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策略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策略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7 11: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九年级历史复习策略
2021考纲
2021年中考试题
1.古代亚非文明:《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两 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2.古代欧洲文明:《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雅 典的民主政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公历的缘起
12.“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有土
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3.封建时代的欧洲:《查士丁尼法典》
5.步入近代:《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
13.下表为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统计,当时推广古典书籍旨在( ) 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B.推动欧洲大学迅速建立 C.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D.消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6.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美国的独立》——华盛顿、《独立宣言》;《法国大 革命和拿破仑帝
14.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 儿)为女王,同时他们也都接受《权利法案》。当时议会的真正目的是( )
A.缓和与王室家族关系 B.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C.剥夺国王的全部权力D.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6.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工业 革命》——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7.(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6分)
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科学家
8.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凡尔赛条 约>和<九国公约>》;《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 联模式;《列宁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 权的建立
15.1941年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决定把莫斯科等中心地区的特大工厂迁移到大后方,一年 内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这一举措( )
A.抑制了军事工业的生产热情 C.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
B.推动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发展 D.避免了德国进攻并占领中心地区
9.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10.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冷战》—冷战的发生、北约与 华约的对峙;《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 展与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请用史实说明这三国在50 年代的关系。(9分)
11.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与现 代社会生活、生态与人口问题
考查目录 2021考纲 2022考纲
1.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 2.古代欧洲文明: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雅典的民主政治;《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公历的缘起 3.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 法典》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4.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5.步入近代: 《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 6.资本主义制度的初 步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华盛顿、《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 6.工业革命和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兴起》——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7.第二次工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近代科学与文化》——科学家 8.第一次世界大战和 战后初期的世界: 《列宁与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苏联的社会主 义建设》——苏联模式 9.经济危机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 10.二战后的世界变 化: 《冷战》——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1.走向和平发展的 世界: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生态与人口问题 分析试题特点
1.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
2.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图片、材料。
3.考查的知识点蕴含着历史学科素养。
教材为基
能力为本
素养为魂
命题方向:学科素养+学生思维+价值导向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 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 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 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 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
明确考试—考—题《内初容中:历知史识课+程技标能准+方》法
本标准对每个学习板块规定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教 学活动建议。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 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 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 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
三、复习策略
1.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BC 8
世 纪
1765
BC 1215 13
14 1488 152217 164016881689 1775 1783 1787
5 世 世 世
世 纪 纪 纪
纪 末


19 1848
世 纪 中 期
伯利克里改革
雅典城邦
《共产党宣言》
英格兰确立议会制度
英国《大宪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新航路 开辟
文艺复兴
珍妮纺纱机
英国《权利法案》
1787
年宪法
美国 独立 战争
蒸汽机车
1825
1789
法国大革命和 工业革命拿破仑帝国
结合大事年表完成时间轴,梳理基本线索。
19世纪

70年代
1917.11
A
苏联模
1933
1936
1921—
巴黎 华盛顿 第二次世 和会 会议 界大战
B
F
杜鲁门 马歇尔 主义 计划
D
华约建 立
20世纪80 1991
年代末
E
C
G
90年代
苏联
俄国十 式建成 东欧 解体
月革命 剧变
罗斯福
二次工 新政 欧盟建 互联网
革命 立 普及
WTO
成立
联合国 成立
1919 1922 1939— 1945.10 1947.3 1947 1949 1955 199
1945
1993 20世纪
北约 建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的回忆并熟悉世界5 近代史(一战以后)的世界重大事件,梳理基本的时间线索。故意将时间轴 做成不同的颜色,就是暗示学生有意识的对相同颜色的事件进行分类,对整 块的学习进行分板块学习。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
第教学方式,…… (用时间轴 梳理基本知识线索)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自主—复—习《—初中—历知史识课梳程理标、准 》课程目标
知识记忆、知识检查
结合大事年表完成时间轴,梳理基本线索。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历的缘起
阿拉伯文化
用目录 梳理知识脉络
文化成就
政治

本主义社会
华盛顿、《独立宣言》

到 来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
《查士丁尼法典》 马克思与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 教学方式,…… (用目录 梳理知识脉络)
经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考试的范围,进一步梳理
知识脉络,同样故意将考试范围内的目录做成不同的颜色,再次暗示学生有 意识的对相同颜色的事件进行分类,对整块的学习进行分板块学习,逐步培 养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用目录 梳理知识脉络
工业革命及 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发展
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
世界政治格 局的演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冷战的发生、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罗斯福新政
十月革命
苏联模式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古代亚非文明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利用教材导语把握总体内容,同时利用导 语的概括性语言,印证划分的小专题;既加深对小专题认识和理解,又培养 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 教学方式,……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封建时代的欧洲和亚洲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工业革命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三、复习策略
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大事年表完成时间轴,梳理基本线索。 用目录 梳理知识脉络
用导语把握总体内容
利用历史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1.概况: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条目众多、内容广泛。
2.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社会状况:
(1)古巴比伦分为 的自由民、 的自由民和 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2) 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2.利用历史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正文 图片 材料
一、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定义: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 ,中国人称之为“ ”。
意义/地位: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 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 的结 晶。
典型代表: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前是著名的 。
二、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第226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第282条 倘奴隶告其主人:“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 主人得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
(3)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借贷等规定,说明 比较活跃。
3.意义/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 世界上 较为 的
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 源远流长。
三、复习策略
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历史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课堂精讲精练,巩固解题能力。
(1)1500年左右,哪些航海家为大西洋变为“桥梁”作出了贡献?说出“有
利于欧洲人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提高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 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移民寻找出路的。铁路和汽船有 效地将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人口迁徙产生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带来了巨大的人口 增长,构成人口迁徙的压力;另一方面,铁路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为人口 的全球迁徙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19世纪的人口大迁徙。
有利于欧洲人的表现:①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②有利于 欧洲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航海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
世界近代史也是一部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 1500年左右,新它航(路大的西消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 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极般影看响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 方(美洲,非洲等)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三、复习策略
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利用历史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课堂精讲精练,巩固解题能力。
考、评、思、习,强化核心素养。
核心理论:唯物史观
核心思维:时空观念 核心方法:史料实证
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核心价值: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A
B
【时空定位】:完成填图,指出其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
第一次 世界大战
C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一战后国际会议召开地点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 革。 ——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 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时空定位】:完成填图,指出其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
第二次 世界大战
第一次 世界大战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F
D
E
美苏对峙的表现
杜鲁门 主义
两极 格局
华沙条约组织
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
马歇尔计划
朝鲜分裂
朝鲜战争
G
英国
K
I
【时空定位】:完成填图,指出其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
H
J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冷战 结束后
第一次 世界大战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两极 格局
L
印度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
超级大国 美国企图 构建单级 世界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欧盟
新国际力量中心
印度
英国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阅读地图、填充地图,对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两极格局
多极化发展趋势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俄罗斯 中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体系
北约 华约
“冷战” 形成
两极格 一超多 局瓦解 强局面
“冷战”时期 20世纪50-9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0世纪50年代
“冷战”结束后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知识整合·思维导图】




综上,你认为导致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三次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促使世界政治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力量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竞争。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对世界格局的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
点迁移、联系和整合达到重构时空、理清因果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时 空观念.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 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
基于情景(材料)的问题探究
了解当代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 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树立热 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 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
材料一 (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的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
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
涉及中国的内容及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强之一”的表现。
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和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中,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二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 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原因,结合所学说说中国“成为世界四
原因: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表现:1945.10,联合国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结合材料,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
考查知识再现,对基础
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 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 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 “门户知开识放’自终主于复实现习了的。检” 查——。《世界通史》
考查技能+方法。
中考历史命题的基本原则
基础能力:
(1)辨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 (2)区别历史叙述、历史解释;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辨识不同史料类型及其价值,解读史料,能够运用史料 实证和解释历史;
再认再现和重构历史时序、历史空间; (6)合理、正确地理解历史;
(7)根据历史事实进行历史叙述。
材料一 (一战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的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
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
涉及中国的内容及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 臧运祜《20
材料二 (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 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原因,结合所学说说中国“成为世界四
强之一”的表现。
(1)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 和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和约中,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原因: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表现:1945.10,联合国成立,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结合材料,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解读材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学生审题和答题的方法。
考查知识再现,对基础
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 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休 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 “门户知开识放’自终主于复实现习了的。检” 查——。《世界通史》
考查技能+方法。
材料三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 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 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 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举例说明“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 对“大发展大变革”,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对策?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具体实施中 国对策。(任选两点)。
①共同的挑战和风险:
(4)综上,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北极的冰层在融化
横跨亚非两大洲的超级蝗灾
①共同的挑战和风险: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举例说明“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面对“大发展 大变革”,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对策?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具体实施中国对策。(任选两
点)。
材料三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
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
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 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实施:①伙伴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睦邻友好、推进务实合作等。②安全格局: 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
③经济发展: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④文明交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加强文化交流、建立互信机制等。
⑤生态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核污染等。
变化历程:任人宰割——“世界四强之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展示中国力量,
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变化原因:①社会制度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②综合国力的上升。等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三个问题,是从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出发,培养学生从多方 面认识历史、说明历史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步 步提升,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考历史命题的基本原则
高阶能力
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分析;
从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 等角度进行历史解释;
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方法认识历史;
综上,你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经历世了界怎变样局的变里化的历中程国?以探及究其变变局化里的的原作因为。
谢谢聆听
敬请批评指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