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7 21:3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乙甲丁丙
南半球某地公司职员于4月5日9:00(当地地方时)赶到公司,准备参加长约4个小时的工作会议。下图为此时公司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太阳光照状况图,完成下列小题。
3.若此时只剩下4个停车位,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①车位 B.②车位 C.③车位 D.④车位
4.经测量可得,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推断该地最接近( )
A.堪培拉(35°17′S,149°08′E) B.圣保罗(23°33′S,46°38′W)
C.雅加达(6°12′S,106°50′E) D.巴西利亚(15°47′S,47°56′W)
下图中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为晨线 D.为晨线
6.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段的剖面,面朝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完成下面小题。
7.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受侵蚀的是(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9.北京市在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
A.7月1日 B.9月1日 C.11月1日 D.2月1日
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两地经度差为3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日甲地昼长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11.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时,乙地的地方时为( )
A.3时30分 B.6时30分 C.7时30分 D.8时30分
12.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某省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该省一无人海岛(38°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兴趣小组采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时,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竹竿长度已知)是( )
A.日最短竿影长度 B.日最短竿影方位 C.北京时间 D.白昼长度
14.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A.7°N B.7°S C.17°S D.17°N
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兴趣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规律,该小组某同学于北京时间2020年9月22日(秋分日)20时看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此时该地刚刚日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同学于9月24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察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9时48分12秒 B.20时3分56秒
C.19时56分4秒 D.19时52分8秒
16.该地日落时,地球上处于9月22日(秋分日)的理论范围大约是( )
A.全球的二分之一 B.全球的三分之一 C.全球的四分之三 D.全球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晨昏线(圈)( )
A.是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 B.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18.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昏线上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某地一住宅当天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方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甲窗位于乙窗的( )
A.正西方向 B.正东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0.该日当地的昼长最接近( )
A.11小时20分钟 B.11小时40分钟 C.13小时2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
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地位于( )
A.45°N,110°E B.21.5°N,110°E
C.45°N,130°E D.21.5°N,130°E
22.这一天( )
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 B.黑龙江省各地昼长夜短
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当中有如下一段对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王子:“我喜欢看日落。我们去看一回日落吧……” 我:“可是得等……” “等什么 ” “等太阳下山呀。” “我还以为在家乡呢!有一天,我看了四十三次日落!” 过了一会儿,小王子又说: “你知道……—个人感到非常忧伤的时候,他就喜欢看日落……” “这么说,看四十三次的那天,你感到非常忧伤啰 ” 但是小王子没有回答。
23.小王子在自己的家乡(外星球)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说明该星球( )A.自转角速度很快 B.自转线速度很快
C.是个透明的星球 D.半径和体积极小
24.小王子说要去看日落时正是美国洛杉矶的正午时分,此时“我”带小王子有可能看到海上日落的国家是( )
A.法国 B.马尔代夫
C.瑞士 D.文莱
25.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读110°E经线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图,该地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差40°,回答下面小题。
26.M地的纬度位置为(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27.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
A.46°34′ B.43°26′
C.86°34′ D.83°26′
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超级月亮”( )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29.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二、综合题
3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1月29日,李老师从福州(119°E,26°N)出发,前往新疆乌鲁木齐进行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乘坐火车经过48小时,12月1日到达乌鲁木齐(88°E,44°N)时,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而此时福州的学生已经在阳光明媚的教室上第二节课。
(1)请你说出该日乌鲁木齐与福州日出时间差异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李老师在给乌鲁木齐的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时,展示了“清华大学(40°N,116°E)的日晷景观图及示意图”(下图)。它是赤道式日晷,晷盘上有时间刻度,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投向晷盘面,并以此来显示时刻。
(2)描述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晷针投影长度变化的规律,并说出影响日晷计时效果的自然因素。
经过为期1个月的支教,李老师于12月30日启程返回福州。下表为“二分二至日前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福州 64° 87° 64° 41°
乌鲁木齐 46° 69° 46° 23°
(3)请你结合上表绘制两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说出李老师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31.读下图(AD的经度为0°),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
(2)GH是_________。(晨线或昏线)
(3)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_ (东或者西)偏转。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_________ (东或者西)偏转。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物体_________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_。
32.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左图中用粗黑线标出晨线。
(2)该日Q(晨昏线与经线交点)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4)画出左图中M点(位于极圈)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据题干知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则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所以昼长大于12小时的即为南半球地点,小于12小时的即为北半球地点,为12小时的丙地位于赤道。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乙位于北半球,丙地位于赤道,丁位于南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为12小时,昼长时数越接近12小时纬度越低。据表格信息可知,丙地白昼时间为12时,位于赤道,纬度最低,其次是乙地,甲地白昼时间与12时相差最多,纬度最高。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甲乙丁丙,B正确,ACD均错误。故选B。
3.C
4.A
3.
4月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位于正北,当地地方时9:00时,①②③车位处于阴影,然后,太阳方位逆时针移动,影也逆时针移动,且每小时移动15度,正午时位于正北(地方时12时),此过程中,①②车位会受到太阳照射,但③车位一直处于大楼的阴影,13时太阳位于西北,①②受太阳照射,③车位仍然位于阴影,故最好的车位是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
当地正午12点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50度,即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50度,根据公式:太阳高度=90度-(当地纬度+ 太阳直射纬度)可知,两者纬度之和为40度,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约为北纬度3.9度,即当地纬度约为南纬36度,从而推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本题考查日出方位判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要根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进行判断太阳的方位,从而推出的阴影的范围,题2的位置判断可根据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推出该地的大致纬度,从而可确定该地的位置。
5.D
6.B
5.
设中心点为A,如下图:
图中地球自转呈顺时针,表明A点为南极点。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所以AP与AQ其中一条经线地方时为0点,另一条经线应为180°经线。又由于MN为晨昏线,所以AP地方时为0时(夜半球正中央),AQ为180°经线。由此可知,顺着地球地转的方向,弧NO由黑夜过渡到白天,为晨线,弧MO由白天过渡到黑夜,为昏线,BC错,D正确;图中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A错。故选D。
6.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P地方时为0时,AQ为180°经线,所以非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即7日。图中∠QAP=120°,结合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AP的经度60°W,所以60°W的地方时为0点(7日),因此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7日12时,故选B。
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180° 重合),地球上0点所在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当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重合时,全球处于同一天。如下图:
7.B
8.B
7.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题意表明,该河段为平直河段,则河道形态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图可知,该河段顺着河水流向的右岸附近河道较深,受侵蚀作用较强,左岸附近河道较浅,沉积作用较强,表明河水向右偏,根据水平运动物体偏向规律判断,此段河流可能位于北半球,B符合题意,排除AC;图中没有信息可判断此河流位于回归线上,排除D。故选B。
8.
若该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则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岸(北岸)偏转,右岸(北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明显,B符合题意;左岸(南岸)河流流速慢,以沉积为主,侵蚀作用不明显,排除A;河流自东向西流动,没有东西岸,排除CD。故选B。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不偏向。地转偏向力与纬度、速度呈正相关。
9.A
【详解】
越靠近6月22日,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越大。7月1日离6月22日最近,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故选A。
6月22太阳直射点达最北(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
10.D
11.C
12.A
10.
根据计算公式:昼长=(12- 日出时刻)×2=13:00,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
已知甲乙两地相差30°,则乙地时间比甲地快2小时,飞机于地方时5时30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时,乙地的地方时为7时30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
根据图文信息,出发时,甲地的时间为5:30,甲乙两地经度相差30°,且乙地位于甲地的东方,所以飞机出发时乙地的时间为7:30。出发时甲地正值日出,日出时间为5:30,所以甲地的昼长为(12-5:30)×2,即13小时;甲乙两地纬度关于赤道对称,所以乙地的夜长为13小时,昼长为11小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乙地的日落时间为17:30,飞机降落到乙地时正值日落,所以飞机乘员经历的昼长是17:30-07:30,即为10小时。A对,BCD错。故答案选A。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①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③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④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一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13.A
14.B
13.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tanH=竹竿长度/日最短竿影的长度。由材料可知,当地纬度为38°N,竹竿长度已知,观测到日最短竿影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从而可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A正确。测定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日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白昼长度无关,B、C、D错误。故选A。
14.
若该兴趣小组测得日最短竿影长度与竹竿长度相等,则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可计算出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7°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与当地属于同一半球时用-,不同半球用+)
15.D
16.D
15.
1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比1太阳日(24时)短3分56秒,因此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的时间每天会早3分56秒,两天应提前7分52秒,因此当9月24日在同样位置再观察到织女星位于头顶正上方时,北京时间为20时-7分52秒=19时52分8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
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9月22日(秋分日)20时,可计算出地方时为24时(0时)的经线为180°,因此全球为同一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日界线与日期判读:
(1)自然日界线(即子夜日界线)是地方时为零时(24时)的经线,与人文日界线(国际日界线)共同把全球分成两天。
(2)自然日界线和人文日界线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若是由旧的一天到新的一天,则为自然日界线;若是由新的一天退回到了前一天,则为人文日界线。
(3)自然日界线是一条时时刻刻都在移动的线,与地球的运动方向相反(自东向西),跨越自然日界线日期的变化为自西向东加一天,自东向西减一天,与人文日界线相反。
(4)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当180°为0:00时,全球处于同一天。
17.B
18.B
17.
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B正确;正午是12点,子夜是0点,不存在分界线,A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C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在地面上自东向西移动,D错误。故选B。
18.
根据图中极点判断地球自转方向,进而可知,a、c、d点均位于晨线上,即将进入昼半球,b点位于昏线上,即将进入夜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晨昏线的确定方法: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19.D
20.C
19.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正午时太阳应位于当地的正南方(注意结合图中的日出太阳光线,日出应该偏东方),将图中正午太阳光线顺箭头的方向延长即为正北方,由此可知,甲窗位于乙窗的西南方向,故选D。
20.
二分日时,日出正东,日出太阳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应垂直,图示日期日出东北,结合图中角度信息可知,此时日出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夹角约为9°,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15°/h,所以太阳在天空中转动的速度也为15°/h,所以该日日出比二分日早36分钟,由此推测,当天日落西北,日落时间比二分日晚36分钟,所以该日昼长比二分日长约72分钟(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因此该日当地昼长最接近13小时20分钟,故选C。
本题组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根据图中日出太阳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明确该图示的大致东西南北方位。其次,结合正午太阳光线确定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从而明确甲窗与乙窗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正午太阳光线与阳台的夹角,明确日出太阳光线与正东方向的夹角,从而分析该地的昼长。
21.B
22.C
21.
一天中太阳最高时为当地地方时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2点40分,由此经计算可以得出,当地的经度为110°E,排除C、D;读图可知,当地树木高度与树木影子长度相等,当地太阳高度为4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当地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我国,即位于北半球,因此直射点应位于南回归线(23.5°S),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为21.5°′N,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
22.
材料信息表明,此时当地树影遮挡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说明此时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地位于北半球,因此此日应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时,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1月初),因此这一天不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远的,A错误;冬至日黑龙江省各地均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B错误;冬至日,北极圈和南极圈分别正好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因此晨昏线与极圈相切,C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D错误。故选C。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相差经度×4分钟。其中“±”确定原则是“东加西减”,“相差经度”确定原则是“同减异加”。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H=90°—直射点纬度与所求点纬度的差。
23.D
24.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相关知识,侧重应用能力考查。
23.
.一天只有一次日出日落,自转速度的快慢不影响一天中看日出日落的次数,影响的是一天时间的长短,AB项错误;透明的星球可以一直看到太阳,无昼夜之分,C项错误;体积很小,路程就短,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从其他地方走到昏线上看日落,一天里能够看到的次数就多,D项正确。 故选D。
24.
洛杉矶(西八区)12时,法国(中时区附近)约为20时,夏季可能日落,A项正确。马尔代夫(东五区)约为1时,不可能日落,B项错误。瑞士(东一区)约为21时,不可能看到日落,C项错误。文莱(东八区)约为4时,不可能看到日落,D项错误。故选A。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一天这个概念的理解,一天是指地球上的一个 昼夜交替的周期 。
25.A
本题以我囯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査时间计算,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恩克斯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120°E的地方时,两者经度差50°,时差为:50°×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区时的计算方法:
1确定时区:经度÷15°(四舍五入取整数)
2确定时差:同减异加计算时差(每相差一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
3计算时间:东加西减时差(即向东加时差,向西减去时差)
26.B
27.A
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学生要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26.南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6°52′,由材料可知冬至日和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0°,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AC错误;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于12月22日,所以说该地位于北半球,B对D错误。所以选B。
27.从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的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的2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34′,选择A。
28.B
29.A
28.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错误,B正确;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错误。故选B。
29.
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内小范围出现极夜,由此可排除BC选项;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D图错误。综上分析,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A图,故选A。
30.(1)差异: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原因:乌鲁木齐比福州纬度高,此时为冬季黑夜时间更长,日出更晚;乌鲁木齐位于福州以西,越往西日出时间越晚
(2)规律:由长变短。自然因素:昼夜、天气阴晴等。
(3)
特点: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原因: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即可。对于地理图表的绘制,需要注意表格数据大小,合理选择纵坐标的取值。
【详解】
(1)本题需要从经纬度的差异进行分析作答。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相比于福州而言,乌鲁木齐的纬度更高,昼长更短,夜长更长,日出时间更晚;其次,乌鲁木齐和福州两地经度差异较大,乌鲁木齐位置更靠西,日出时间更晚。所以乌鲁木齐比福州日出时间晚。
(2)一天中,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晷针投影长度逐渐变短。阴晴状况影响日晷计时效果,如阴天时光照较弱,晷针影子并不明显;其次,昼夜情况也会影响日晷计时的效果,如夜晚无太阳光照,无法利用其来进行计时。
(3)根据表格信息绘制即可,注意结合表格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合理选择纵坐标的数值间隔。绘图如下:
支教期间,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均先减小后增大,并且在冬至前后达到最小值。原因:李老师11月29日出发,12月30日返回,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往南移,过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再往北移。乌鲁木齐和福州两地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自12月1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不断减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纬度最靠南,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小;冬至日至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北移,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均逐渐增大。
31.(1)A=B=C=D=E C>B>A
(2)晨线
(3)西 东 不
(4)16 8
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考查自转的偏转,考查区时的计算。
【详解】
(1)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个极点外其他地区均相等;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零。根据该原理,图中A、B、C、D、E五点: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A=B=C=D=E;A、B、C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C>B>A。
(2)随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是晨线。故GH是晨线。
(3)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且纬度越高偏转的角度越大,赤道上不偏转。B点位于北半球,C点位于赤道上,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西偏;E点位于南半球,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东偏转;C、D均位于赤道上,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不发生偏转。
(4)材料信息表明,A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0°,即为本初子午线。读图可知,AD所在的本初子午线的的地方时为8点,即国际标准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为8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与本初子午线所在的零时区相差8个小时,且北京位于0°经线的东部,比本初子午线早8个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是16点。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
32.(1)PM为晨线;
(2)18 3
(3)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发生极昼现象。(任2点)
(4)如下图: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主要应用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以及公转的地理意义进行解答。
【详解】
(1)A图中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可以判断A为北半球夏至日,左图中是极点俯视图,从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因此晨线为PM。
(2)从图中可以看出Q地所在的纬线圈的昼弧占比为6格,一格3小时,因此Q地的昼长为18小时,昼长为18小时,日出时间=12—(18/2)=3:00。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4)M点位于北极圈,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7度,出现在夏至日,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出现在冬至日。据此画图如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