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22.5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题,每题2分,共计 5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边图片中分别是“走”字的在中国甲骨文埃及象形字、苏美尔楔形文字中的写法。由此可见
A.世界文明同宗同源
B.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明在交流中发展传承
2.希腊史学家汉森认为:“城邦首要的不是物质的东西的组合,如领土、领空、领海,它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公民也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或者所属,甚至不仅仅是一种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的承载者,而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参与相应的(政治)活动的人才配享公民之名。”该学者意在强调
A.城邦生活缺乏法律基础
B.公民人权高于国家主权
C.职能缺失影响国家稳定
D.城邦建设有赖民主实践
3.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不分宗教畛城,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这体现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A.融合与吸收B.交流与改造
C.模仿与超越D.传承与复兴
4.达·芬奇的《绘画论》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绘画理论,提倡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另一部分是绘画的基础科学内容,包括透视、解剖、动植物、风景等各种题材的说明。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重现古希腊文化
B.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
C.艺术家对工业污染的反思
D.绘画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5.表1中的现象可用于研究
A.新航路开辟的背景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必要性D.世界市场的形成
6.异域的糖、咖啡茶、巧克力,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
A.近代物种交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B.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C.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D.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7.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冲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表2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8.路德教认为,“上帝所允许的唯一生产方式,并不是要人们经过苦修禁欲主义来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成自己在现实中所处的地位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这可以算是他的天职”。该思想
A.摆脱了天主教会思想的长期束缚B.体现了新教派对职业劳动的认可
C.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9.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
(1)开通大洋航道后,欧洲从海外掠取巨大财富,刺激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2)欧洲找回了古典时代的知识,城市开设许多大学;一群新的知识分子主张无论人类或个别的个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决定其命运。 (3)各地势力不甘承受神圣罗马帝国的霸权,寻求自主机会。
图2
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A.地理大发现影响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C.启蒙时代与大革命的来临D.文艺复兴引发科学革命
10.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 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否定神学世界观B.强调人性尊严
C.尊重知识的力量D.彰显理性精神
11.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 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启蒙思想的传播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15.工业生产使分工、协作和生产社会化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工业化以此为基础展开,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等社会化联系的广泛发展及生产技术向世界扩散,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范围扩大到世界范围,这反映了近代科技发展促进了
A.资本主义的拓展B.世界市场的形成
C.生产的社会化分工D.社会关系的变化
16.美国1787年宪法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19 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A.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B.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C.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D.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17.19纪末,欧洲主要列强都制定了侵略非洲的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法国要从西非的佛得角向东非的索马里扩张;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些计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加剧B.三国达成了瓜分非洲的协议
C.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D.形成了针对非洲的殖民体系
18.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将启蒙理性变为现实B.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启蒙思想
C.人们对启蒙理想的幻灭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
19.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A.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古老的亚洲已经觉醒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
20.图3为近代某一时段欧洲国际关系大事记:
1873年,俄国、德国、奥匈帝国结成“三皇同盟”,规定一旦发生他国进攻的危险时,三国必须商定“共同的行动办法”。 1882年,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缔结同盟条约,保证三国在未来的战争中相互援助。 1894年,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约;1904年、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结军事协约。 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集团。
据此可知,当时
A.德国成为国家矛盾的焦点B.军事同盟关系可靠性降低
C.各国间利益冲突尖锐复杂D.欧洲陷入两大阵营的对峙
21.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伟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古怪’的俄国人开始的……应当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这说明,俄国革命
A.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D.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
22.1921年5月,苏俄与德国签署贸易协议,1922年4月,两国又签订了《拉巴洛协定》。根据协议,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经贸关系,相互放弃战争赔偿。苏俄的这一举措意在
A.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B.集中力量解决国内战争
C.引进德国技术加快工业化建设D.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23.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条约的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第四款规定,各缔约国“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以上条款签署的目的是
A.废除德、奥在华租借和侵略特权B.维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C.纠正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侵犯D.取消日本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各项特权
24.图4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B.美国通过贷款方式转嫁经济危机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动摇D.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向美苏两极转变
25.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据此可知,甘地的经济思想是
A.通过民众团结和经济自主争取独立B.排斥西方制度强调民族独立意识觉醒
C.以西方物质文明为基础发展传统经济D.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7分,28题17分,共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城市有自己的法庭和武装,有权宣战、媾和。城市通过选举产生的市长、法官等管理人员,行使行政、司法财政大权。……
——据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中世纪庄园土地的类型,并概述庄园的性质。(4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是中世纪晚期逐渐发展为现代社会的胚细胞”的理解。(6分)
2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代用币的浪潮席卷英国,一时间涌现出各式各样的代用币。和法定货币的硬币最大的不同是:代用币通常由非官方的团体、组织和个人发行,流通和使用范围有限; 法定货币则由政府机构发。当时最小的法定硬币是银质的半便士(half penny),这种银币太小、不便携带,用于日常交易却又价值过高。
序号 代用币 说明
甲 托马斯·斯宾塞(Thomas Spencer) 1750年生于纽卡斯尔,20多岁时就热衷于政治活动。他不满于社会不公平现状,斯宾塞制作了很多种代用币宣传他的思想。
乙 韦奇伍德在1786年设计了一枚反对奴隶贸易的代用币。这枚币的正面是一个作祈求状的黑奴,手脚被铁链锁着,环绕文字“我难道不是人和兄弟吗”(Am I not a man and a brother)。 背面是两只握紧的手。
丙 1813年谢菲尔德的罗斯科地方发行的代用币,正面图案是高大的厂房和冒着浓烟的烟囱。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代用币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简要说明。(要求:历史信息准确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说明。)
28.(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5月28日公社最后据点被攻陷,起义失败。
材料一 位于巴黎东部的公社社员墙。 最后一批巴黎公社战士曾被敌人围困在此,全部壮烈牺牲。弹孔深深地楔进墙中,墙上大理石板刻有两行法文字:“纪念公社死难者1871年5月21日—28日”。
材料二 1971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布的巴黎公社100周年纪念邮票。
材料三 第3号:各区每二万居民或余数超过一万者,得推选委员一名。
第28号:市政委员会是一个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的机构,是置于公民不断监督下工作的。
第44号: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选自起义期间巴黎公社政权颁布的公告
材料四 一月二十九日(1871年3月19日)闻巴里(即巴黎)有乱。
四月初五日(5月23日)早饭后进城……遥见山上红旗四五枝,锐炮之声甚密,盖乱民尚有五万余,聚集一隅。
四月初十日(5月28日)巴里已一律肃清。
——《随轺笔记》(清朝官员高从望出洋考察的日记。他曾于1871年1月抵达法国,5月23日进入巴黎城)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巴黎公社”具有哪些史料价值。2021一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2
8
10
答案
B
D
B
D
B
B
D
题号
11
12
13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二、非选择题。
26.(16分)
(1)土地类型: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
庄园性质: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4分)》
(2)社会特征: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制)王
权弱化,国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裂: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6分)
(3)促使封建庄园经济瓦解:有利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推动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王权强化和国家的统一: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为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
断,促使大学兴起:推动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任答三点
6分)》
27.(17分)
能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代用币浪潮出现的角度进行作答;(3分)
能结合所学知识对代用币图案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说明,(即包含代用币所折射的历
史现象及其说明);(12分)
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认识。(2分)
答案示例:
英国工业革命使商品经济迅速繁荣,对小额硬币需求量增加,但小额货币不便携带,却又
价值过高,故代用币出现,以弥补法定货币的不足(4分);甲中代用币中手脚被束缚的
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革命所带社会贫富分化加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斯宾塞用代
用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不公的现状的不满,代用币成为了活动家们宣传政治理念的工具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1页(共2页)
(4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及劳动力需要日益增多,但黑人奴隶
贸易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加剧,同时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要求废除黑奴贸
易的呼声不断高涨,出现了反对奴隶贸易的代用币(4分)。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
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代用币中出
现了烟囱及厂房这些代表着工业革命成果的图案(4分)。
代用币的出现折射了近代工业发展及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时代的产物
(2分)。(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即可)
28.(17分)
材料一是巴黎东部的公社社员墙,有弹孔及大理石板上的刻文,是实物史料。是巴黎公
社起义的遗址,其承载的历史信息是真实的,可以作为研究巴黎公社起义过程的史料,具
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分)
材料二是1971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布的巴黎公社100周年纪念邮票,属
于图像史料。是后人为纪念巴黎公社而作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无法作为
研究巴黎公社的直接材料。(4分)
材料三是起义期间巴黎公社政权颁布的公告,属于文献史料。其中有市政委员会机构的
产生方式等,可以为研究巴黎公社政权建设提供直接材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4分)
材料四是清朝官员高从望出洋考察的日记,属于文献史料。其写于巴黎公社时期,作者
亲历巴黎公社的起义部分经过,记载有3月有乱、5月28日巴里已一律肃清等信息,对于
研究巴黎公社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由于受到时代、阶级和个人局限,需与其
他史料佐证,谨慎使用。(5分)(其中信息1分,史料类型1分,史料价值2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