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7 06:1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
古印度、古中国(甲骨文、青铜器)
一、古代埃及
时间:
河流:
文明代表:
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
尼罗河
太阳历
象形文字
金字塔
——古巴比伦
二、古代两河流域
时间:
河流:
文明代表:
约公元前3500年起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文物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
汉谟拉比
太阳神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是迄今已知______________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世界上第一部
三、古代印度
时间:
河流:
文明代表:
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
印度河、恒河
种姓制度
佛教
梵 天
婆罗门(第一等级)
吠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
佛教:
时间:
创立者:
教义:
外传:
公元前6世纪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
乔达摩·悉达多
向北:中国等
向南:南亚
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
尼罗河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印度河
黄河
长江

古希腊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不同地理环境造就了亚非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为主。
古希腊罗马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海上贸易和工商业发达。由此可见,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
古罗马
第四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
一、希腊城邦
1、地理位置(欧洲、爱琴海地区)
2、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4、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高峰: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元前5世纪)
2、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3、特点: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内部平等、轮番而治
4、评价:(积极性+局限性)
(1)积极性
①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对当时)
②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对后世)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2)局限性
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成年男性公民,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利,其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
②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放纵和国家权力的滥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三、亚历山大东征
1、时间:公元前4世纪
2、扩张:击败波斯,进入埃及,回师两河,灭波斯,最远到印度
3、疆域 :地跨欧、亚、非三洲
4、影响:消极+积极
(1)消极性: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2)积极性:
①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②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③亚历山大在帝国境内建造了几十座新城,这些城市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
第五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六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希腊
文学:《荷马史诗》
罗马
雕塑:宙斯像、《掷铁饼者》
历法:儒略历(公历的缘起)
建筑:帕特农神庙
建筑: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万神庙、凯旋门等
哲学: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法学:《十二铜表法》、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欧洲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以及基督教的重大影响。
欧洲的封建时代:指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约从公元476年到1640年之间一千年来的欧洲历史。这个时期的欧洲,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又称“中世纪”。
第七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
发展:查理曼帝国
传播(意义):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诞生: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由耶稣创立
建立:481年克洛维建立
时间:8世纪前期
影响:①封臣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的关系形成;②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内容: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形成:800年,教皇为查理一世加冕
改革:
分裂:843年,帝国一分为三,形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基督教的兴起
信仰
西欧庄园
形成:
9世纪开始流行,大约到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概况
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法庭:
(司法权)
居民: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土地:
领主的“自营地”
佃户的“份地”
“共用地”——林地、荒地等
耕地
主持:领主或他的管家
特点: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开庭时间和地点
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作用:
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维护领主的利益
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
惩罚手段:罚款
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城市兴起
时间:10世纪开始
大学兴起
类型:
课程:
影响:
时间:12世纪
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由农民转变)
自治:
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实现方式: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等手段取得“特许状”)
形成了市民阶层,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银行家)
大学有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法学、医学和神学)
意义: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第十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
发展: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
成就
内容:
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灭亡:
组织者:查士丁尼一世
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会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影响: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古代日本
幕府统治
时间:646年开始
日本统一: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实行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
大化改新
人物:孝德天皇
内容
性质: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特点:
建立: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日本由此进入近七百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政治:
经济:
影响:形成武士道
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权力凌驾于天皇之上。
第12课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化过渡的表现: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封建君主要加强王权,反对教权,天主教会受到挑战。
(3)思想上:文艺复兴运动冲击天主教会的统治。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
垦殖运动的发展
社会发展
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
富裕农民成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农村)
推 动
租地农场的出现
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集中
市民阶层形成(城市)
资本主义萌芽
新的
阶级力量
文艺复兴运动
思想文化
促 进
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
代表人物与成就
开始时间:14世纪中叶
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产生
发源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影响:课本P66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方式: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达·芬奇:《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实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14课
新航路开辟
1.原因:
2.条件:
3.过程
4.影响:
(1)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2)达·伽马(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4)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葡萄牙(向东)
西班牙(向西)
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
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西、葡王室的支持;航海家敢于冒险。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开始确立;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5课
第16课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是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方式,其任务是用暴力的方式推翻旧制度,让资产阶级走上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领导者是资产阶级。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经过
结果: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始: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
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复辟,进行疯狂地反攻倒算
高潮:1649 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第17课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根本 原因 导火线 经过 巩固 性质 历史意义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波士顿倾茶事件 1.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诞生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6.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建立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 资产阶级革命。 对美国:
实现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对世界:
对以后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1.理论准备:启蒙运动
2.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4.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5、法律文件:《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
6、继续发展: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7、革命高潮:罗伯斯庇尔掌权
8、大革命的意义(摧毁了……,传播了……,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1、1799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内外政策: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对外:发动战争;
4、1814年被迫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革命 时间 根本原因 导火线 开始 主要 领导者 颁布文献 确立的政治制度 性质 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光荣革命”) 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都是 资产 阶级 革命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法国大革命 1789年开始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 《独立宣言》 联邦制共和国 民族解放 运动 实现国家独立
第七单元
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
开始国家:
开始领域:
开始标志:
主要标志: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英国
棉纺织业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交通运输领域:
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
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意义:
特点: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
起草人:
意义: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第一国际
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