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几点思考 课件(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建设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几点思考 课件(8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7 15: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建设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几点思考
一、 研读高考纲领性文件,树立历史高效课堂意识
二、 聚焦高考在“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三、把脉高考在“怎么考”,打造课堂教学发力点
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建设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几点思考
一、 研读国家高考纲领文件,树立历史高效课堂意识
一、 研读国家高考纲领文件,树立历史高效课堂意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这一纲领文件,精准揭示高考改革趋势和核心理念,解 决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这不仅回答了广大基层一线师生关注的重大 问题,更为一线课堂教学提供务实的指导。
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一线教师,务必认真领会《评价体系》的内 涵,以此为抓手推进高中课堂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历史课堂教学针对性、 有效性,助推学生历史学业成绩提升需求。
一、 研读国家高考纲领文件,树立历史高效课堂意识
二、聚焦高考“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目前, 高中一线教师处在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即将推开的全国 统一高中新编历史教科书, 历史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升迫在眉睫。
《中外历史纲要》作为新编历史教科书与现行教科书相比, 知识体量大, 学生阅读信息繁杂,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要求也高, 单一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 让课堂效率与任务落实堪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聚焦学科思维和 学科能力的培养, 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既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心, 也是构 建高中高效课堂的核心意识。
师生定位课堂主导和主体地位后, 围绕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夯实课堂教学 着力点, 是常规课堂改革的必然趋势。
“考什么”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2.考察学生关键能力;
3.考察学生学科素养;4.考察学生核心价值;
高考考察内容明确了, 课堂教学内容夯实了。它不仅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内容和设计双边活 动的针对性, 也规避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参与的双边活动流于“ 低效” 或“ 形式主义” 表演。 有助推动历史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常态, 最大程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考( 选拔性考试) 考核水 平的测试。
二、聚焦高考“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二、聚焦高考“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 (包括“主干知识”和“历史课程知识” )
A: 主干知识:决定历史前进方向,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文化、社会制度、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
重要历史概念 :一般分为史实概念与结论概念。
重大历史现象: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反映出来的重大历史表现。 (3)重大历史趋势:某一重大历史现象、历史阶段或者整个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趋向及特点等。 (4)重要历史结论:对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原因、特点、结果及影响最终定论的历史评价。
(5)重要历史阶段特征:某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形成质量更高、 结构更强的历史知识系统。
学生普遍存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储备现象。有限的课堂时间应集中呈现 那些核心知识?如何实现核心知识内化?这是高效课堂着力的首要重心。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
A: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1)重要历史概念 :一般分为史实概念与结论概念。
古代中国 史实概念
分封制、宗法制、三公九卿制、皇帝制度、郡县制、刺史制、郡国并行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 内阁制、军机处等
结论概念 神权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等
近代中国 史实概念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总理衙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七七事变、抗日战争、重庆谈判等
结论概念
天朝上国、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扶清灭洋”“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B
A: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3)重大历史趋势:
从中外政治角度看:中国古代从“家国一体”的贵族政治体制向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的演变趋势; 近代中国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的历史趋势;近代西方代议制政体确立和完善的历史趋势;现代中国外交不断成熟、 逐步走向多边外交的历史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化走向多极化的趋势等。
从中外经济角度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发展趋势;手工业、商业从政府严格控制到逐渐放松的历史趋势; 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趋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趋势;近代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从自由资本主义政策到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等。
从中外思想文化角度看:儒学地位的演变趋势;西方人文精神的演变趋势;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等。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
A:突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干知识
(5)重要历史阶段特征:
某一历史阶段相关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的重新整合,以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历史知识 系统。历史阶段特征既可以作为学科知识来掌握,又可以上升为一种方法论,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31.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 “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 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 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一)聚焦高考“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内容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
B:关注历史课程知识(适当延伸模块)
关注与大学课程重点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或是学术界争论比较热和史学科研中 的最新成果,或者是超越教材的片面观点;或者作为历史学科研究所应具备的史 学素养;或是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等。
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拓展上述知识,让学生有一定预设性认知。应对高考试题 “不拘一格”的各类史料信息呈现趋势,减轻学生可能出现的应试心态波动。
近年来,中国田野考古对史前文明的考古成 就突出,相关的学术信息可以介绍。历史文化认 同意识下的统筹内容。
以陕西神木的“石峁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新考古 等史学研究为信息载体,了解山西“陶寺文化遗址”、浙江“ 良渚文化遗址”等中国史前文明相关知识常识,引领学生接触 拓展知识视野,形成基本的认知铺垫,有助学生理解和合理解
读各类新情景材料。
2.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
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A、能够获取和解读信息
C、能够描述和阐释事物
B、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
D、能够论证和探讨问题
一线教师面对的学情:学生对历史学习反馈的 “诉求与困惑”?
A、能够获取和解读信息这是历史学科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包括三个层次:理解试
题提供的历史图文材料和考试 (历史审题);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 有效信息(提取 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B、能够调动和运用知识就是在已有的知识储备中甄选出合适的知识,并将其组 织、运用到解答问题中的过程。它通常表现为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要求结合起来,对所 学知识重新组织,是迁移知识、史论结合能力的培养。 “调动和运用知识”是高考命题 考查的核心能力。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 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 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 ,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知识准确调动与运用离不开准确的历史概念
C、能够描述和阐释事物分为“描述事物”和“阐释事物”两个方面。首先,描述历史事物,准确 解释其特征;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历史问题的实质;最后,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步 骤,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历史学科语言完整地描述和阐述历史问题。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是
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审题、解题能力的关键。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D、能够论证和探讨问题主要包括: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是前 面三个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在非选择题中大量呈现,是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的 前提,以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为平台,综合论证和探究运用。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 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 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 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卫所,明代常备军军事组织。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所,屯驻军队,若干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卫下设所。 卫所集中分布区城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
图5 明万历年间疆域示意图(局部)
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集中分布的理由。
(要求:只需标示出明代卫所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内容:“一核、四层、四翼”
其中“四层”具体回答“考什么”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2.考察学生关键能力;
3.考察学生学科素养;4.考察学生核心价值;
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养成的学科素养;
知识不再为识记与识记后的运用,指向知识的意义化, 落实在借助知识实现 个人素养的发展;
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 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高考改革专家谈“课改观”
3.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 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 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 ,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3.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例:宋明理学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北宋产生、南宋成熟、明趋向僵化、明清质疑与发展等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背景分析;
经典文献、社会习俗、建筑和生活用具等物化的现象呈现与解读;
理学:儒学吸纳释道完善理论构建,走向哲理性、世俗性的思想体系;
评价与影响:价值观、国家意识、民族性格、文化习俗影响等;
在常规课堂中,历史核心概念落地,相关双边活动往往是依托素养理念设计,完 成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等精准解读。
3.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于唯物史观素养的水平分层
例:唯物史观素养水平分层理解
能够知道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知道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 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
能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和 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解和运用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史论结合、实事求是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课堂教学常规中强化素养培养,在唯物史观素养引领下学生完 成了历史现象的分析和评价
关于时空观念素养水平分层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关于“史料实证”素养的水平分层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论从史出”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原则,规避过度解读
高考经典示范性真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关于“历史解释”素养的水平分层
历史学科素养——“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 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
、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
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28.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 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 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 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 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
,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
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 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7分)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 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
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Ⅲ卷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说不准 不太赞同 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61.1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1.8 34.9 20.8 改革虽然有风险, 但比吃 大锅饭强 45.4 29.2 l7.5 5.0 2.6 富贵贫贱是命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 去乡镇企业 工作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 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 你 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1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表 1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单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 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关于“家国情怀”素养的水平分层解读
2020年绵阳一诊
24.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 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公里,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 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这 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
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 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课堂教学高度关注“四史”教学,引导学生确立对中国文化, 近代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认同意识和自信意识。
主干知识概念的解读仅仅是教学行为的起点;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思维模式才是教学行为的终点;
历史知识本身的素养化处理是学科知识观的新面貌;
依托近年高考和诊断性试题为载体,开展常规教学学科素养水 平分层能力训练;
细化和实施学科素养分层培养对课堂教学意义重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核心内容:“一核、四层、四翼”
其中“四层”具体回答“考什么”:
1.考察学生必备知识;2.考察学生关键能力;
3.考察学生学科素养;4.考察学生核心价值;
4、考查学生的核心价值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对祖国的成就和文 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从历史角度看,中国五千 年文明和世界史上蕴含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主干知识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操;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利益和统一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 族独立与富强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等。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
二、聚焦高考“考什么”,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题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 考历史学科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 和政治使命。
国家与民族认同
人文精神
文化和理论自信 科学创新精神
追求公平正义 公民责任意识 团结与合作精神
一、 研读国家高考纲领文件,打造历史高效课堂意识
二、 聚焦高考在“考什么”, 夯实课堂教学着力点 三、把脉高考在“怎么考”,明确课堂教学发力点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于“怎么考” 的阐释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 基础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 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 格素养。
.“ 综合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 多角 度观察、思考,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 应用性”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4 .“ 创新性” 要求主要体现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三、把脉高考“怎么考”,明确课堂教学发力点
课堂教学夯实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完成对知识的体系化、结构化解读,实现 知识向运用性、工具性转型;
高考试卷中“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型,占全卷分值比重已经超过50%,充分说明 思维品质考察成为高考常态化和趋势;
关注学生“逻辑性”“发散性” 思维品质训练,应对高考试题的创新与开放;
试卷类别 题干关键词 试题代码 总计分值
2021年全国甲卷 选择题:说明了、反映了、体现了 24题 28题 30题 32题 33题 35题 24分
2021年全国乙卷 选择题:说明了、反映了、可以看出 24题 26题 27题 32题 34题 35题 24分
2021年全国甲卷 主观题:分析异同原因、概括特征 解析贡献 41题 (1) (2) 47题 (1) 17分
9分
2021年全国乙卷 主观题:概括共同之处或相同点、 简析影响因素 41题 (1)(3) 45题 (1) 47题 (2) 13分
8分
6分
三、把脉高考“怎么考”,明确课堂教学发力点
2021年全国高考两卷的相关数据
1. 深耕“历史解释”素养,促进知识实现体系化和结构化
走进“历史解释”的分类
(1)对各类材料的历史解释进行辨别、阐释、评析、验证能力
(2) 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深耕“历史解释” 落实知识的体系化和结构化
(1)引导学生对各类材料的”历史解释”实施辨别和阐释与评析
A :”辨别”分层解读:
层次1:分辨历史教材中的史实陈述,原因、意义、评价等主观解释, 或兼而有之的表述内容; 层次2:能够分辨所给材料的史实叙述,也能解读出材料中的原因、意义、评价类等主观解
释类的历史信息;
层次3:完成对各类材料的历史解释的区分辨别后, 还能发现这些历史解释与以往所知历史 解释的异同;
例:清军机处
第一层次:能区分历史教材对军机处的史实陈述与原因、评价类主观解释文字信息 第二层次:能解读历史教材对军机处叙述中的原因阐述和评价的材料信息
如:关于军机处设置原因和评价
第三层次:能区分出以前教材和现在教材对军机处的评价异同。
如:先前结论强调其适应君主独裁,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现在增加了其在办理具体事务时实现保密性、高效性的多维度解读
B: 学生对呈现材料的历史解释的”阐释与评析”能力的分层解读:
层次1: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和阐释
层次2: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 层次3: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论从史出阐释和评析
例:教材 “进化论” 传入中国论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层:对历史课本关于严复引入“进化论”开展分析和阐释;
第二层:立足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服务于社会存在”方法论,分析出“进化论”演化为近代英法殖 民国家执行的“达尔文主义”原因与实质,对比康梁等维新派则用之服务于中国救亡图存的改革舆 论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层:“论从史出”用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炮舰政策,维新变法理论开展评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2)训练学生提出自己的历史解释的能力
学生提出“自己”历史解释的三个层次
层次1:能够对所学内容中的历史结论加以分析 层次2:对个别或系列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 层次3:能够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 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 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 以论。(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理清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去知识的“平面化”,建构起“立体化” 综合性知识
后,注意引导和规范学生语言文字表述的“要点化、逻辑化、序号化”呈现方式与书写习惯;
2. 关注知识的实用性意义,打造知识的运用性、工具性功能
课堂教学中各类培养是有价值取向的,纯粹完成知识的掌 握不具有完备意义,它必须实现意义化才能适应高考选拔性考 试水平,才能满足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形成的定位。
例: 中国传统文化勃兴:诸子百家
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历程进行意义化认识:关注作为中国文化勃兴的里程碑价值, 他对人类社会发展文明成果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构建:儒家文化、法家文化、道家文化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和特点的“染色”,蕴含与中国人的“三观”诸子文化痕迹;
世界历史文化多元性的构建:充实世界文化形成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理解其对全人类 文化历史进程中的影响与贡献,对现实问题的中国智慧;
教学双边活动设计首先应规避对知识“平面化”处理,引导学生塑造
,让知识“立体化”建构后具备综合性、工具性 的功能,便于调动和运用解读相关史料信息。
知识应以一种工具的形式出现,并需要进行意义化的加工与处理
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事实性的知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现象
概念性知识:“皇帝制”“决策方式”“中枢机制的构建” “地方机构设置” “中央与地方关系” 等关联概念
程序性知识:唯物史观角度去认识它是一种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多维度的影响中国社会、影响中国 的传统政治观念 等命题中思考
3. 聚焦思维品质质量,应对高考试题的创新与开放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1卷
28.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 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占比例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
. 1871 年, 巴黎公社建立后, 当时在巴黎的俄国革命者拉甫罗夫说: 这次革命“ 与其他革命迥然不同”, 革命领导者都是“ 无名的人” “ 法国最有名望的人物所不敢做和 不能做成的事情”, 这些普通人却轻而易举地做成了。据此可知, 巴黎公社
A. 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C. 体现工人政权鲜明特征 D. 深受俄国革命的影响
逻辑性缺乏表现:主体被偷换;过度解读;先入为主;因果倒置;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
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品质”
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培养“发散性思维品质”实现学生对历史事 件的全面解读
例:立足《史记》和《竹书纪年》文献史料,探究是否存在“禅让 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1)结合所学探究两部史籍对该部分历史的叙述大相径庭的原因?
(2)关于两部史籍大相径庭记录的其他因素还有哪些?
例:如何看待和评价有关“儒家文化”的系列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近现代“百变孔子”现象?
立足儒家文化看待中国家风个性化与共性化特点
4. 讲授常规解题模式,积累经典解题 “思维路径”
准确完成题干分析,依据题干要求获取和解读试题材料(文字型、数据表 格型、图片型、历史地图类等)的有效信息;
在时空背景引领下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将解读的史料信息与所学历史知 识建构起相关逻辑关系;
立足唯物史观为指导,秉承史料实证意识分析和解读史料中的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等;
学会运用整体与局部、延续与变化、统一与多样的视角,用规范的学科语 言完成题干问题的历史阐释。
历史主观题的基本思维路径
解读和分析表格类材料的思维路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