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0:0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他们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利用同义词理解词语。2.通过朗读和体验性演说多角度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有亲近自然、探索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课文中天然的指南针具体指什么,他们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新方法——利用同义词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 系辞下》释义:天地最伟大的品德,在于生养万物。大自然像慈祥的母亲,生养这万物,他也是一位智者,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将告诉我们一些在野外迷了路时辨别方向方法,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齐读。释题:“要是”是什么意思 (就是假如、如果)像这样用近义词既理解了词意又积累了词语,真是一举两得!要是用在写作中,就能让你的语言富有变化而更丰富。(设计意图:以国学经典导入课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解读课题,通过给“要是”换近义词由旧知引向新知。)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圈出来。
1.学习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假设的语气)可千万别慌张,(动作)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2.指导朗读,理解“慌张、辨别”
3.为什么不用慌张?课文还有一个小节在表达上与这一小节相似,他是......像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首位呼应。
过度:是啊,大自然是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但是粗心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不了他,需要我们?(细细观察 多多去想)
(设计意图:指导朗读,初步了解前后呼应的构篇方式,深入学词理解词意的方法。)4.学习2-5小节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快速课文2-5小节,找一找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用笔圈出来。(1)学生汇报。贴图(太阳、北极星、大树、沟渠里的积雪)(相机理解沟渠)(2)语言训练:(用关联词说话)
有......有......有......还有......。......都是......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提取文章的信息,找出天然的指南针,引导学生明确提取信息要精准,并进行说话训练。)
(三)品读探究
情境(一):一天中午,骄阳似火,森林救援队接到电话,一只梅花鹿迷了路,需要我们的帮助。爱观察会思考的你会找谁来帮忙?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小节。学生交流:会为你指引方向,中午的时候,他在,地上的树影 。(你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要是小鹿在早晨或者傍晚迷了路,可怎么办?相机出示词语: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师:你表达的可真清楚啊。(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真是一位贴心的向导,谢谢你的指引。)课堂微累积:师:是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按照这样的轨迹运转,所以文中把太阳比作(忠实的向导)忠实——忠诚 向导——导游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帮助小鹿的过程中学会将课文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明确太阳是怎样指路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和积累。在积累的处理上渗透思维的训练。)
情境(二)叮铃铃,电话又响了,原来森林中还有其他小动物也迷路了,他们是在黑夜里乱闯的长颈鹿,迷失雨中的猴子,还有困在雪山上的小熊。你愿意做小小就难员,去解救他们吗?
总结:( )在( )时候为( )指路。
分组确定要救助的小动物。
自读课文用“你好,来为你指引方向......”的句式来送小动物回家。
学生汇报展示:(相机出示诗文小节难点)
◆北极星:1. 学生反馈。通过大屏展示寻找北极星的方法。2.学习“盏” (戔,“淺”) (皿,盛器),表示浅底盛器。造字本义:名词,浅而小的杯子。课文中做量词。
3.朗读第三小节。◆大树:1.相机理解“稠、稀”
(1)稠和稀是一组反义词,通过观察大树讲解“稀”的意思,学生猜测“稠”的意思。(2)稠和稀是形声字。古时候用栽种禾苗的距离来表示稠和稀,所以都是禾木旁,出示字源:禾苗栽种的疏朗为稀。如:稀少月明星稀禾苗栽种的多而密为稠。如:稠密◆沟渠的积雪:通过演示沟渠里的积雪的融化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明白:融化得( 慢 )的一面是南,融化的( 快 )的一面是北。(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学生扮演小小就难员,通过分组自主解决问题,帮助迷路的动物回家。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相机解决重难点——动画演示如何找到北极星,渗透汉字“盏”的文化,利用反义词理解“稠”的意思,通过动画演示明白沟渠里的积雪到底怎样指路。)
课堂活动:提升训练“这些指南针是怎样指路的”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一人扮演迷路的小动物,其他三人自主选择扮演一种天然的指南针,进行指路练习。(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称的转换)1.小组活动展示。2.自由问答。(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提升训练,引导学生转换人称复述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四)拓展练习
师:除了太阳、......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
1.学生反馈。2.教师补充资料。出示图片,了解更多天然的指南针。(年轮:年轮较密的一端为北方,反之为南方。)(青苔:当我们翻动石头时,有青苔的一边为北方,反之为南方。因为北少阳光照射。)
3.结合刚才所学,续编诗歌。
(设计意图:在经过了读书、看图片、品读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指南针由陌生——熟悉——兴趣很浓,孩子们迫切想知道大自然还有哪些指南针,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从课内走向课外,设计一个说话训练,要学生仿写,这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再次回归文本,再读书的过程,孩子将心中蕴函的所有感情,尽情释放出来,大自然已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五)布置作业
1.将今天学到的辨别方向的方法讲给父母听。
2.搜集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希望我们能更多的亲近自然,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探索发现自然的奥秘。
(设计意图: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教材向外延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