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2、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3、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气温的测定,主要使学生明确气温观测的方法和重要性。第二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时间变化的长短不同,有日、月、年变化,通过实际的计算,使学生明确三者计算的方法一致,看到的各图中的气温是平均值的连线。对于时间变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使学生明确太阳是气温的来源。对于热温寒三带气温特征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从低纬到高纬,由热到冷,各种气温特点的描述有规律及差异,为后面学习世界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内容打基础。第三个环节是分析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因为学生已经学过等高线,所以并不难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使纷乱的内容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教给学生“从整体到局部” 的读图方法。同时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思维的互相激发,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设计相关的反馈题。总之,在这一节课中注意了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注意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指导。每一部分绘图、读图、用图都是学生活动在先,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虽然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但是需要学生明确其规律,而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是解决等温线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最重要的部分是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气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学生虽亲身体验,但是如果将这些实际体验上升到理论规律,对学生而言还需一个过程,尤其是像海洋与陆地的气温变化对比。对于气温的分布规律尤其是在世界气温分布图上总结这些规律,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不容易理解,最重要的是对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的探讨,为了避免单纯的灌输,可以提出问题,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切忌教师不要直接给结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对比,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提出问题:天气预报中同学们最关系什么? (学生回答)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每天我们都很关注气温,以增减衣服防止着凉感冒,气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
天气预报中要预报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引导学生读课本54页阅读材料内容
出示表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看一看? 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活动:画一画? 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拓展提升
阅读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5)该地是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午? ?? 晨,冬?? 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1和图3.12(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读一读? 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2.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3.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课堂练习:学案36页基础自测1—5题
课堂总结:先引导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老师以提问形式最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