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积累运用与课内阅读专练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五单元积累运用与课内阅读专练卷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08: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积累运用与课内阅读专练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明艳”的近义词是“鲜艳”。( )
2.“山势”和“气势”两词中的“势”都是表现出来的情况的意思。( )
3.作者游金华的双龙洞时,由外洞直接进了内洞。 ( )
4.双龙洞的内洞的特点是大而黑。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B.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
C.出洞 D.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
2.《七月的天山》一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描绘了天山______(季节)的奇异风光。
(1)下面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按顺序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走进天山深处 B.进入天山 C.再往里走
(2)上面这些体现地点转换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填序号)
A.铺垫 B.过渡 C.衬托
三、课内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 (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diàn tún)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yā yà)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理解选文内容,填空。
(1)这段话描写的是金华的双龙洞的__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
子。”通过这句话,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乌黑——( )
2.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用“ ”画出相关语句。
3.“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句话运用 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内洞 的特点。
4.作者描写了内洞的 三个特点,其中着力描写了内洞景物的 ,一是形状 ;二是 。
5.石笋还有什么样子的 仔细观察右图的石笋,发挥想象,给它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具体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
一、1.√ 2.×3.×4.√
二、1.D BA C 2. 夏季(1)B CA (2)B
三、1.jì√ tún√ yā√
2.(1)孔隙 窄小 (2)设问 船的小
3.紧张、害怕
4.外洞 孔隙 内洞
(二)1.观赏 漆黑
2.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3.作比较 大
4.黑、奇、大 奇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5.示例:一柱擎天——面前的石笋又高又直,好像擎天巨柱,直冲云霄,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它的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