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第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1-10课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
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
2.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画像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
C.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3.希腊半岛环海、多山、多岛屿,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印度北部是山地,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直接攻击,自成一体,发展稳定,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了( )
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 B.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D.历史传统影响古代社会
4.“领主封臣关系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它有着深刻的经济因素。要解除关系意味着封土必须收回,显然没有重大的理由,封臣不会这样做。”这表明维系西欧封臣和封君的基础是( )
A.土地 B.臣属 C.血缘 D.忠诚
5.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是(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阿拉伯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
A.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 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 D.带有基层自治色彩
7.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 )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8.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包括( )
①封君封臣制 ②庄园与农奴制 ③教会地位显赫 ④王权至高无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说:“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指罗马奴隶制末期的小块土地佃耕者,其中包括被释放的奴隶——引者注)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说明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人人平等 B.解放奴隶和隶农
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统治者利益
10.“数千年来一直处在非洲欧洲大陆交换边缘的西欧,到了16世纪突然幸运地发现自己处在了历史上最大的全球交换网络中心。”这一转变是由于( )
A.郑和下西洋 B.资产阶级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11.“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席卷全球的价格革命
12.明代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航行中,除了使用“针路”(罗盘方位)、“更数”(水上里程)等航海技术,还使用了阿拉伯人的“牵星过洋”(星辰定位)技术,从而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些地区。由此可知( )
A.阿拉伯人航海技术高超 B.地理环境制约东西方交流
C.中国传统航海技术落后 D.东西航海技术具有互补性
13.“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而且还直接驳斥了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使教会思想体系在数十年内一直处于混乱之中。”这说明麦哲伦环球航行( )
A.直接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B.冲击了教会神学统治基础
C.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D.动摇了欧洲人的宗教信仰
14.“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哪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邦联制、州权至上 B.联邦制、分权制衡
C.代议制、中央集权 D.共和制、天赋人权
15.相关研究表明,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们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这反映出在当时( )
A.人们宗教信仰淡薄 B.人文主义观念盛行
C.学校课程体系完备 D.商人阶层掌握政权
16.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否定神学世界观 B.强调人性尊严
C.尊重知识的力量 D.彰显理性精神
17.1688年应议会邀请威廉三世来到英国并成为英国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称为( )
A.法国大革命 B.一票共和 C.光荣革命 D.议会改革
1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指出:政治自由只在“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为了保障自由,他主张( )
A.三权分立 B.开明专制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
19.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 )
A.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B.实现了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分离
C.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D.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
20.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不再听命于上帝,而好像有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而这不仅应用于物理领域,也应用于人类社会。由此可知,牛顿力学( )
A.拉开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序幕 B.动摇了上帝创世说的根基
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1.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认为:“在欧洲历史刚刚进入近代的黎明期,在佛罗伦萨和威尼斯诸城升起的一片灿烂星云,成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这里“灿烂星云”是指(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22.伏尔泰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学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伦理的格言。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由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
A.建立一个中国式的伦理社会 B.利用儒家思想反对教会专制
C.废除对基督教神学的信仰 D.用开明君主制取代专制王权
23.狄德罗在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时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据此可知,近代自然科学家所起的作用是( )
A.有助于打击宗教神学 B.决定社会科学的发展
C.奠定技术革命的基础 D.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
24.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而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推动了19世纪中期的俄日改革、德意统一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发生,促进欧美各国政局的稳定,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C.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一 D.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25.“他(哥伦布)与他带来的动植物,在过去400年内消灭的生命种类,可能比100万年进化灭绝的物种都多。也再没有人能记得,哥伦布之前安的列斯群岛上的植物是何等模样。北美喇叭手天鹅、北美水牛,以及其他上百类物种,都已经缩减到如此稀少。材料意在说明( )
A.物种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B.新航路开辟阻碍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
C.西方殖民者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D.美洲物种的外传导致当地物种的减少
26.1801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任期最后一天突击任命42位官员,但有17份委任令没能及时发送。继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这些委任令统统扣发。最高法院法官最终判决托马斯·杰斐逊扣发行为无效。这一案件中( )
A.最高法院发挥了制约总统的职能 B.总统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任命官员
C.国会没有发挥政治权力中心作用 D.体现了美国政党分肥制度的弊端
27.中世纪西欧部分城市特许状的内容如下:“任何个人来到这个市镇,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免受其先前领主的追捕。”“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一如其过去,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我保证我所有的沃灵福德市民在我的整个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土地上都有安全和平,并且无论他们在哪里。”这说明,西欧城市特许状( )
A.规定了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君封臣的权利与义务
B.适用于国王统辖范围内所有自治城市全体臣民
C.明确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有一定的自由权利
D.是保障城市臣民政治自由权利的唯一法律文件
28.漫画是历史的一种解读方式,这是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漫画。对漫画解读正确的( )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君主专制得到巩固
C.反封建思想多元一体 D.彻底废除了君主制度
29.1793年,法国国民公会通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宪法》,规定行使法国最高行政权的执行会议由立法议会选举产生。后来拥有立法权的国民公会,可以通过救国委员会直接行使行政权。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A.扫除了保皇派政治势力 B.背离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建立了议会共和制体制 D.隐藏了执政官独裁风险
30.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一些国家物价上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关于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入所致。后来,又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影响历史解释的因素是( )
A.国际形势 B.历史经验 C.实地调查 D.研究视角
二、材料解析题(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类从攫取性经济转变为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类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存储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14世纪末以来,英国的农奴制度走向解体,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化。15世纪末,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被赶走,被迫出卖劳动力。17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投资农业,推行新的经营方式。18~19世纪,播种机、收割机、打谷机相继发明,英国的农业革新随即完成。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农业发明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4~19世纪英国农业革新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农业革新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6分)
3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6分)
(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4分)
33..【西方国家的政体选择】(8分)
材料
从政治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国情,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确实具有重大影响。但相对于政情对政体实际选择的约束作用来讲,国情对政体选择的影响尽管很强,但强不过政情对政体选择的直接作用。
说到底,国情仅仅是一个国家政体选择的政治的文化背景条件。前者是一种政治文化的、背景性的因素;后者则是现实的、直接作用于当下政治决断的前台性要素。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选择,究竟应当主要基于政治的思维,还是基于文化的思路,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据任剑涛《政体选择的国情依托: 康有为共和政体论解读》等整理
结合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
34.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整合。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2分)莆田市第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A D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B B D C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A B A A C C C D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0分)
(1)影响: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推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走向定居生活);为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任答2点,4分)
(2)表现:旧生产关系逐渐瓦解;地租形态变化;农业资产阶级逐渐形成;新的经营方式不断发展;自耕农衰退,农业生产者减少;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任答4点,4分)
关系:农业革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等;工业革命为农业革新提供先进技术。(2分)
32.【答案】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稳定;圈地运动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料和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等。(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2)英国煤产量迅速增加;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机的普遍应用。(4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2分)
原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
33.【答案】
示例一
观点:政治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政体选择。
论证:英国早在中世纪就有议会民主的传统,国王的权力是有限的,这种政治文化传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政体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最终确立了以议会为权力中心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君主制,又确立了议会民主制;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又有议会制民主的传统,所以在独立战争后,美国没有像英国那样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而是选择没有国王的共和政体。
结论:一个国家的国情即政治文化传统,对这个国家的政体选择具有重大影响。
示例二
论题:政情、政局是影响政体选择的主要因素。
论证:法国曾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制国家,这种国情和政治文化对大革命后法国政体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法国后来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帝制都是其影响的结果;但法国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以一票共和的方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共和政体的确立是当时保皇派内部分歧严重,共和派和广大群众斗争这些政情直接作用的产物。
结论:国情(政治文化)对政体选择尽管有影响,但不是直接的,也不是决定性的。一个国家在转型关头的政体选择,一般而言,主要受政治时局,也就是当时政情的制约。
示例三
论题:政情、国情共同影响着国家政体的选择。
论证:融合示例一二组织答案
34.(1)历史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和全球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迁移和作物、牲畜、病菌等物种的大交换;促进了人口的增加,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2)共同原因: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