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4张PPT)
选读内容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古诗词、文言文诵读
寒 食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两日。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而设的节日。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古诗解读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指权贵豪门。
再整体读读古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讽刺诗。
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和权贵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迢迢牵牛星
文体知识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古诗的代表作。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
读一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遥远的样子
形容很白很亮
伸出
间隔
相对无言的样子
织女星。河汉,即银河
白皙
织机发出的响声
指梭子
掉下
清澈的样子
花纹
叠词的魅力:
1.形式上:使诗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美感和韵律美。
2.内容上:对写景写人起到“景情交融”的作用,使感情表达得更加缠绵悱恻。
课文小结
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表达了爱人间的离情别意,也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得愁绪。
十五夜望月
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栖(qī):鸟停在树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1.“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
2.“秋思”一词具体含义指什么?
3.“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2.答: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念人的思绪。
1.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答: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
马 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 诗
[唐]李贺
络
luò
脉络
学习生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界。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何当:何时将要。
络脑:马笼头。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写作方法
托物言志
作者通过写骏马不能奔驰,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被赏识的感慨。
石灰吟
生字学习
锤 凿 焚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不畏艰难的精神。“碎骨粉身浑不怕”, “浑不怕”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精神,最后一句表示了诗人持身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品析
竹 石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这是作者所作竹石图的题画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磨:折磨,挫折。
坚劲:坚韧、刚劲。
任:任凭。 尔:你。
《竹石》共四句,前两句写竹子的特点,在状物; 后两句写竹子的精神,在言志。作者表面写竹子的坚韧不拔,实际上是表明自己不怕打击、不畏风浪、顽强斗争的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全诗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学 奕
小资料: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是著名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弈秋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学奕启示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争辩,争论。
游:游历。
故:原因,缘故。
东:向东,往东。
其:代词,他们。
给划线字翻译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曰:说。
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
初:刚。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课文翻译
1. 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要不断学习。
2.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辩论要有理有据。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诚实谦虚。
辩日启示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雨[yù]:下雨,落下。雨雪,下雪。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薇:野豌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街道。
(3)酥(sū):酥油。
(4)处:时刻。
(5)绝胜:远远超过
江上渔者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注释:
(1)泊船:停船靠岸。泊,停泊。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
(1)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2)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3)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地敲门。
(5)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1)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2)浸:泡在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
(4)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据说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白发:老年。
(7)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清平乐
宋 黄庭坚
清平乐 春归/何处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6)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7)解:懂得,理解。
(8)因风:顺着风势。
(9)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