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透镜的应用
利珀希是荷兰的一个眼镜制造商。有一天,他外出办事,好奇的孩子趁他不在,偷偷地拿着他的那
些宝贝透镜玩了起来。玩呀,玩呀,最后当孩子把两块透镜放在眼前,一块离眼近一块离眼远时,惊讶
地发现:远处原来看不清的东西竟然变得又大又近了!利珀希回到店铺时,孩子马上把自己的这一发现
告诉了他。利珀希挑选了一根金属管,把透镜安装在管子两端适宜的位置上。于是,世界上第一个望远
镜诞生了,利珀希把它称为“视管”。1612年,意大利红衣主教的书记爱奥亚尼斯狄
米西亚尼建议用“望远镜”来称呼利珀希的发明。
那个年代,荷兰正在进行着一场反抗西班牙的独立战争,已经苦战了整整四十
年。爱国的利珀希把自己发明的望远镜献给了荷兰政府,荷兰海军使用了这些望远镜
后,能在西班牙人发现他们之前就发现敌人,提前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把握住了战
争的主动权,使得荷兰最终赢得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独立战争。
课前小创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C.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都能会聚于一点
D,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3.图甲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5cm刻度处时()
1
a
b
(c)
A.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70~8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
B.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大于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
C.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d)图
D.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4.李艳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cm时,在距透镜15cm的光屏上
找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则光屏上()
A.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像
B.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D.不一定是实像
初二物理秋季课程
5.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
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
T中W
变,请你根据所学知道回答下列问题。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
(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刻度线外,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选填放大
或缩小)、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
(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4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正立
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
镜。
知识点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
1.照相机、
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平镜
成像图示
快
像的性质
倒立、
的实像
倒立、
的实像
的虚像
物与像的
在透镜的两侧
在透镜的两侧
在透镜的同侧
位置
(1)拍摄近处的景物时,
(1)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减小投
(1)使像变大:让放大镜与
镜头应该往前伸,即增大
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增
物体间的距离适当增大
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大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些:
使用
(2)拍摄远处的景物时,
(2)使屏幕上的像变小:增大投
(2)使像变小:让放大镜与
镜头应该往后缩,即减小
影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减
物体间的距离适当减小一
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小屏幕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些;
2.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成像在光屏上,能用眼睛观察到,能
物
丈像
使胶片感光,如图所示。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成的都是实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虚像(放大)
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接收。放大镜、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都是虚
像。
焦点物体
点第 11 讲 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
课前小测
1.C 2.A 3.B 4.B 5.A
知识点 1
例 1.D
知识点 2
例 1.D 例 2.C
知识点 3
例 1.A 例 2.D 例 3、略
知识点 4
例 1.A
例 2.(1)40 (2)不能 (3)变小
知识点 5
例 1.A 例 2.B
课堂闯关
1.A 2.D 3.A 4.C 5.A
6.(1) (2)
自我挑战
1.A 2.B 3.A
1
第 12 讲 平面镜成像
课前小测
1.B 2.C 3.C 4.D 5.A
知识点 1
例 1.(1)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平面镜成像中,物和像等大;
(3)玻璃板与桌面没有垂直;(4)不通过;没有;(5)较暗;不变
知识点 2
例 1.C 例 2.D 例 3.C 例 4、D 例 5、B 例 6、略
知识点 3
例 1.C 例 2.②③④; ⑥ ;①⑤⑦
课堂闯关
1.C 2.D 3.C 4.C 5.C 6.C 7.C
8.(1)位置;(2)大小相等;(3)M;(4)玻璃板太厚;(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
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6)C
自我挑战
1.C 2.D 3.D
第 13 讲 光的折射与散射
课前小测
1.B 2.D 3.C 4.D 5.C
知识点 1
例 1.B 例 2.C 例 3.C
知识点 2
例 1.D 例 2.B 例 3.B 例 4、B
2
例 5.(1) (2)
知识点 3
例 1.D 例 2.B 例 3.C 例 4、D
知识点 4
例 1.C
例 2.(1)红外线;(2)紫外线
课堂闯关
1.B 2.B 3.C 4.C 5.C 6.B 7、B
8.B 9.(1)色散;(2)不是;(3)遥控器;(4)100 元纸币;
自我挑战
1.C 2.B 3.A
第 14 讲 透镜及透镜成像规律
课前小测
1.B 2.D 3.B 4.A 5.(3)(5);(2)
(4)(7);直线传播
知识点 1
例 1.A 例 2.A 例 3.C 例 4.略
知识点 2
例 1.A 例 2.C 例 3.D 例 4.C 例 5、B
例 5.(1)同一高度;(2)上;右;投影仪(3)有;(4)烛焰放在一倍焦距内 (5)D
课堂闯关
1.D 2.D 3.A 4.C 5、D 6、D 7、A 8、C
9、C 10、A
自我挑战
1.B 2.C 3.B
3
第 15 讲 透镜的应用
课前小测
1.B 2.B 3.D 4.B 5. (1)同一高度;(2)缩小;(3)
放大;倒立;(4)放大
知识点 1
例 1.D 例 2.A 例 3.A 例 4.B 例 5.正立;放大;远
知识点 2
例 1.B 例 2.D
例 3.
例 4.(1)乙;甲;(2)①;②
知识点 3
例 1.D 例 2.D
课堂闯关
1.B 2.A 3.B 4.B 5.凸;实;凹
6.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②
7.(1)10.0 (2)照相机;左;变小; (3)有; (4)远离;发散;前方
自我挑战
1.D 2.A 3.C
第 16 讲 质量与密度
课前小测
1.D 2.A 3.A 4.D
5.(1) (2)
知识点 1
例 1.C 例 2.C 例 3.B 例 4.D
4
知识点 2
例 1.B 例 2.C
知识点 3
例 1.B 例 2.B 例 3.B
例 4.(1)0.82×103kg/m3 (2)2.4×104kg
例 5.(1)5×10-4m3 (2)0.9kg (3)0.8×103kg/m3
课堂闯关
1.A 2.B 3.B 4.B 5.B 6.B 7.B
8.(1)1000g (2)1000cm3 (3)900g
自我挑战
1.A 2.D 3.C 4、C 5、D 6、补充说明:酱油密度 1.15
×103kg/m3 (1)550;632.5;687.5
第 17 讲 密度的测量
课前小测
1.B 2.B 3.ABD 4.D
5.(1)甲 (2)0.9×103 (3)3.6
知识点 1
例 1.C 例 2.C
知识点 2
例 1.C 例 2.A
例 3.(1)DCAB (2)36.4 (3)60;0.44 (4)偏大
课堂闯关
1.C 2.B 3.B 4.D 5.B
6.方案一:(2)m2-m1;(4)(m2-m1)/V1
方案二:(5)(m1-m2)/V
(1)不足:方案一:在步骤(3)中,烧杯中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食用油残留在
烧杯壁
不足:方案二:在步骤(1)中,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将游码归零
(2)二;步骤(1)中,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现将游码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
衡
5
自我挑战
(m2-m0)ρ水
1.(1)左;(2)45g;1.125×103;(3)偏大;(4)
(m1-m0)
2、右;左盘砝码,右盘放物体了;用手拿砝码了;175.6;70;2.51×103,;偏小
第 18 讲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前小测
1、D 2、C 3、D 4、(1)测量前调节平衡螺母;(2)61.8g;(3)
28ml;(4)1.08
(5)先测量烧杯和菜油的总质量,再将菜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最后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知识点 1
1、B 2、A 3、(1)在 0-4℃时,水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 4℃以上,水的
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密度最大
知识点 2
1、C 2、B 3、这个铅球不是用铅做的
课堂闯关
1、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BC
7、空心;空心部分体积为 30cm3 8、(1)该首饰不是纯银的;
(2)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的质量为 105g.
自我挑战
1、C 2、【答案】B 3、【答案】(1)此皇冠不是有纯金制成的;(2)100.5g
4、不符合要求,需要加 500g 的水 5、铁球空心部分体积 65.8;铅球空心部分体积 76.1;
铅球更重一些
6
第 19 讲 期末复习(一)
课前小测
1.A、C 2.D 3.D 4.B 5.C
知识点 1
例 1.C 例 2.C 例 3.8.0cm;0.2m/s
知识点 2
例 1.D 例 2.A 例 3.D 例 4、D
知识点 3
例 1.B 例 2.C 例 3.D
课堂闯关
1.C 2.D 3.B 4.D 5.C 6.A 7.C
8、C 9、A 10、(1)秒表 (2)91℃;(3)题目中 BD 改成 BC
(4)晶体;小于 (5)a;温度不变,持续吸热;小 (6)液化
自我挑战
1.C 2.C 3.A 4.B 5、AC;AD;AB;控制变量
6、2m/s;5m/s;2.9m/s
第 20 讲 期末复习(二)
课前小测
1.D 2.D 3.B 4.D 5.ABC
知识点 1
例 1.B 例 2.C 例 3.B 例 4、D
知识点 2
例 1.B 例 2.B 例 3.C
知识点 3
例 1.C 例 2.D 例 3.D
7
知识点 4
1.B 2.C
知识点 5
1.B 2.C 3. 2.5×10-4 ;0.3;不变 4.(1)左,右;(2)称量时调
节平衡螺母;(3)32;31.2;1.05(4)偏大 5.(1)0.5kg;(2)0.5×10-3 (3)0.8×103
6.空心;100
课堂闯关
1.B 2.B 3.C 4.C 5.A 6.C 7.C
8、A 9、C 10、平衡螺母;BAC;0.9g/cm3 11、2.5g/cm3
自我挑战
1.D 2.C 3.C 4.将 CD 选项改成 1:2 和 2:1;选 D
5、D 6、B 7、(1)该空心砖的平均密度为 1.4×103kg/m3;
(2)生产同种规格的一块空心砖要比一块实心砖节省 1.8kg 材料.
8、7.8g/cm3 9、1×10-4m3;2.5×10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