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字伯玉。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军事边防很有些远见。
拾遗: 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攸宜不允。
写作背景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武则天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燕昭王为广招贤士而建的幽州台,极度苦闷忧愤,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燕昭王执政后,励精图治,为了使燕国逐渐强大,建黄金台,置金于台上,广招贤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时空背景
涕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过去。
后:未来。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诗
歌
解
读
诗意: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突出时间绵长,一去不返。表达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指眼泪。
诗意: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空间的辽阔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指眼泪。
空间的辽阔
在无限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所以面对此景,诗人心生感慨,悲伤落泪。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粗笔勾勒,凸现宇宙天地的浩茫宽广和古今人事的沧桑易变。
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之情。
直抒胸臆
体会意境,明确哲理
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表明了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诗人的孤独渺小。
体会意境,明确哲理
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
蕴含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哲理。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所引起的感慨,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苦闷和寂寞。
主
题
概
括
1、写空间的广阔无垠,描诗人孤寂苦闷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人抚今追昔,深刻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当堂检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和孤寂,以及对英明君王的渴盼
3.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写作背景
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这一年王安石二十九岁。
闻:听说。
千寻:极言塔高。形容高耸。
诗
歌
解
读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
夸张
写景
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写山上古塔之高,写明自己立足点很高。“闻说”这一虚词表明这是诗人想象中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奠定了全诗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浮云:暗喻奸邪的小人。
缘 :因为。
眼: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议论抒情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政治的最高决策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
浮云:暗喻奸邪的小人。
缘 :因为。
眼: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意: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议论抒情
最高层:最高处。比喻政治的最高决策层。也指诗人的雄心壮志及其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人生态度。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主
题
概
括
1、《登飞来峰》中,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诗人的远大志向,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想象中所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