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7 17:2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换币、用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观察、购物等实践活动中,初步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应用。
2.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民币的简单应用及换币的策略
教学准备:
人民币、钱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1.复习
谈话:这是我们上一节课认识的人民币(出示实物与图片)。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分类吗 在小组里说一说。 指名分类
是的,按照制造材料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人民币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按照人民币的面值单位,我们又可以把它分为元角分三类。
在这些人民币中,哪种面值最小 哪种面值最大
是的,1元,是它们中最大的人民币了。你见过比1元还要大的人民币吗?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自主探新
这些就是比1元大的人民币。在学具盒里找一找,出示要求:
(1)把你已经认识的,大于1元的人民币介绍给同学听。
(2)把你不认识的人民币挑出来。(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
小组交流(师巡视)
2.班级汇报、研讨交流
提问: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3. 认一认说一说
结合展示,组织学生辨认,并说说方法。
交流:认识这些人民币各是多少,主要看什么
(板书:数字、文字、图案、颜色……)
强调:根据人民币上标出的数值判断最方便。
4.质疑:还有哪张不认识?需要老师帮助吗?
(都认识了?那就请你 — — 举一举连一连,看谁又对又快)
5.操作巩固
(1)举一举连一连
追问:一张20元,正好可以买到一件T恤。如果拿一张20元买一个文具盒,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付一张20元,只买一个10元的文具盒回家,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看来,学会正确使用人民币很重要哦。下面,请你照样子摆一摆算一算。
(2)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先照课件摆一摆,再算一算、说一说。
说明:先看一共有多少元,再看一共有多少角、多少分,就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1.想一想换一换
(1)过渡:小组合作,摆出5张1元,5张1元是几元?哪一张也是5元,举起来。
5元和5元同样多,是相等的。
生活中,经常需要把整钱换成零钱。
(2)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想一想、用玩具钱币换一换,填在书68页。
(3)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4)抢答巩固。
2.想一想用一用
常用的人民币我们全认识了,也会换零、计算了。那么,生活中,家长带你使用过人民币吗?(1)说说你的购物经历。找你钱了吗?为什么要找你钱?
棒棒糖1元1支,小明用5元钱买了3支棒棒糖,会找回几元?
(2)这幅图你能看明白吗?一个足球多少元?请你算一算。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评议
(3)买一把铅笔刀,付出1元,应该找回几角?
找回1角是对的!怎么列式呢?你是怎么想的?互相说一说10-9=1(角)
(引导:10从哪里来?表示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先要化单位:1元=10角) 小结。
四、总结谈话、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你有哪些收获呢?
(相机照应开头:按材料不同来分,这些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纸币,按单位来分,这些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单位是元。)
渗透德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贫困地区,还有一些人生活很困难。我们要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努力创造财富,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老师联系的贫困户、这是我们学校师生帮扶的留守儿童,我们经常带着礼物去看望他们。看,他们多开心啊!
读儿歌:人民币、作用大,人人都要爱惜它,合理使用不乱花,大家会把你来夸。
关于人民币,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去探究。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找找,看100元大约可以买到哪些商品,也可以搜集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