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单选题
1.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主要是为了防止震破(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2.下列关于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遇巨大声响迅速张嘴或闭嘴堵耳,是为了保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B.人的听觉是在耳蜗中形成的
C.人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是指巩膜和虹膜
D.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耳蜗
3.下列有关皮肤的结构与特点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表皮一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
B.真皮-由上皮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C.生发层-细胞排列紧密,可防止细菌侵入和体内水分过度散失
D.汗腺-包括导管和分泌部,通过排汗可起到排出废物、调节体温等作用。
4.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最终在[4]上形成物像
B.图乙中,能够把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信息的结构是[d]耳蜗
C.青少年用眼不当形成近视后可通过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以维持[a]鼓膜两侧大气压平衡
5.2021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超过60%,青少年用眼卫生刻不容缓。下列有关近视形成的原因和近视的预防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近视患者眼球晶状体凸度变大 B.近视患者眼球成像于视网膜前方
C.近视患者恰当佩戴凸透镜矫正 D.坚持做眼保健操可有效预防近视
6.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还会对将来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预防近视的是( )
A.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 B.在强光下看书
C.看书坐姿随意 D.边走路边看书
7.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 )
A.角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8.如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听觉的形成部位是③
B.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C.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①造成损伤
D.鼻咽部发炎时,病菌可通过④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9.下列关于眼、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眼有的呈黑色,有的呈蓝色,与此相关的结构是虹膜
B.近视的原因为晶状体凸度过大,可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C.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或鼓膜受损
10.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设计制作的硬性高透氧隐形眼镜,它通过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来提高裸眼视力,其矫正原理如下图。角膜塑形镜夜戴晨取,如停止戴镜一段时间,角膜又会恢复原来形状。下列关于角膜塑形镜和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角膜塑形镜可以消除近视
B.角膜塑形镜改变了晶状体的凸度
C.塑形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塑形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D.用眼不当导致角膜凸度过大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
11.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2.今年的热门电影《夺冠》中,我们见证了女排姑娘们为了祖国荣誉勇于拼搏、绝不言败的中国精神!赛场上她们满脸通红,挥洒汗水,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13.青少年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影响学业。如果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眼中某个结构曲度会增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进而可能导致近视,这一结构是
A.角膜 B.晶状体 C.玻璃体 D.视网膜
14.良好的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眼,下列习惯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
A.不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
B.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
C.连续用眼1小时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
15.有些同学喜欢带着耳机听网课,但科学研究发现,长时间、高音量的使用会对人的听觉感受器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听觉感受器位于( )
A.大脑 B.鼓膜 C.半规管 D.耳蜗
16.下列关于眼与视觉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光线都有折射作用
B.睫状体可以调节瞳孔的大小
C.角膜上有大量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D.视网膜上有大量视神经,可以形成视觉
二、综合题
17.问题说明题:下图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 )
①皮肤 ②眼 ③小肠 ④耳 ⑤肾 ⑥心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④⑤⑥
(2)近距离观看燃放鞭炮的人,有的张着口,有的掩耳 闭嘴,这样做可以保持[ ]_______两侧大气压的平衡 。
(3)患咽炎时,其病菌容易沿着[ ]_______侵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
(4)鼓膜的振动通过[ ] ________可将声波传入内耳。内耳中对声波敏感的_______细胞,能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__传入大脑的一定区域,以产生听觉。
(5)下列属于内耳的结构是( )
①听小骨 ②前庭 ③鼓室 ④耳郭 ⑤鼓膜 ⑥耳蜗 ⑦听觉神经 ⑧半规管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⑥⑧
18.下图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外耳包括[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其中[ ]___________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2)直接接受声音刺激的是[ ]___________,它能将声波转变为振动,通过[5]传至内耳中的[ ]___________转变为神经兴奋。
(3)当咽喉感染时,病菌容易通过[ ]___________进入中耳鼓室,引起中耳炎。
(4)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___________。
19.初中毕业生每年都要进行体育升学考试,其中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长跑是必考项目,下图中A、B、C、D、E表示人体结构,①②③表示物质。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克/100毫升)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72 0.03 0.03
Y 0.00 1.1 1.80 0.00
(1)体育考试前学生吃的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成物质[①]______,它在小肠处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通过血液中的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物质[①]最终在组织细胞处被用于进行呼吸作用,为学生长跑提供更多的______。
(2)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______(填数字)。
(3)图甲中A、B代表肾单位。取某健康学生A、B中的液体进行分析,得到上表所示数据。据表分析可知,Y液体是______,Y液体取自甲图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结构。
(4)听到发令枪响,学生立即起跑,该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学生听到发令枪产生的枪声,听觉是在______形成的。
(5)裁判员能看清跑道上由远及近的学生,这是因为眼球中的______的曲度能够进行调节,使物象最终落在______上。
(6)看到跑道上的同学冲刺,你会欢呼雀跃,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会受到______调节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耳的结构:
【详解】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气压(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A。
2.B
(1)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
A.遇到巨大声响时,可闭嘴、堵耳保护鼓膜,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A正确。
B.由分析知道:人的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错误。
C.在人的眼睛中,眼球壁的白色部分是巩膜,其保护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虹膜上面有色素,我们东方人的虹膜是棕色的或黑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黑眼球”,C正确。
D.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敏感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D正确。
故选B。
3.D
(1)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构成。皮下组织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肤上有毛发、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附属物。
(2)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没有血管。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角质层表皮脱落的细胞称为皮屑,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
(3)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详解】
A.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A错误。
B.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B错误。
C.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分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C错误。
D.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汗腺分泌汗液能够调节体温,排出废物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4.C
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甲中: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4是视网膜;图乙为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中: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图甲中,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4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A正确。
B.图乙中的d耳蜗内含有听觉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能产生冲动,能够把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信息,B正确。
C.近视原因可能是2晶状体曲度过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错误。
D.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a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D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了视觉和听觉的形成的理解认识,常结合眼球和耳的结构图进行解答,有一定综合性。
5.C
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详解】
A.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A正确。
B.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B正确。
C.近视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C错误。
D.近视眼预防需要认真做眼保健操,D正确。
故选C。
6.A
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预防近视,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看书1小时后,远眺几分钟”有助于预防近视;而“在强光下看书”、“看书坐姿随意”和“边走路边看书”都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可能导致近视。
故选A。
7.A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其次晶状体和玻璃体也属于透明结构。所以如果眼球的最外部损伤导致失明需进行移植手术恢复视力,移植的结构是角膜。
故选A。
8.A
耳的结构:
【详解】
A.③耳蜗内充满了液体,有听觉感受器;听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②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B正确。
C.①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①鼓膜造成损伤,C正确。
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故鼻咽部发炎时,病菌可通过④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9.B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内耳是由半规管、前庭、耳蜗三部分组成的。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A.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A正确。
B.近视的原因为晶状体凸度过大,可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鼻咽部有炎症时,不及时治疗细菌会沿咽鼓管进入中耳,可能会引起中耳炎,C正确。
D.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容易触碰到外耳道和鼓膜,使外耳道或鼓膜受损,D正确。
故选B。
10.C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
【详解】
A.角膜塑形镜产生的效果是临时性,停止戴镜一段时间,角膜又会恢复原来形状。因此,角膜塑形镜不可以消除近视,A错误。
B.角膜塑形镜,通过改变角膜的几何形态来提高裸眼视力,不是改变了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角膜塑形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塑形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不是角膜)凸度过大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11.A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
①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②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③表示近视眼的矫正,④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①③。
故选A。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2.B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详解】
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还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这体现了皮肤的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故选B。
关键是把握皮肤的功能。
13.B
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或电子游戏不但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球中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
故选B。
14.B
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预防应做到“三要”、“五不看”。
【详解】
近视的预防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故选B。
15.D
耳的结构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它们分别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鼓室内主要有三块听小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振动传导到内耳;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管腔,三部分管腔分布有相应的感受器,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里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详解】
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
故选D。
16.A
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
【详解】
A.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角膜和玻璃体都可以折射光线,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改变,对光线起着主要折射作用,A正确。
B.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B错误。
C.角膜是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脉络膜里有丰富的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C错误。
D.外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视觉是在视觉中枢形成的,D错误,
故选A。
17.(1)B
(2)③鼓膜
(3)⑦咽鼓管
(4) ④听小骨 感觉 听觉神经
(5)D
图中耳的结构名称为:①耳廓、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半规管、⑥耳蜗、⑦咽鼓管。
(1)
①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②眼是视觉主要器官,人体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大多数是依靠眼的视觉作用。④耳是听觉器官,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⑤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⑥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2)
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③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⑤咽鼓管张开,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3)
咽通过⑦咽鼓管与中耳相连,患咽炎时,病菌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
(4)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④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⑧半规管、②前庭和⑧耳蜗。
18. ①耳廓 ②外耳道 ①耳廓 ③鼓膜 ⑨耳蜗 ⑧咽鼓管 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图中的①是耳廓,②外耳道,③是鼓膜,④鼓室,⑤是听小骨,⑥半规管,⑦前庭,⑧咽鼓管,⑨耳蜗。
【详解】
(1)①是耳廓和②外耳道,构成外耳,其中①耳廓能够收集声波。
(2)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③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⑤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
(3)⑧是咽鼓管,是咽喉与中耳的通道,当咽喉感染时,病菌容易通过⑧咽鼓管进入中耳鼓室,引起中耳炎。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 葡萄糖 右心房 血浆 能量 ② 尿液 B 复杂的(或复杂、条件) 大脑的一定区域(或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晶状体 视网膜 激素
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2.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含有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代谢废物),其功能是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
3.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因此,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能量)。
4.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氧的运输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输的。
5.耳的结构如图所示: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详解】
(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吸收入血液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葡萄糖在小肠处进入血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由于血浆的功能是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所以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血浆运输到全身各处。呼吸作用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动力(能量),所以葡萄糖最终在组织细胞处被用于进行呼吸作用,为学生长跑提供更多的能量。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动脉血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使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若图乙曲线表示血液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时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则该气体是图甲中的②表示的氧气。
(3)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图甲中A表示肾小囊,B表示肾小管。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于Y液体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所以Y液体是尿液,取自甲图中B所示结构。
(4)听到发令枪响时,立即起跑。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传导的途径是: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神经中枢)→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效应器)。可见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属于条件反射。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所以听觉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或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所以裁判员能看清跑道上由远及近的学生,这是因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的曲度能够进行调节,使物像最终落在视网膜上。
(6)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所以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会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