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气相互作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不包括( )
A.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B.海洋是地球上太阳能的重要存储器
C.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D.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
2.下列海域“海-气”物质与能量交换最突出的是( )
A.波罗的海 B.加勒比海 C.渤海 D.红海
渤海是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辽东半岛东岸及鸭绿江口近岸区城也会结冰,但面积小,冰情轻。读图“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面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辽东半岛东岸盛冰期海冰较西岸面积小的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海域开放
C.洋流影响较小 D.海水盐度低,
4.辽东湾东岸的海冰平均厚度大于西岸,下列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
A.东岸是冬季风迎风岸 B.东岸海水深度更深
C.西岸冬季降雪量较少 D.西岸海冰流动性弱
5.辽东湾海湾封冻会导致( )
A.海域上空空气湿度增加 B.区域内降雪量增加
C.冰下海水盐度升高 D.冰面风力显著减弱.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各题。
6.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 B.②
C.③ D.④
8.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北冰洋
9.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洋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2015年11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势力增强的是( )
A.a B.b C.c D.d
1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各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秘鲁渔业丰收 B.我国气象灾害增加
C.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 D.东南亚森林火灾形势严峻
读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 B.东部可能出现上升气流
C.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加 D.秘鲁渔场捕鱼量增加
1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减小 B.东部海域水温升高
C.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 D.西部海面出现下沉气流
2016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A. B.
C. D.
15.“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16.下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甲处渔民发现该海域每隔几年会突然出现大量死鱼和死鸟,其原因是( )
A.海洋石油污染 B.厄尔尼诺现象 C.酸雨 D.臭氧层空洞
17.某个月气温距平是指当月气温距多年该月平均气温的值。下图示意2015年4月太平洋某海域表面温度距平分布(单位:℃)和洋流分布较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 )
①气温较低 ②沿岸降水较多
③洋流势力较弱 ④渔业资源较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中,横线是21°纬线,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A、C、E处的气候类型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9.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水热交换,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平衡和热平衡。热平衡值是指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额。下图为太平洋热量平衡值时纬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与其它海域相比,40°S 60°S的太平洋海域热平衡值最低,可能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小 B.陆地面积较广阔 C.西风漂流势力大 D.海洋占绝对优势
21.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向大气输送水热的主要方式有( )
①季风环流②赤道低气压带③信风带④赤道暖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单位:℃)。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2.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提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2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秘鲁渔场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水温会发生异常变化。读“南美洲附近渔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2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25.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27.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渔业增收②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③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④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28.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29.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0.由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 )
A.温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B.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
C.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D.温度与密度变化趋势一致
31.受海水温度影响较大的人类活动是( )
A.到海滨浴场游泳 B.到钱塘江观大潮 C.海轮顺洋流航行 D.开发沿海风能资源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呈南北狭长分布。该沙漠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年均降水量不足0.1毫米,被称为世界“干极”。
材料二: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由于涌升流减弱,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三:南美局部地区简图和阿塔卡马沙漠地形剖面图。
(1)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形成。
(2)从地形和洋流的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狭长分布的原因。
(3)分析阿塔卡玛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
(4)简述当拉尼娜现象发生对阿塔卡马沙漠西部沿海气候和渔业生产带来的影响。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的电影。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的盖马高原,高原平均海拔1300米,有“朝鲜屋脊”之称,气候寒冷。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是指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图分别示意长津湖位置和正常年份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分布。
(1)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图示洋流甲的形成过程及对沿岸的影响。
(2)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3)分析长津湖战役期间志愿军遭遇极端严寒天气的原因。
34.【海洋地理】
海洋热浪是指某海域异常增温,并持续5天或以上的现象。近年来,海洋热浪发生更频繁,升温更强烈,每次持续时间更长。研究发现,海﹣气相互作用是海洋热浪形成的机制,海水异常增温与持久的高压系统控制、洋流运动有关。
从海水热量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分析海洋热浪的形成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1.
海底板块的扩张和碰撞属于地球的内能作用,不属于“海一气”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范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
纬度越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海一气”物质与能 量交换越突出。加勒比海与红海纬度相当,但加勒比海海 域面积远大于红海。海水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多,海-气交换最突出。B正确,波罗的海、渤海纬度高,海-气交换弱。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海-气交换的因素。海水表面与大气接触,必然会使大气中某些成分溶解在海水中,这些气体在海洋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交换,存在着动态平衡,这个过程就叫做海气交换。影响大气与海洋之间气体交换的因素主要有:1、温度的影响:(1)大气与海洋间的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气体在两相中的分压差。(2)当海水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水体中气体的分压发生变化,因而引起气体在两相间的交换。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1)不同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2)对于某一恒定的分压差,各种气体进入海洋的扩散通量相差悬殊;例如O2,CO2和N2的通量比率是2:70:1。3、风速的影响:风速在0~3m/s时,交换速率几乎保持恒定(在液体表面上方5 cm处测量的)。风速在3~13 m/s时,交换速率迅速增加。4、季节的影响:进入或逸出海洋表层气体的体积随季节性的变化是相当大的。
3.B
4.A
5.C
3.
辽东半岛东岸和西岸纬度相当,A错误;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相比,海域较开放,与海水交换频繁,水温较高,海冰较少,B正确。辽东半岛东岸与西岸受洋流的影响都较小,C错误。辽东半岛西岸受陆地径流汇入、海域封闭等影响,海水盐度较低,海冰面积应较大,D错误。故选B。
4.
东岸为冬季风迎风岸,气温降低,盛行风吹拂,海冰厚度大,A正确;无理由表明东岸海水深度更深,B错误;降雪量多少对海冰影响不大,C错误;在盛行风作用下,西岸海冰向东流动,D错误;故选A。
5.
辽东湾海湾封冻,海水结冰,蒸发减弱,上空空气湿度降低,A错误;由于结冰水汽减少,降雪也减少,B错误; 冰面比较光滑,减小摩擦力,风力加强,D错误; 海冰形成,盐分析出,加之河流结冰,冰下盐度高,C正确;故选C。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1.降水:降水多盐度低;
2. 蒸发:蒸发强盐度高;
3.洋流:暖流增盐,寒流减盐;
4.河流:河流注入多,盐度低;
5.海区封闭程度:海区越封闭,盐度越大或越小;
6.C
7.B
8.A
9.C
6.
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表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③表示蒸发,④表示降水,故是海气相互作用,答案选C。
7.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B。
8.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故低纬地区的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答案选A。
9.
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故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③蒸发,答案选C。
10.C
11.A
10.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寒流势力减弱,a为秘鲁寒流,b为南赤道暖流,d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洋流a、b、d的势力都会减弱,只有c赤道逆流势力会增强,故选C项。
11.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因此秘鲁渔业会减产,A项表述不正确;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气象灾害会增加,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东南亚由于气候变干而森林火灾形势严峻,B、C、D项表述均正确,故选A。
厄尔尼诺现象的危害:首先,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全球气候。在太平洋区域,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多雨区随着海洋温度的改变而向东移动,直接导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发生干旱,中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等灾害。其次,厄尔尼诺现象对农业有影响。多数的厄尔尼诺天气会影响食糖、水稻、玉米、天然橡胶等农产品产量,从而推动价格上涨。还有,厄尔尼诺现象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南美沿岸涌升流减弱,无法把海洋下层营养丰富的冷海水带到海面,正常的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浮游生物大量减少,很多鱼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造成渔业减产。
12.B
13.C
12.
结合所学海-气相互作用内容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升高,沃克环流减弱甚至方向相反,东、西部海面温差减小,导致印度尼西亚降水减少,秘鲁渔场适宜冷海水的鱼类迁徙甚至死亡,捕鱼量减少,A、C、D错误;东侧水温上升较多时,可能会出现高于西侧的情况,进而导致沃克环流相反情况,即东部出现上升气流,B正确,故选B。
13.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但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水温异常降低,东、西部海面的温差增大,导致沃克环流增强,西部海面气流上升强烈,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A、B、D错误,C正确。故选C。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稳定,气候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候上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则是指赤道附近中东部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14.A
15.B
14.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A正确。
15.由于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会使得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增强,A错。美洲西海岸地区冷海水上升增强,干旱加剧,B对。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多,C错。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D错。故选B。
16.B
【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海域位于秘鲁寒流沿岸,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表层海水异常增温,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或饿死,故选B。
17.C
【详解】
由图中海域表面温度等距平线分布及数值可知,南美洲西海岸地区海水温度距平为正值,高于多年平均值,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此时南美洲西海岸地区降水增多,秘鲁寒流势力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渔业资源减少。①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C。
18.A
19.A
18.
根据图中经线和①②③④表示某海区洋流分布模式(图示洋流模式为逆时针)可知图中的纬度为21°S,理由是南半球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逆时针洋流圈。结合海陆分布可知,A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C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E位于巴西东南部,三者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排除BCD,选A。
19.
厄尔尼诺现象表示在南美洲西海岸向西延伸,经赤道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由于海水温度高,空气层结不稳定,对流发展,赤道太平洋东岸地区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太平洋西岸地区由于海水温度低,空气层结稳定,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因此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对应图中①,排除BCD,选A。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成因:纬度低,气温高;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富含水汽;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0.C
21.B
20.
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40°S 60°S海域流经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势力大,降温明显。C正确;40°S 60°S的太平洋海域地处中纬度,较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A错误;海域面积广,B错误;不同海域之间的热量平衡值,与海洋占绝对优势无关,D错误。故选C。
21.
季风环流发生在与太平洋赤道海域有一定距离的区域,①错误;信风带由较高纬度流向赤道,没有发生赤道海域的水热输送,③错误;赤道低气压带通过对流上升将海洋热量和水分带给大气;赤道暖流通过对大气的增温增湿,向大气输送水分和热量。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海洋是大气最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储存库;大气为海水运动提供动能。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着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其中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
22.B
23.A
22.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海水温度异常偏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降水减少;中东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结合图文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有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减少,南赤道暖流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提高;秘鲁沿岸、厄瓜多尔西部沿海降水增多,洪涝多发,故选B。
23.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形成低压,太平洋西部形成高压,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且向西移动,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故选A。
24.D
25.B
24.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水温升高,但是“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秘鲁鲲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秘鲁鲲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从而引起以秘鲁鲲为食的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陷入萧条,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巴西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巴西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出口国,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A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该海域水温升高,秘鲁鲲会到纬度较高地区寻找冷水生存环境,该地位于南半球,所以秘鲁鲲会向南方移动,故渔民捕捞秘鲁鲲的海域可能会向南偏移。B正确,故选B。
厄尔尼诺又分为厄尔尼诺现象和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但这个状态要维持3个月以上,才认定是真正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6.A
27.C
26.
根据材料“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①错误;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流强烈上升,暴雨频繁,②正确;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③正确,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28.B
29.A
28.
洋流的成因主要为风力,此外还有海水运动、密度状况等,与降水无关,故A错误。海洋通过辐射、蒸发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进而影响大气环流,故B正确。赤潮与臭氧无关,故C错误。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并不能形成风,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9.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气体,所以这个作用可以缓解全球变暧,故A正确。臭氧层空洞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学物质导致的,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B错误。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排放酸性气体导致,与材料所给信息无关,故C错误。洋流的流速主要与盛行风等因素有关,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30.B
31.A
30.
由图可知,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错误;30°左右即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B正确;低纬度地区密度较小,C错误;温度与密度变化趋势相反,D错误。故选B。
31.
夏季,海水温度适宜,可以到海滨浴场游泳,冬季水温太低,不适宜游泳,A正确;到钱塘江观大潮,与水温无关,与水量大有关,B错误;海轮顺洋流航行,与洋流方向有关,与水温无关,C错误;开发风能与海水温度无关,D错误。故选A。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32.(1)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
(2)安第斯山脉南北走向,离太平洋近,东西窄;沿岸有自南向北流动的秘鲁寒流,有减湿作用。
(3)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安第斯山脉阻挡,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受沿岸秘鲁寒流的减湿作用。
(4)对气候的影响:水温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气候更为干旱;对渔业的影响:涌升流增强,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多,鱼产量增多。
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地形地势、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沙漠形成的原因、拉尼娜现象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主要是受到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而隆起形成的。
(2)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阿塔卡马沙漠狭长分布地形上主要是因为安第斯山脉受到板块挤压形成南北走向山脉,且阿塔卡马沙漠离太平洋较近,因此较窄,南北狭长分布;洋流上主要是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由南向北流,降温减湿,导致沿岸干燥。
(3)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阿塔卡马沙漠区域主要位于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区域内,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且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暖湿气流),属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沿岸有秘鲁寒流减湿作用,导致空气更加干燥。
(4)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学知识,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降低。该现象将导致阿塔卡马沙漠西部沿岸区域内气温降低,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更加稀少,气候更加干旱;由于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涌升流),拉尼娜现象导致太平洋中东海域气温降低,增加了上升补偿流的强度,海洋表面的营养物质增多,浮游生物也增多,大量的鱼类集中,渔业增产。
33.(1)由于盛行东南信风,沿岸表层海水流失,导致底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使沿岸大气温度降低,湿度减小,易形成大雾天气。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低,下沉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少,可能出现旱灾。太平洋西岸水温比正常年份更高,上升气流将更加旺盛,降水更多,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3)盖马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强度增大;冬季风沿河谷南下,狭管效应使冬季风更加强劲;临近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冬季降雪多,地面反射率高,加剧严寒。
本题以电影《长津湖》涉及到的盖马高原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上升补偿流形成过程及影响、拉尼娜现象带来的气象灾害、影响气温因素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洋流甲形成过程:盛行东南信风,使表层温暖的海水流向西海岸,海洋深处的冷海水上升补偿,形成上升补偿流,性质为寒流。对沿岸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气温降低,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寒流流经的温暖区域易形成大雾天气。
(2)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受强劲的东南信风影响,使赤道太平洋东海岸上升补偿流更强劲,气温更低,气流下沉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少,带来旱灾;赤道太平洋西海岸,堆积的温暖海水更多,气温比常年更高,气流上升更旺盛,降水比常年更丰富,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3)
盖马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和山地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加剧了夜间的寒冷;从材料可知,受拉尼娜现象影响,冬季风更强劲,冬季气温更低;冬季偏北风,沿河谷向南,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劲,加剧了寒冷;位置临近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冬季降雪量大,雪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升温慢,使冬季更寒冷。
34.受高压系统控制,云量减少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海洋,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多;洋流运动输送的温暖海水增多,使局部海域异常增温;受持久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抑制海水的扩散和蒸发,海水热量损失减少;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导致海洋表层热量积累,加剧了海洋热浪的发生。
本题以海洋热浪为材料,涉及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洋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海-气相互作用是海洋热浪形成的机制,海水异常增温与高压系统控制和洋流运动有关。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阴雨天少,故云量比较少,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海水吸收的热量增多;受洋流运动的影响,温暖海水的输送会进一步的增多,使局部海域会出现异常的增温;且受长时间的高压系统控制,下沉气流能够有效的抑制海水的扩散与蒸发,使海水热量的损失进一步的减少;在大气环流的高压控制下,以及在大洋环流输送温暖海水的作用下,海洋表层热量积累,加剧了海洋热浪的发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