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3-26 21: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比一比哪组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做得好!地形图的判读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二、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海拔与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相对
高度海拔1、海拔高,地面起伏 一定大吗?请您分析说明3、地面崎岖不平一般是指什么高度?或地面起伏小,海拔一定低吗?等高线是如何绘制出来的总结探究1、什么是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2、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你能说说步骤吗?由此及彼新发现1、你能说出什么是等深线吗?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2、观察刚才我们制作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或你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你发现等高线的稀疏和密集与山坡的陡缓有何关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判读练习五种地形的识别 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1000 米以上的地形区 高原: 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山地: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丘陵: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盆地: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平原:1000米以上500米以上200-500米200米以下较平坦崎岖中间低、四周高较平坦崎岖地形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