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烛之武退秦师》复习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起因
发展
高潮
结局
秦晋围郑
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
临危受命
夜缒出城
劝退秦师
秦晋退兵
课文脉络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二十四史”(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史书体例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袁枢。
如: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通 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朝代史实的史书。
如:《史记》。
断代史:只记述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均属此体。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夫晋,何厌之有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失其所与,不知
已,通“矣”,语气词,了。
共,通“供”,供给。
厌,通“餍”,满足。
阙,通“缺”,侵损,削减。
说,通“悦”,高兴。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且贰于楚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动词,从属二主。
今:数词,“二”的大写。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今有急而求子
越国以鄙远
亦去之(/距离)
古:您,对人的敬称。
今:儿子。
古:边远的地方。
今: (见闻)浅薄;(品质)恶劣。
古:离开。
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词类活用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与郑人盟
既东封郑
阙秦以利晋
越国以鄙远
名→状,在晚上
名→状,在早上,在晚上
名→状,在东边
名→动,驻扎
名→动,结盟,订立同盟
封:疆界。名→使动,使……成为疆界
利:利益,好处。名→使动,使……得利
鄙:边邑。名→意动,把……当作边邑
⑨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⑩ 若不阙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共其乏困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邻之厚,君之薄也
且贰于楚也
动→名,恩惠
动→使动,使……削减
动→使动,使……灭亡
动→使动,使……退却
形→名,远地
形→名,缺少的东西
形→动,损害
形→动,变雄厚;形→动,变薄弱
数→动,从属二主
特殊句式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夫晋,何厌之有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
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判断句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省略句
重要虚词
以
以其无礼于晋
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因为
介词,拿,用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顺承
介词,把
而
今急而求子
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朝济而夕设版焉
连词,表顺承,才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焉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于之
兼词,于此
代词,之
疑问代词,哪里
疑问代词,哪里
疑问代词,为什么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啊
其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代词,指代“行李”
代词,指代“那件事”
代词,自己的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之
子犯请击之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
夫晋,何厌之有
辍耕之垄上
代词,他们,指秦军
结构助词,的
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动词,往、到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