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数列的概念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1数列的概念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8 08: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4.1数列的概念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数学名著《周髀算经》记载的“日月历法”曰:“阴阳之数,日月之法,十九岁为一章,四章为一部,部七十六岁,二十部为一遂,遂千百五二十岁,生数皆终,万物复苏,天以更元作纪历”.现有20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为正整数)之和恰好为一遂,其中最年长者的年龄大于90且不大于100,其余19人的年龄依次相差一岁,则这20位老人的年龄极差为( )
A.28 B.29 C.30 D.32
2.九连环是我国从古至今广泛流传的一种益智游戏,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面为一“.在某种玩法中,用表示解下个圆环所需的移动最少次数,若.且,则解下6个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为( )
A.13 B.16 C.31 D.64
3.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A. B. C. D.
4.已知数列{an},a1=1,an+1=an+,则该数列的第3项等于( )
A.1 B. C. D.
5.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1 D.2
6.分形几何学是数学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特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的数学学科,它的创立为解决众多传统科学领域的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按照如图1所示的分形规律可得如图2所示的一个树形图.若记图2中第n行黑圈的个数为,则( )
A.55 B.58 C.60 D.62
7.已知数列满足,,若,当时,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8.在数列中,,(,),则
A. B. C.2 D.6
9.在数列中,,(,),则( )
A. B.1
C. D.2
10.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数列前10项和是( )
A. B. C. D.
11.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通项( )
A. B.
C. D.
12.在等差数列中,若,且,则( )
A. B. C.2 D.
二、填空题
1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当时,,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
14.已知,且对任意都有或中有且仅有一个成立,,,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
16.__________.
17.在数列{an}中,a1=2,an+1=an+ln,则通项公式an=_____.
三、解答题
18.在数列中,,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1)求,,的值;
(2)猜想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9.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数列满足且
(1)求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20.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其中为的前项和,递增的等比数列满足:,且,,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的前项和为,求
(3)设,的前n项和为,若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大值.
21.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为数列的前n项积,已知.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的通项公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可设年纪最大年龄为,年纪最小年龄为,根据其余19人的年龄依次相差一岁,得到,然后由最年长者的年龄大于90且不大于100求解.
【详解】
由题意可设年纪最大年龄为,年纪最小年龄为,
则有,
所以 ,
因为,
解得,,
所以,,
所以极差为29,
故选:B.
2.C
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求,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
,,
,,,,

所以解下6个环所需的最少移动次数为.
故选:C.
3.B
推导出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由可得出,代值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在数列中,,,则,,,
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即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
,因此,.
故选:B.
思路点睛:根据递推公式证明数列是周期数列的步骤:
(1)先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直至出现数列中的循环项,判断循环的项包含的项数;
(2)证明,则可说明数列是周期为的周期数列.
4.C
根据递推关系先求出,即可求出.
【详解】

.
故选:C.
5.D
将代入递推式求出,再将代入递推式求出,以此类推求出
【详解】
将代入递推式得:,将代入递推式得:,将代入递推式得:,开始循环,所以
故选:D
6.A
表示第n行中的黑圈个数,设表示第n行中的白圈个数,由题意可得,根据初始值,由此递推,不难得出所求.
【详解】
已知表示第n行中的黑圈个数,设表示第n行中的白圈个数,则由于每个白圈产生下一行的一白一黑两个圈,一个黑圈产生下一行的一个白圈2个黑圈,
∴,
又∵;
;
;
;
;
,
故选:A.
7.C
将已知递推关系式变形可得,由此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取得,进而得到;由可上下相消求得,结合解不等式可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
由得:,

,即,
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则,

由得:,又,且,
的最小值为.
故选:C.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数列中的不等式的求解问题,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已知的递推关系式,构造出全新的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求得通项后,即可确定.
8.D
将代入递推公式可得,同理可得出和.
【详解】
,(,),,,则.
本题用将的值直接代入递推公式的方法求某一项,适用于所求项数低的题目,若求项数较高则需要求数列通项公式.
9.A
通过递推式求出数列前几项可得数列为周期数列,利用数列的周期性可得答案.
【详解】
,,,
可得数列是以3为周期的周期数列,
.
故选:A.
本题考查数列的周期性,关键是通过递推式求出前几项观察出周期,是基础题.
10.C
先求通项,再裂项求和即可.
【详解】
,,

又,所以,

前10项的和.
故选:C.
11.A
直接利用累乘法的应用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详解】
解:数列满足,,
整理得,,,,
所有的项相乘得:,
整理得:,
故选:.
12.A
将结合前项和公式全部表示成关于的表达式,化简可求解
【详解】
由得,整理得,即.
故选:A
13.
根据与的关系,当时,可得,从而可得,从而可得,进而求出,再根据与的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
当时,,
则,

,,即,

所以,
所以当时,,
当时,,不满足上式,
故,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的关系、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需熟记公式,属于中档题.
14.31
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求出的值,即可求得的最小值.
【详解】
解:由题设,知:;
或中恰有一个成立;
或中恰有一个成立;

或中恰有一个成立;
则①,,,,
则,当时,的和为最小值为:31;
②,,,,
则,当时,的和为最小值为:32;
因此,的最小值为:31.
故答案为:31.
15.
由题意可得,当时,,又,两式相减可得,再利用累乘法,即可求出时数列的通项公式,注意当时,代入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由,可得当时,,
则,即,故,
所以.
当满足.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故答案为:
易错点睛:本题考查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当时,,要注意当时,代入通项进行检验是否符合,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一般题.
16.
正负号可用来调节,分式可整理为同分母的分数,以便观察总结规律.
【详解】
解:数列的各项可以顺次整理为:分母是项数加1,分子都是2,前面的正负号可用调节,
得到,
故答案为:。
本题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属基础题,注意将数列的各项适当整理变形,注意用调节正负号.
17.2+ln n
利用累加法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详解】
解析:∵an+1=an+ln,
∴a2-a1=ln=ln 2,
a3-a2=ln=ln,
a4-a3=ln=ln,
……
an-an-1=ln=ln.
以上(n-1)个等式相加,得an-a1=ln 2+ln+…+ln=ln n.
∵a1=2,∴an=2+ln n.
∵a1=2+ln 1=2,
∴{an}的通项公式为2+ln n.
答案:2+ln n.
18.(1),,;(2).
(1)由已知可得:,代入,即可求得,,的值;
(2)由前4项的值即可归纳.
【详解】
(1)因为点在函数的图象上,
所以,
又,所以,

.
(2)由(1)中数列的前4项的规律,
可归纳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19.(1),;(2)
(1)由,当时求出,当时,,两式作差即可得到,从而得到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即可求出通项公式,由,可得,则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由(1)可知,再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即可;
【详解】
解:(1)因为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当时,,解得或(舍去),
当时,,所以,即,即,,所以,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
因为且,所以,即,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则
(2)因为,所以,所以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
20.(1);;(2);(3).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由已知条件,结合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可得,从而可求出首项和公差,即可求出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公比为,由已知条件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公比,从而可求出的通项公式.
(2)由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出前项和.
(3)由(1)可知,整理可得,由裂项相消法可得,由恒成立可得恒成立,结合的单调性即可求出实数的最大值.
【详解】
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
设等比数列公比为(其中),因为,
由,可得,解得或(舍去);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得,
则①.

由①减去②得,
则,所以的前n项和.
(3)由(1)可知,,

恒成立,恒成立,
单调递增,时,,
最大值为.
方法点睛:
常见数列求和的方法有:公式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等.
21.(1)证明见解析;(2).
(1)由已知得,且,取,得,由题意得,消积得到项的递推关系,进而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由(1)可得的表达式,由此得到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和与项的关系求得.
【详解】
(1)[方法一]:
由已知得,且,,
取,由得,
由于为数列的前n项积,
所以,
所以,
所以,
由于
所以,即,其中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等差数列;
[方法二]【最优解】:
由已知条件知 ①
于是. ②
由①②得. ③
又, ④
由③④得.
令,由,得.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方法三]:
由,得,且,,.
又因为,所以,所以.
在中,当时,.
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方法四]:数学归纳法
由已知,得,,,,猜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时显然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即.
那么当时,.
综上,猜想对任意的都成立.
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
由(1)可得,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当n=1时,,
当n≥2时,,显然对于n=1不成立,
∴.
【整体点评】
(1)方法一从得,然后利用的定义,得到数列的递推关系,进而替换相除消项得到相邻两项的关系,从而证得结论;
方法二先从的定义,替换相除得到,再结合得到,从而证得结论,为最优解;
方法三由,得,由的定义得,进而作差证得结论;方法四利用归纳猜想得到数列,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得结论.
(2)由(1)的结论得到,求得的表达式,然后利用和与项的关系求得的通项公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