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江苏高考 命题区间八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 江苏高考 命题区间八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06 22: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化学反应速率重点考查影响因素,常结合化学平衡的应用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化学平衡往往结合图表信息,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平衡转化率及平衡常数特别是Kp的计算进行综合考查,平时应加强针对性训练,注重规律和方法技能的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角度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
(1)公式法
v(B)==
用上式进行某物质反应速率计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浓度变化只适用于气体和溶液中的溶质,不适用于固体和纯液体。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计算时取正值。
(2)比值法
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则有===。
2.牢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四大因素(外因)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微观解释
活化能 单位体积内 有效碰撞次数 化学反应速率
分子总数 活化分子数 活化分子百分数
①增大浓度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②增大压强 不变 增加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③升高温度 不变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 减小 不变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大
4.基元反应
(1)概念:基元反应又称为简单反应。是指反应中反应物一步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没有中间产物。
(2)速率方程式
如H2+Cl2===2HCl,v=kc(H2)·c(Cl2)。
注意:总反应的速率方程应由实验确定,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并无确定关系。
(3)速率常数
速率方程中的k即为速率常数。影响因素:温度、催化剂,与反应浓度无关。
1.(2021·江苏1月适应性考试,13)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1
反应 Ⅱ:CO2(g)+H2(g)CO(g)+ H2O(g) ΔH=41.2 kJ·mol-1
反应Ⅲ:2CO(g)+2H2(g)CO2(g)+ CH4(g) ΔH=-247.1 kJ·mol-1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4 mol H2,平衡时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可表示K=
B.图中曲线B表示CO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
C.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
D.CH4(g) +H2O(g)CO(g)+3H2(g)的ΔH=-205.9 kJ·mol-1
答案 C
解析 化学平衡常数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故A错误;反应物CO2的量逐渐减小,故图中曲线A表示CO2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由反应Ⅱ和Ⅲ可知,温度升高反应Ⅱ正向移动,反应Ⅲ逆向移动,C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曲线C为CO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则曲线B为CH4的物质的量变化曲线,故B错误;反应Ⅰ为放热反应,反应Ⅱ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反应Ⅰ正向移动,反应Ⅱ逆向移动,所以要提高 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故C正确;-(反应Ⅱ+反应Ⅲ)得到目标反应,则CH4(g)+H2O(g)??CO(g)+3H2(g)的ΔH=
-[41.2 kJ·mol-1+(-247.1 kJ·mol-1)] =205.9 kJ·mol-1,故D错误。
2.(2020·江苏,15改编)CH4与CO2重整生成H2和CO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CH4(g)+CO2(g)===2H2(g)+2CO(g) ΔH=247.1 kJ·mol-1
H2(g)+CO2(g)===H2O(g)+CO(g) ΔH=41.2 kJ·mol-1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n(CH4)∶n(CO2)=1∶1条件下,CH4和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B.曲线A表示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A和曲线B相重叠
D.恒压、800 K、n(CH4)∶n(CO2)=1∶1条件下,反应至CH4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改变除温度外的特定条件继续反应,CH4转化率能达到Y点的值
答案 D
解析 A项,甲烷参与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减小,错误;B项,CO2参与两个反应,且第一个反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当起始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同温度下CO2的转化率大于甲烷的转化率,即曲线B表示甲烷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错误;C项,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因此两条曲线不能重叠,错误;D项,温度不变,增大二氧化碳的量,平衡可向右移动,甲烷的转化率增大,可能达到Y点的值,正确。
3.(2021·浙江6月选考,20)一定温度下,在N2O5的四氯化碳溶液(100 mL)中发生分解反应:2N2O54NO2+O2。在不同时刻测量放出的O2体积,换算成N2O5浓度如下表:
t/s 0 600 1 200 1 710 2 220 2 820 x
c(N2O5)/ (mol·L-1) 1.40 0.96 0.66 0.48 0.35 0.24 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0~1 200 s,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5.0×10-4 mol·L-1·s-1
B.反应2 220 s时,放出的O2体积为11.8 L(标准状况)
C.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N2O5)=2v逆(NO2)
D.推测上表中的x为3 930
答案 D
解析 600~1 200 s,N2O5的变化量为(0.96-0.66)mol·L-1=0.3 mol·L-1,在此时间段内NO2的变化量为其2倍,即0.6 mol·L-1,因此,生成NO2的平均速率为=1.0×10-3mol·
L-1·s-1,A说法不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2 220 s时,N2O5的变化量为(1.40-0.35)mol·
L-1=1.05 mol·L-1,其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1.05 mol·L-1×0.1 L=0.105 mol,O2的变化量是其,即0.052 5 mol,因此,放出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52 5 mol×22.4 L·mol-1=1.176 L,B说法不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正(N2O5)=v逆(NO2),C说法不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经过1 110 s(600~1 710,1 710~2 820)后N2O5的浓度会变为原来的,因此,N2O5的浓度由0.24 mol·L-1变为0.12 mol·L-1时,可以推测上表中的x为2 820+1 110=3 930,D说法正确。
4.(2021·广东,14)反应X===2Z经历两步:①X→Y;②Y→2Z。反应体系中X、Y、Z的浓度c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
B.t1时,c(X)=c(Y)=c(Z)
C.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t3后,c(Z)=2c0-c(Y)
答案 D
解析 X是唯一的反应物,随着反应的发生,其浓度不断减小,因此,a为c(X)随t的变化曲线,A正确;由图可知,分别代表3种不同物质的曲线相交于t1时刻,因此t1时,c(X)=c(Y)=c(Z),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t2时刻以后,Y的浓度仍在不断减小,说明t2时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C正确;由图可知,t3时刻反应①完成,X完全转化为Y,若无反应②发生,则Y的浓度为c0,由于反应②Y→2Z的发生,t3时刻后Y的浓度的变化量为c0-c(Y),则生成的Z为c(Z)=2c0-2c(Y),D不正确。
5.(2021·湖南,11改编)已知:A(g)+2B(g)3C(g) Δ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3 mol B发生反应,t1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t2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φ:φ(Ⅱ)<φ(Ⅰ)
D.平衡常数K:K(Ⅱ)答案 B
解析 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为A(g)+2B(g)??3C(g),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所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始终保持不变,则容器内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根据图像变化曲线可知,t2~t3过程中,t2时v正′瞬间不变,平衡过程中不断增大,则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不是“突变”图像,属于“渐变”过程,所以排除温度与催化剂等影响因素,改变的条件为向容器中加入C,B正确;最初加入体系中的A和B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3,当向体系中加入C时,平衡逆向移动,最终A和B各自物质的量增加的比例为1∶2,因此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φ(Ⅱ)>φ(Ⅰ),C错误;平衡常数K与温度有关,因该反应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所以K保持不变,D错误。
1.(2021·舟山中学检测)在恒容条件下,能使NO2(g)+CO(g)CO2(g)+NO(g)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的措施是(  )
A.增大NO2或CO的浓度
B.减小CO2或NO的浓度
C.通入Ne使气体的压强增大
D.升高反应的温度
答案 D
解析 A项,增大NO2或CO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B项,减小CO2或NO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不变之后逐渐减小至不变;C项,恒容条件下通入Ne,气体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D项,升高反应的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且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也增加。
2.CO(g)和H2O(g)以1∶2体积比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时H2O的量/mol 平衡时CO2的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1 650 4.00 1.30 50
2 900 2.00 0.40 10
3 650 2.00 0.65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实验1中,在0~10 min内,以v(H2)表示的反应速率大于0.013 mol·L-1·min-1
C.从生产效益分析,实验3的条件最佳
D.比较实验2、3,说明实验3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
答案 A
解析 根据实验组2和3,升高温度,平衡时CO2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达到平衡时,v(CO2)= mol·L-1·
min-1=0.013 mol·L-1·min-1,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v(CO2)=0.013 mol·L-1·min-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降低,0~10 min内,v(H2)>0.013 mol·L-1·min-1,故B正确;根据表格数据,实验3温度低,投入量少,达到平衡时间短,因此从生产效益分析,实验3的条件最佳,故C正确;实验2的温度高于实验3的温度,但达到平衡时间相等,说明实验3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故D正确。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将其溶于水中缓慢发生反应:4FeO+10H2O4Fe (OH)3+8OH -+3O2↑。在pH=4.7的溶液中,配成c(K2FeO4)=1.0×10-3 mol·
L-1 试样,分别置于20~60 ℃的恒温水浴中,测定K2FeO4总量的变化如图,纵坐标为试样的浓度,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样溶液的酸性越强,K2FeO4 越不稳定
B.40 ℃时,在0~120 min内,K2FeO4 的分解速率为3.75×10-6 mol·L-1·min-1
C.由图可知,反应体系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
D.当分解足够长时间后,四份试样的分解率相等
答案 D
解析 根据反应4FeO+10H2O4Fe(OH)3+8OH-+3O2↑,溶液的酸性越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K2FeO4越不稳定,故A正确;40 ℃时,在0~120 min内,K2FeO4的分解速率为×10-3 mol·L-1·min-1 =3.75×10-6 mol·L-1·min-1,故B正确;由图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相同时间内FeO浓度变化越快,分解速率越快,故C正确;当分解足够长时间后,开始浓度相等,但是最后浓度不等,所以四份试样的分解率不会相等,故D错误。
4.(2020·南、扬、泰、徐、连、淮、宿七市三模)烟气中的NO经过O3预处理,再用CaSO3悬浊液吸收去除。预处理时发生反应:NO(g)+O3(g)NO2(g)+O2(g)。测得:v正=k正c(NO)·c(O3),v逆=k逆c(NO2)·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向容积均为2 L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3,测得NO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有利于提高容器中NO的平衡转化率
B.T1时,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v(O2)= mol·L-1·min-1
C.T1时,NO(g)+O3(g)??NO2(g)+O2(g)的k正<3k逆
D.T2时,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6 mol NO、0.4 mol O3,到达平衡时c(NO2)小于乙容器中平衡时c(NO2)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T2比T1先达到平衡,则T2>T1,温度升高,NO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高温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容器中NO的平衡转化率,A错误;T1时,反应经过t1 min,NO的体积分数为0.1,设O2生成了x mol,
     NO(g)+ O3(g)  NO2(g)+O2(g)
起始/mol 0.4 0.6 0 0
转化/mol x x x x
t1 min/mol 0.4-x 0.6-x x x
则=0.1,x=0.3,v(O2)= mol·L-1·min-1= mol·L-1·min-1,B正确;T1时,由选项B的分析可知,=3,此时反应尚未达到平衡,说明v正>
v逆,又v正=k正c(NO)·c(O3),v逆=k逆c(NO2)·c(O2),则k正c(NO)·c(O3)>k逆c(NO2)·c(O2),
k正>3k逆,C错误;T2时,若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0.6 mol NO、0.4 mol O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到达平衡时c(NO2)等于乙容器中平衡时c(NO2),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