B错误。
C. 即使夏季气温高,大气层中黑炭也不会自燃。故C错误。
D.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27.A.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故A正确。
B. 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故B错误。
C.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故C错误。
D. 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黑炭的存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雪消融。
本题正确答案为A。
28.B
29.C
28.
由图示知:图表中未体现光照因素,故排除A选项。由图示知长白山落叶松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中的降水和气温两个因素有相关性,而通过读图,气温变化会引起相关系数的大幅度变化,因此气温对其影响最为强烈,故选项B正确;通过图表,降水不如气温对长白山落叶松的生长状况影响强烈,故排除选项C。图表未体现蒸发因素,故排除选项D。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29.
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引起的区域暖干化使土壤水分成为限制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土壤干旱程度加剧使落叶松生长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增强。因此水分条件对长白落叶松的生长影响很大。由图示知长白落叶松年轮指数与4月份气温生长状况正相关性最大,因为进入春季气温回升,冰雪开始融化,到4月份,融水最多,水热条件好,长白落叶松生长最快,到5月份,融水减少,生长减慢。长白落叶松年轮指数与4月份气温相关性呈显著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融水增多,水分条件的改善导致的,故选项C正确,排除选项A、B、D。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环境的危害:1、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2、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3、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对人类的危害:1、气温升高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动能,形成超大的台风,海啸等灾难。2、气温升高还会导致内陆地区大幅度的粮食以及饲料的减产,粮食和肉类面临匮乏。3、气温升高融化的冰山累积速度没有融化速度快回导致冰山不在积累,我们就没有淡水可以饮用。4、气温升高,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灾难。 
30.D
31.D
30.
昆虫数量减少和灭绝的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我们也可以解释为自然植被的减少和退化,D正确。矿产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均可能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但矿产资源开发范围不大,全球变暖速度很慢,均不会导致昆虫数量锐减,排除AC;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更注重有机绿色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变小,不会是导致昆虫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B。故选D。
31.
昆虫帮助细菌和其他生物分解有机质,有助于生成土壤,移除粪便和尸体,增加土壤肥力。昆虫能为植物授粉,昆虫可以帮助大部分农作物授粉,保持农田健康,并能控制有害植物数目。某些昆虫提供重要产品,如蜜、丝、蜡、染料、色素等。如果它们消亡了,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是农业产量下降,D正确。不会就让社会系统崩溃、人类文明倒退,AC错误。昆虫数量锐减让许多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吃昆虫的鱼类受到严重影响。昆虫消失,这些动物都会饿死。但不会让人类的食物链条中断,B错误。故选D。
昆虫对人类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的原料;昆虫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传播者;一些昆虫能分解大量的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一些昆虫在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2.(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加重。
(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详解】
(1)人类围垸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因此本题主要分析湖泊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湖泊的调蓄能力、湖泊的生物资源等角度回答。湖泊面积减小,对长江的调蓄能力减弱,长江的洪涝灾害可能加重;湖泊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渔业资源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湖泊水量减少,围湖造田等农业活动导致对湖泊的污染加剧,水质恶化。
(2)读图可知,湖泊由于湖沙沉积,逐渐变为泥沙滩地,随着高程增加,植被生长,逐渐被人类开垦为耕地,建造围垸,因此对于洞庭湖的湿地复原,需要从减少泥沙沉积、退田还湖、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角度作答。泥沙主要来源于河流中上游,因此需要加强入湖河流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还应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同时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33.人口密度较小,分布分散,收集困难,人力成本高;废弃物回收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回收处理设施投入大;四面环海,转运成本高;转运过程中易造成二次污染;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海洋污染。
本大题以海岛固废处理的两种方式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固废处理遇到的难题及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海岛众多,岛上人口呈分散分布,人口密度较小,导致固废分布分散,收集困难,工程量大,固废收集耗费的人力、物力成本高。海岛面积小,随着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生活水平改善,固废产生量大,用于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回收处理设施投入大、压力大。海岛四面环海,固废量大,如将固废转移到大陆,转运距离远,难度大,转运成本高。固废在转运过程中易出现散落、污染大气、污染海洋等,造成二次污染。海岛固废处理时末端处理技术不成熟,处理过程中尾气、残渣等没有彻底治理,易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海洋污染。
34.(1)
(2)圣地亚哥人口密集,汽车众多,工业发达,排放废气物多;山谷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西风被山脉阻挡,风小;6月降水比往年少。
(3)全年高温(年均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和昼夜温差小。纬度较低,受海洋影响大,沿岸寒流流经,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离岸风的影响,降水少;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
本大题以南美州区域图为材料,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雾霾成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1)
由材料可知伊基克市位于20°S,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为43.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6.5°;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与直射地的纬度差为3.5°,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6.5°;因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因此在12月22日前和后各有一次太阳直射,太阳高度为90°。如图所示:
(2)
雾霾严重的成因可从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污染不易扩散两方面来分析;由材料“有着600万的人口,坐落在一个封闭的山谷中”可知,该地为智利的首都,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众多,工业发达,排放废气多;山谷地形,污染物不易扩散,污染物易集聚;6月为南半球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但因山地阻挡,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根据材料信息“此时智利处于40多年来最为干早的6月份。”可知,改年降水比往年少,降水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较小。
(3)
从表中看,该地全年日均最低气温都在13℃以上,全年日均最高气温都在18℃以上,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小。从表中看该地区全年降水少,成为旱极的原因为:该地位于20°S,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南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或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加剧干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