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球的反弹高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7 17: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了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
  3、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
  教学准备:
  场地、足球、篮球、排球、测量用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体育课是学生喜爱的学校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型、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
师:好,这一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玩玩球。
二、引导猜想
1、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生1: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生2: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生3: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生4:同一种球由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会一样吗?
(设计意图: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倡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主体是学生,这样设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师:提问: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经验进行猜想。(板书:反弹高度下落高度)
生1: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不会超过下落高度,上一次体育课下课的时候我试过。
生2:球的反弹高度会超过下落高度,上个星期天上午,我在家玩球,不做作业,爸爸火了,把我的球使劲一扔,那球反弹上去很高,把我吓了一跳。
生3:是的,上次体育课我把球都弹树上去了。
生4:请问你事怎么扔的?老师讲的是在正常情况下。
……
(同学们争论不休)
师:好,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都很丰富,今天我们研究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在“正常情况下”。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实践探究
1、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
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践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通过活动,也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实践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升华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研究仍需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