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立达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3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怅 ▲ (wǎng) ② ▲ (qiè)意 ③浮想联 ▲ (piān) ④言简意 ▲ (gāi)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春分已过,大别山蔓山遍野是映山红的天下。那殷红的骨朵,点点滴滴,洒遍群山,宛如有一场红雨,又像点点音幅,滴在五线谱上,奏响春之歌。灌木的嫩芽像雀舌,和续的春风像软稠一样温馨。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六首》)
②月黑雁飞高, ▲ 。(卢纶《塞下曲》)
③ ▲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 》)
④蒌蒿满地芦芽短, ▲ 。(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⑤蒹葭采采, ▲ 。所谓伊人,在水之涣(《蒹葭》)
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 。(《关雎》)
⑦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⑧ ▲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名著《格列佛游记》阅读。(5分)
①什么原因让格列佛误入小人国?格列佛为何成了利立普特国称颂的英雄?(3分)
②在小人国是用什么方法来选拔官员的?在重大的节同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中,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的人将被赏赐什么颜色的丝线?(2分)
5.下面一段话有三处错误,请加以修改。(3分)
12日上午,由我校政教处举办的首届校园歌手大赛在校大礼堂举行。①来自全校50个班的大约150多名同学参加了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②初一学生王晓亮以微弱优势捧走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③通过这次活动,使各位同学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①处 ▲ 。
②处 ▲ 。
③处 ▲ 。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 豁然开朗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 遂与外人间隔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C. 停数日,辞去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召令徒属(《陈涉世家》)
7.下面哪一个句子句式不相同?(2分)
A.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8.渔人在告别桃源的时候,“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请问你觉得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9.陶渊明在本文中寄予了他的理想,鲁迅也在故乡中表达了他的希望,请你比较两者的异同点。(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
阅读《故乡》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闺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11.请你以该节选片段为例,具体举一例分析鲁迅刻画人物所运用的方法及其作用。(2分)
12.昔日的少年好友相隔近30年喜相逢,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这是为什么?面对闰土,为什么我“也说不出话”?为什么面对滔滔不绝的杨二嫂,我却也“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解释。(3分)
13.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的“旧毡帽朋友们”、老舍《在烈同和暴雨下》的祥子和鲁迅笔下的闰土,三个人物形象有着怎样的相似点,三位作家对他们又有着怎样相同的情感。(3分)
阅读周国平《要成为你自己》,完成14-16题。
要成为你自己
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3分)
16.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语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3分)
17.简析文章第②段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效果。(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
寻石记
迟子建
①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②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③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④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⑤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她呵斥我:“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⑧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⑦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我朝山上走去。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⑧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⑨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她嗔怪我说:“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⑩我真的是石头么?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选自《迟子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略有改动)
18.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以“寻石记”为题。(3分)
19.有人说文章开头写的“抓白军”游戏与寻石无关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20.简析本文第四段划线句中“终于”一词的作用。 (2分)
21.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2分)
22.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的理解。(2分)
第三部分(60分)
23.作文。(60分)
我喜欢呼唤春天,它生机盎然,为世界增加活力;我喜欢呼唤黎明,太阳会点亮黑暗,带给我许多希望;我喜欢呼唤你的名字,你在我倒下的时候把我扶起,你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快乐,你在我失意的时候带给我欣慰;心灵深处有着抹不去的记忆,激荡着无数的浪花,令我回味。请以“心灵深处的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