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算法,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思维过程。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在合作交流中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醒旧知
1、口算练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加法口算,现在请小朋友开火车直接说出题中的得数。
4+6 7+9 20+10 54+3
6+5+30 9+3+40 25+40 24+5
2、指名说24+5的思考过程。
3、导入: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可以将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再和整十数相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描述画面,提出问题。
(1)星期天,小明、小亮和小红外出郊游,休息时他们一起互相欣赏各自所带的画片。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小明有9张画片,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强调只列算式,不说得数)
①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你会列式吗?板书24+6
②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谁来列式?板书24+9
③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9+6
④小亮.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怎样列式?板书24+9+6
(3)真了不起,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在这些算式中哪个我们已经学习过了(9+6),你能直接说出它的得数吗 ?24+9+6是连加,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像24+6、24+9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画片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通过看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引入清新自然,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重温了旧知,为接下来进位加算法的探索作铺垫。】
2、教学24+6。
(1)我们先来看24+6等于多少呢?
师:你想怎么算?谁来说一说?能把刚才算的方法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一说吗?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指名上台投影展示,一边摆一边说。
对于学生的演示给予表扬:说的多好啊,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掌声送给他。
师: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实际上,刚才我们都是先摆24根,再摆6根。
多媒体再次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计算过程。
把这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刚好是10根。
10根小棒,就可以把它捆成一捆,(就是把10个一变成了一个十),这时就有(3捆)就是1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三十。所以 24+6=30。
师:谁能看着小棒图再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说。
师:刚才你们是看着小棒图计算的,如果没有小棒图,只看算式你还会计算吗?谁愿意试一试?指名说:把24分成20 和4,先算4+6=10,再算20+10=30
(3)你能看着黑板上的分解式,把24+6的计算过程再说一说吗?指名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共同小结:刚刚在计算24+6时,一般先算4+6=10,再算20+10=30。
3、教学24+9。
(1)提问:学会了计算24+6,根据计算24+6的经验,想一想如果让你摆小棒计算24+9,你想怎么摆?(给予时间思考),谁来说一说?学生:先摆出24根小棒(2捆零4根),再摆出9根小棒.
师: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多少根?(13根)把13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0根这边,数一数一共是几捆零几根,是多少根?(一共是3捆零3根,是33根)
(生说师多媒体演示摆的过程),如果没有小棒,只有算式,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说一说,生说师板书。你们的算法跟他一样吗?有不同意见吗?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于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于30,再算30+3=33。
(2)语言表述.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演示了24加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指2~3名学生叙述.为了突出“进位”,学生答后追问学生) 师: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请同学们说出计算24+9应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指名由学生表述,
教师板书: 想:4加9得13,20加13得33.
师:24里面只有2个十,加上9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因为个位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4、观察比较:24+5、24+6、24+9
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三道算式:24+5=29,24+6=30,24+9=33,为什么都是两位数24加几,得数的十位上不同?(同样是24加几,为什么一个等于三十多,而一个还等于二十多呢?)
师:哦,原来呀,同样是24,当它和6相加时,个位的4加6等于10,4+9=13,个位相加得“满了十”,满了10个一是1个十,得数就比原来多出来一个十,就成了三十多;当它和5相加时,个位的4加5等于9,没有满十,所以原来是二十多,得数还是二十多。
小结:像这种个位数相加,结果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当个位相加得数超过“十” 也要向十位进一,这就叫“满十进一”(板书“满十进一”)这样的加法就叫做进位加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补充课题,板书“进位”)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个位数加一位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有什么相同处,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生:相同的是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数加一位数,
不同的是:以前计算时不要进位,今天学习的加法要进位。
5、练习:
师: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会了吗?完成书上75页“想想做做”第1题,将算式38+2、26+7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学具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通过反馈结合圈法说说不同的算法,给学生发表见解和敢于提出不同问题的机会。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师:小朋友们学的还不错,你想去智慧乐园接受更大的挑战吗?
第一关: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帮助我们来解决问题,看,这里有3组算式,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小眼睛真厉害,一下儿就发现了,如果我们把它计算出来,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算一算,比一比 23+5= 31+8= 5+62=
23+7= 34+8= 5+68=
小结:每一组的上面一个算式它的得数十位是不变的,而下面算式的十位变了,为什么?也就是说个位满十,十位要变,个位不满十,十位就不变。真厉害!
第二关:帮图图找错误:24+7=31, 37+6=33, 54+4=68, 3+56=86
第三关:想想做做2
(1)学生口算第一组题,观察这3组题,第一题和下面两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2)我们算下面两题时都要先算7+3=10,所以个位上都是0,但是7+3=10,满了10,1 0个一要换成1个十,所以十位上40要变成50,80变成90。
(3)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口算出另外两组题吗?(男女生分组完成)
第四关:想想做做4
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如果把盒子里现在有的光盘看做两部分,你知道是哪两部分 要求盒子里现在有多少张光盘,应把这两部分怎么样?你会列式计算吗?请你在书上列式计算并口答。生答。
【设计意图:练习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本环节练习的量并不是很多,但注重层次性,从知识到能力再到应用,由浅入深。练习内容注意了综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又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谈话: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会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自己动脑筋解决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进位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一)
思考题:35+□=3○,□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大应该填几?
35+□=4○,□里可以填哪些一位数?其中最小应该填几?
其实,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多动脑筋,用心去思考,你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做学习中的小主人,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4 + 6 = 30 24 + 9 = 33 20 4 20 4 10 13
六、教后反思
满 十 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