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有这样一座城,它受到玉龙雪山的雪水恩宠,峡谷深川,幽林草场,滋养了无数人的魂;有这样一座城,它披着纳西文明的历史迷烟,古朴苍劲,温柔缱绻,迷醉了无数人的梦。
这座城名叫“丽江”。
那究竟是怎样一座城?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阿来,跟着一滴水,走进丽江这座令人心驰神往的古城。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导入
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学习目标
1.根据游记的文体特点梳理“游踪”,明确本文时空双线交融的写作顺序;
2.学习以“物”(一滴水)为叙事视角的原因和妙处,积累写作手法;
3.感受丽江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丽江的无限热爱。
阿来,1959年生,藏族,四川马尔康人,当代作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主要作品有小说《空山》《尘埃落定》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于是就有了这篇课文。
写作背景
驿道( ) 草甸( ) 矗立( )
闸口( ) 徘徊( )翡翠( )
掺入( ) 砚池( ) 蘸到( )
渠水( ) 擦拭( ) 硕大( )
咕咚( ) 老柏树( )
yì
diàn
chù
zhá
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zhàn
qú
cā shì
shuò
ɡū dōnɡ
bǎi
记住【字音】
抓住线索,整体阅读
线索:“一滴水”的游踪。
请速读课文,勾画出一滴水经过的地点词语以及历经的时间词语。
游历:玉龙雪山顶上—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街道店面— 纳西人的院子— 金沙江。
第一部分:(第1、2段),点明“我”的身份——一滴水。
理清思路
第二部分:(第3--8段),写“我”从玉龙雪山到古城之前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9--14段),写“我”流经古城时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第15、16段),写“我”流出古城,奔向大海。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作为题目,不仅视角独特,而且容易引发读者的联想——一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呢?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好在哪里?
文本探究:
玉龙雪山
丽江坝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金沙江
空间顺序(游踪顺序)
古代:
现代: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小桥
店铺
纳西人院子
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时间顺序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2、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
4、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们。
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
阅读第二部分:
这滴水的愿望是什么?
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突出丽江的历史悠久,介绍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阅读第三部分:
一滴水在冒出黑龙潭之后看到了哪些景象?
1、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2、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3、看见了花与树。
4、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5、看见了大水车,看到了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6、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建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我”是怎样来到中河的?“在这里,我有些犹豫。”为什么会犹豫呢?
趣味十足。表现了对四方街的喜爱,让它无法选择。
一滴水在四方街经过了哪些地方?读课文,找找看。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市井民俗图——热闹、勤奋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期待?
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明的美好愿望。
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
(2)“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滴水离开中河,来到纳西人院子里又看见了什么?
1、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民俗图——平和、悠然
2、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休闲民俗图——恬静、和谐
3、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宾主交流民俗图——热情、融洽。
丽江的夜晚是最美,最热闹。为何这样说呢?请阅读赏析地14自然段
从视觉的角度来描绘丽江古城的繁华,五彩斑斓,五光十色;
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丽江人民的闲适与怡然自乐;
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夜晚水的冰凉;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为什么说游客在丽江尽情欢笑与歌唱时,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丽江的夜晚是欢快的、热闹的。丽江古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游客们领略了丽江古城的美丽与清新,感受了丽江的清幽与宁静,心灵得到了净化,所以他们的心能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1)丽江历史悠久美。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
(2)丽江风景优美多彩。有蓝天下的玉龙雪山,绿色的盆地,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红色的杜鹃、白色的马帮驿道、青瓦色的四方街等。
一滴水游历丽江,它看到了丽江古城哪些美?
(3)丽江建筑富有地域特色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房屋、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方街:丽江古城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
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
水车: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丽江人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集聚、唱歌,马帮的往来,银匠的敲打银器,玉器店、字画店、东巴文字、纳西古乐,这些都极富民族特色。“很多不同模样的人”“说着不同的语言” “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构成了一幅游客欢乐民俗图。
(4)丽江人文风俗美。
文末“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这样的结尾,体现了一滴水怎样的情怀?
这滴水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表现了一滴水充满满足感。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作者笔下的“一滴水”是什么形象?
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拓展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让自己化作一滴水去经过丽江?
因为丽江既是当地城市名称,也是穿城而过的一条河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在丽江中流淌,可穿越历史,纵贯疆域,从不同角度、多层面地介绍丽江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城市建筑,人物风情,等等。且构思新奇、视角独特,既能让人易于接受,有身临其境之感,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2、“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3、“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4、作者用第一人称来写,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行文活泼自然,生动形象,同时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作者更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
(2)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
(3)我曾到过深圳,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你想用什么身份,游览哪个地方?
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我想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
我想变成一辆现代汽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
1
2
3
本文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感情,有久久的渴望,更有由衷的赞美——赞美丽江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赞美丽江古城与自然的美妙融合,更赞美丽江的淳美、和谐、沉静。
主旨归纳
四方街
拓展延伸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的中心,交通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它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四方街以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其四周六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四方街中街巷相连,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置身其中,人们仿佛看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景象。古城中至今依然保存着大片的明清特色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楼房鳞次栉比,既突出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民居博物馆”。更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居民素来喜爱种植花木,培植盆景,因而这里享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的美誉。
风景画:丽江、玉龙雪山、玉河
建筑画:四方街、房屋、水车、小桥
风俗画:赶路、放牧、经商、浇花
回顾写作思路
自然美
无限美
一滴水经过丽江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