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7 16:4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4月期中考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2.下列对如图数据的分析,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外邦人同样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
B.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不足雅典居民的一半
C.全体自由民可以参加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
D.占据人口半数的奴隶可以担任政府公职
3.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4.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
A.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D.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5.在一些较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写成一个比较大的“1”,但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是诞生。从历史发明的角度看,此处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  )
A.楔形文字——埃及人 B.象形文字——印度人
C.象形文字——希腊人 D.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7.公元前4世纪,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克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和高加米拉战役中遭到惨败,大流士三世逃亡途中被杀,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这三次战役中波斯的对手是( )
A.马其顿王国军队 B.孔雀帝国的军队
C.东罗马帝国的军队 D.西罗马帝国的军队
8.下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着布条。这表明( )
A.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 B.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
C.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
9.“自由探究的精神,民主政体的理论与实践,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学和哲学思想,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心强调——所有这些都是古希腊留给人类的光辉遗产。”材料说明( )
A.古希腊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B.小国寡民的政体不适合古希腊
C.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D.古希腊城邦民主值得各国学习
10.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萨杜尔尼奴斯把犯罪分为四大类:行动、言论、文字、会商(同犯),并将其进一步解析为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和结果等要素。这样,通常受过训练的法学家即可通过运用这两个层次11个要素透彻地解剖一个犯罪现象。据此可知( )
A.人性本恶是西方立法依据 B.司法定罪依赖法学家解释
C.罗马法法理蕴含理性精神 D.罗马公民法注重司法程序
11.《国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
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12.关于中古时期亚洲一些国家与中国有关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造纸术经由印度人传入欧洲 B.7世纪日本模仿隋唐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高丽王朝模仿汉朝推行土地国有 D.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日维护朝鲜独立
13.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B.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 D.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14.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
A.桑海 B.津巴布韦 C.阿克苏姆 D.印加
15.1603年天皇封德川家康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在江户(今日本东京)建立幕府,成为日本实际的统治者。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对德川幕府统治表述正确的是(  )
A.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以抵御外来影响 B.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C.武士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幕府 D.标志着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6.在西欧,“小麦的价格从十六世纪初到世纪中未有上升,而在世纪末却涨到了四倍于世纪中的价格”。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奴买卖致农业劳力减少 B.贵金属大量输入冲击市场
C.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D.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的减产
17.一张16世纪末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和荷兰的亚麻布。材料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商业革命促进贸易扩展
C.葡萄牙开始走向衰落 D.价格革命加速社会分化
18.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其确切理解应该是( )
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世界从此由分散走向整体
19.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0 515 685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0.1560至1580年间,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产量平均每年是30000匹,但在1590至1600年间却下降到13000匹,而到1650年只有6000匹。同样,威尼斯的毛织品产量大约在1600年时是20000—30000匹,但到1700年却下降到2000匹。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1494年法国的入侵 B.欧洲航路中心的转移
C.海外殖民地的缺乏 D.英国毛纺织业的竞争
21.蔗种植需要大量的灌溉水和劳动力投入,且甘蔗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公斤,蔗糖不再是奢侈品。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甘蔗种植培育技术得到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黑奴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22.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23.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在非洲命名了许多“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奴隶海岸”的地名。这些地名客观上反映了( )
A.航海家的冒险精神 B.非洲物产极其丰富
C.探求新知的主动性 D.殖民扩张的掠夺性
24.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18世纪初,一位叫罗伯特·克莱夫的英国人在到达印度后的几年里,曾写信告诉父亲:“我得到的财富使我能在祖国过上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好生活……我已经给姐妹们每人汇去2000英镑,并将在适当时候照顾弟兄们”。罗伯特·克莱夫信中“我得到的财富”最有可能来自于( )
A.对殖民地的掠夺 B.大规模商品输出的回报
C.贩卖黑人奴隶 D.海外资本输出的回报
25.如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贸易,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列强向美洲与非洲大量倾销商品
C.给殖民地造成破坏和灾难 D.非洲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4小题,满分5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郊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2)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印度某制度规定:如果身处婆罗门阶层和身处刹帝利阶层的人结婚,孩子是刹帝利阶层。如果婆罗门和吠舍结婚,子女属于吠舍阶层。
材料二 印度独立后,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 一份旨在展现印度长期受歧视种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数据表明:在2001年,印度全国平均识字率为63%,而最低种姓的识字率却只有55%。最低种姓儿童疫苗注射水平于2001年为4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个百分点。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 。
问题:
(1)图片反映的是古代印度实行的什么制度?从材料一的规定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试析各等级之间有着怎样的严格规定?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 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
29.(14分)大帆船贸易是近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尼拉大帆船”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
…………○…………内…………○…………装…………○…………订…………○…………线…………○……………………○…………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2.B3.B4.D5.D6.D7.A8.C9.C10.C11.C12.D13.B14.C15.A16.B17.B18.D
19.C20.B21.C22.D23.D24.A25.C
26.(1)经济繁荣,物产丰饶(“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使用金银货币,市场管理规范(“市无二价”),商品经济发达;交通发达(“乘驿至王都”);对外贸易发展(“与安息、天竺交市”)。
(2)原因:安息人(在大秦和汉朝之间从事转手贸易,获利丰厚)的“遮阂”,即阻隔。特点:从间接经贸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过丝绸之路;以经济联系为主。
(3)汉朝丝织业等的发展;秦汉、波斯、罗马对道路开通的贡献(重点是张骞通西域);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大国间交往的愿望等。
27.(1)制度:种姓制度。结论:子女属于父母一方最低的阶层。
(2)规定:各等级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评价:种姓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尽管自印度独立以后,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是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
28.(1)西汉到明初中国处于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地位;中华文明通过自然辐射影响周边;中国政府大多采取积极开放的对外政策。而明清时期中国逐步落后世界;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或被迫开放的态度;西方国家主动来华,西学东渐历程逐渐加深,西方侵略中国。
(2)同:均加强世界联系,传播先进文明。
异:“丝绸之路”为中国处于主动地位,大多为和平交往方式,各种文明和谐发展,文明传播多为自然辐射,但始终没能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世界市场以西方为中心,各国通过武装拓殖,争夺霸权,强制输出西方文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转型。
29.(1)特点:东方贸易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贸易属于和平贸易,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西方的贸易是非洲和美洲为中心的黑奴贸易为主,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建立起不平等的贸易,积累巨额资本。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晚明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世界: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