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自相矛盾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
一、课内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C.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D.或曰(或者)
请用“/”标出句子的停顿处并写出它的意思。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断4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楚人自认为他的矛______,他的盾_____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_____。(前两空用 原文语句)
如果你是这位楚国人,该如何推销自己的“矛”和“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相矛盾”已演变成一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现实生活中,你见过类似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cí):祭祀。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③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④固:本来,原来。⑤子:对人的尊称,您。 ⑥ 安能:怎么能;哪能。⑦遂:于是;就。⑧亡:丢失,失去。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赐其舍人卮酒 赐:赏给 B.舍人相谓曰 相:互相
C.一人饮之有余 余:剩余 D.终亡其酒 亡:死亡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舍人相谓曰
翻译: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B.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翻译: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C.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翻译:“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D.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认为蛇有脚的那个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3.于物无不陷也 物莫能陷也 因为他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4.卖矛的时候,可将自己的矛和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矛的锋利,也能证明自己的盾坚固。
5.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刚刚还在劝别人要守信,自己却不完成承诺别人的事。
【解析】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个人被问的哑口无言。什么矛都刺不穿的盾和什么东西都能刺穿的矛,不能同时出现。
1.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或曰:有人问他。或:有人。
2.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和句子的理解。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矛都刺不穿的盾和什么东西都能刺穿的矛,不能同时出现。故正确的句子停顿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可知,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前后矛盾,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
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言之成理即可,但要避免“自相矛盾”。
示例:卖矛的时候,可将自己的矛和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矛的锋利,也能证明自己的盾坚固。
5.本题考查了对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的理解。
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而被世人笑话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写一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即可。
6.D
7.D
8.那些不顾客观需要,自作聪明而凭主观设想,做些脱离实际的事,不但徒劳无益,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
【解析】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选项D终亡其酒:最终失掉了那壶酒。亡:丢失。
7.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选项D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8.考查对寓言表达道理的理解,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分析。《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实际,不要卖弄聪明、节外生技。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