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A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必修下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文 A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7:08:52

文档简介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廓大到全河西,全西域,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在1983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这样也容易混淆敦煌学与西北史地学、吐鲁番学、中西交通史、中亚史等学科的界限。
另一个有影响的观点是周一良先生提出的。1983年5月,周一良在为《敦煌遗书论文集》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由于周先生是提出“敦煌学”一词的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所以他的意见在学术界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当时,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也不称“敦煌学”,而称“敦煌”研究。
1984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敦煌版本文献研究。针对林家平等学者的意见,我发表了《试论敦煌学及其研究对象——兼与林家平等同志商榷》,对学界已有的敦煌学、敦煌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进行了考辨,提出“所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001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此外,郝春文最早将敦煌学定义为交叉学科。
敦煌文献发现已经120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摘编自刘进宝《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材料二:
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当然,作为交叉学科的敦煌学,与我们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解决共同问题产生的学科交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产生的新的学科领域,其核心和实质是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互相渗透,渗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敦煌学的多学科交叉则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因为诸多不同学科的资料都是在敦煌发现的。所以敦煌也就成了敦煌学的特定空间范围,这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整体上看,这门学科不属于敦煌学,但如果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古代的历史问题,就属于敦煌学的范围;当然,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的古代历史问题也还仍然属于历史学的范围。这样,敦煌学就与历史学产生了交叉。其他如宗教、语言、文学等学料的情况可依此类推。所以,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
(摘编自郝春文《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
A.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刘进宝、荣新江等。
B.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导致其对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
C.周一良提出“敦煌学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的意见影响广泛,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
D.以地名学的敦煌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项,“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刘进宝、荣新江等”说法错误。荣新江不是,原文的表述是“2001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B项,“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说法错误。由原文“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可知,原文的表述是“可能”,选项过于绝对。C项,“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说法错误。原文原因中还有“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选项以偏概全。故选D。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针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B.如果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文科,也有自然科学。因此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
C.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医学等各类材料。
D.敦煌学作为集合体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单体学科面貌明显不同,不少学者认为敦煌学不是一门学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医学等各类材料”说法错误。“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讲的是一般学科,所以错。故选C。
3.在刘进宝看来,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源头考释
B.敦煌曲子词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探析
C.敦煌景区情景剧《丝路花语》演出
D.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研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敦煌景区情景剧是文创活动,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故选C。
4.文章说敦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兴”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时间短。从1925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100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2)发展快。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3)研究对象和方式新。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4)命名方式新,“以地名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结合“‘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分析可知,从1925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100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新兴”指研究的时间短。结合“敦煌文献发现已经120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分析可知,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新兴”指发展快。结合“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分析可知,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新兴”指研究对象和方式新。结合“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分析可知,敦煌学“以地名学”。“新兴”指命名方式新。
5.文化研究者应怎样从事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1)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2)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3)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如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的能力。结合“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分析可知,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结合“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分析可知,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结合“1984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敦煌版本文献研究”分析可知,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故研究文化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情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
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村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
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年第14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在文章中,“无为而治”“随遇而安”表明了我在开始时对考高中的态度很随便,后来我遇到村里的知青,态度发生了改变。
C.“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D.“我”的后辈们听了“我”和二姐的故事后“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表明了两个时代差异很大,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D项,“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分析错误,“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只是他们对那段曾经的岁月不了解,并非无法理解和沟通,文末“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等也可以看出两代人是可以理解和沟通的。故选D。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B.下地劳动,不知为何姐没去,“晚饭,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组也没有很快回家”这些语句引起读者的想象,为后文做了铺垫。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增添了一丝轻快色彩。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热闹”分析错误,“有蛐蛐的叫声”以声写静;“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过度解读,本文中关于月光夜色的描绘并不在于烘托二姐形象,只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故选C。
8.请阅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及作用。(4分)
【参考答案】含意:我对二姐有歉疚,我也认识到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要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表达了我的观点,点明并加深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尾含意和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时,要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既要分析出基本意思,也要分析出内含的情感等。“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表明了自己的写作意图,给二姐,给后辈。给二姐是为了表达歉疚,“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同时在结构上呼应标题“一份久远的歉疚”;给后辈,是让他们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珍惜现在。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画横线部分隐含着二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如“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②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如“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③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如“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画线部分隐含的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全文内容对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扣住语句的典型手法,如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本题中对二姐进行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刻画,分析时要重点扣住这些。“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等描写,看似矛盾,实则写出了二姐内心不能继续读书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不能流露出来,所以只能是强颜欢笑。“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等语言描写更是表现了二姐对读书的渴望。两次“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的举动,都体现了二姐对弟弟的期望与祝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阴阳不和。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开私门,听谗佞。”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栎阳令谢游自以大儒有名,轻宣。宣独移书显责之曰:“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令详思之,方调守。”游得檄,亦解印绶去。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钜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举茂材,迁在粟。宣即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扶惭愧。官属善之。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共张职办。宣子惠亦至二千石。始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惠自知治县不称宣意,遣门下掾送宣至陈留,令掾进见,问宣不教戒惠吏职之意,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
(节选自《汉书·薛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B.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C.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D.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开头是对薛宣的评价,“为人”和“进止”是对应的,“为人好威仪”和“进止雍容”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根据前后意思来看,“财用”“笔研”都是薛宣设方略的对象,“下至财用笔研”是一个完整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整句话的翻译为:薛宣为人注重庄重的容貌举止,进退举止文雅大方,很值得一看。他性情缜密安静,有智谋,省察官吏的职责,寻求便利安逸的办法。小到财物笔砚,都替它们设计方法策略,(使之)便于使用而且节省花费。故选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陛下,原指皇宫台阶下的地砖,后成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代官员将之佩带在身上,也借指官爵。
C.贼曹﹐官署名,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主管盗贼事务,东汉沿置。
D.邮亭﹐古代传递官府文书的信使沿途休息的处所,也可指驿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原指皇宫台阶下的地砖”是错误的。陛下原指站在皇宫台阶下的侍者。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宣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成帝即位后,薛宣担任御史中丞,他向上级陈书揭露部刺史不守规则、为政烦琐严苛﹑敛取钱财的行为。
B.薛宣心思缜密,知人善用。薛宣根据频阳县、粟邑县的民风特点和各自县令的特点,上奏请求将两人互调,结果两个县都治理得很好。
C.薛宣关心同僚,崇尚礼仪。贼曹属官张扶休假日还到官署办公,薛宣开导他,认为休假日属官应回家陪伴妻儿,宴请邻里,享受欢乐。
D.薛宣言辞犀利,责退谢游。薛宣被大儒谢游轻视,薛宣发公文给他,指责他治理政务烦琐苛刻,做不法之事,要他反思,谢游最后自己离职。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向上级陈书揭露部刺史……敛取钱财的行为”是错误的,从原文“殆吏多苛政……听谗佞”来看,薛宣在所上奏章中并没有揭露部刺史“敛取钱财的行为”。从后文内容来看,薛宣是在指责栎阳县令谢游时说到了“贼取钱财数十万”。故选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4分)
(2)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4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因为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第二问: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便宜”,有利的事;“举奏”,上奏检举;“称进”,推举。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功次”,功绩的大小;“稍”,逐渐。
14.薛宣的儿子做了彭城令,薛宣到彭城为什么不问吏事?他教导给儿子的为官之道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因为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第二问: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写到“始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意思是最初薛惠任彭城县县令,薛宣从临淮调到陈留,经过他任职的县,看到桥梁驿馆没有整修。薛宣心里知道薛惠没有能力,就留在彭城几天,巡视家中,处理安置各种常用的器具,察看园中蔬苿,始终不拿政事来考问薛惠。所以薛宣的儿子做了彭城令,薛宣到彭城不问吏事的原因是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原文写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意思是为政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可以询问而得知。至于有没有能力做到,各有自己的资质才能,怎么能够效法呢?所以他教导儿子的为官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参考译文】
薛宣字赣君,是东海郏县人。成帝刚刚登上帝位,薛宣任御史丞,献上奏疏说:“陛下道德最为高尚,仁爱厚道,可是阴阳没有调和。我私下考虑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官吏大多施行严苛的政令,刑赏与教化繁杂琐碎,大概罪过在部刺史身上,有的人不遵守条例所规定的职責,开行私请托的门路,听取说人坏话及以花言巧言巴结他人的人的话。”薛宣屡次谈论对施政有利的事,上奏检举部刺史,他所贬降和推举的,清浊明了。栎阳县县令谢游自认为是有名望的大儒生,轻視薛宣。薛宣单独发送文书公开责备他说:“通告栎阳县县令:官吏和百姓说县令治理政务烦琐苛刻,残暴敛取钱财几十万,供给自己做不合法的事;县令你详细思考这件事,将要将你调离守令的职位。”谢游收到檄文,也解除印信和绶带离开了。频阳县北边对着上郡、西河,是几个郡的交会处,有很多盗贼。频阳县县令平陵人薛恭是本县的孝子,按照功绩的大小逐渐升迁,不曾治理过百姓,职责内的事情没有办理。粟邑县很小,坐落在山里,百姓谨慎质朴容易管理。县令钜鹿人尹赏长期在郡里担任办事的官吏,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升职调到了粟邑县。薛宣就奏请让尹赏与薛恭换任县令。两个人任职几个月,两个县都治理得很好。薛宣就发送公文慰劳勉励他们。到了冬至官吏休假,唯独贼曹属官张扶不愿意休假,到官署办理公事。薛宣出来开导他说:“礼仪崇尚谐和,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注重通达。冬至这一天,官吏依照法律休假,从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很久了。官署虽然有公家的职责事务,家里也盼望私人的情意。属官应该跟从众人,回家陪伴妻子儿女,安排酒菜,宴请邻居,一起欢笑取乐,这也是正当的呀!”张扶很羞愧。属官认为薛宣的话很对。薛宣为人注重庄重的容貌举止,进退举止文雅大方,很值得一看。他性情缜密安静,有智谋,省察官吏的职责,寻求便利安逸的办法。小到财物笔砚,都替它们设计方法策略,(使之)便于使用而且节省花费。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郡中安定无事。薛宣升任少府,置备(各种器物)称职且办理得很好。薛宣的儿子薛惠也做到(俸禄为)二千石的官职。最初薛惠任彭城县县令,薛宣从临淮调到陈留,经过他任职的县,看到桥梁驿馆没有整修。薛宣心里知道薛惠没有能力,就留在彭堿几天,巡视家中,处理安置各种常用的器具,察看园中蔬菜,始终不拿政事来考问薛惠。薛忠自己知道治理彭城县不合薛宣的心意,就派遣门下属官送薛宣到陈留,让属官前去谒见,向薛宣询问不用官吏的职责教导训诫薛惠的意图,薛宣笑着说:“为政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可以询问而得知。至于有没有能力做到,各有自己的资质才能,怎么能够效法呢?”众人传扬称许,认为薛宣的话是对的。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涉及角度有:句意、情感、手法、结构、炼字等。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情感态度概括错误,应该是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作为爱国诗人是不甘心做平凡普通的渔父的。故选B。
16.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两句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②词人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做这类题,一般先翻译诗句,然后明确手法并加以分析,最后点明效果和情感。题干为“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两句的妙处”,明确了答题区域为结尾两句,题型赏析句子含义,具体为炼句题。答案②中“这两句的意思是,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属于翻译诗句大意,是浅层内容。答案②中“词人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属于对手法的解析部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属于点明深层情感,这是手法的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诞、殇、妄、蜉蝣、粟等。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省略号作用的分析的能力。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项,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C项,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故选D。
19.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中某一手法的鉴赏的能力。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有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已经明确“借代具有相关性”,也就必须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既要指出借体和本体以及二者的关系,又要分析二者如何相关。材料中说“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显然是用“旭日东升”来代“老屋”,因为“旭日东升”是悬挂在“老屋”门楣上的字,二者关系紧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好一个听雨的场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①原句“如果”表假设,联想老屋雨天的场景,增添了老屋的情致;②原句使用了“啪嗒啪嗒”拟声词,采用了视听结合手法写雨天的场景,生动且具有画面感;③原句“好一幅听雨图”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雨天的老屋比作画,形象生动凸显了老屋的雅致;④原句表述同原文语体一致,更具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可以从内容(主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思考。从语言上看,原句中有“啪嗒啪嗒”的拟声词,看到的芭蕉叶,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能够让我们生动地感受到下雨的画面;把雨天的老屋比作了听雨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老屋的雅致。从内容上来看,原句中有“如果”二字,代表的是假设的情况,是联想的场景,能够丰富文本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原句和上下文的联系更为严谨紧密。
21.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9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20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参考答案】①“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④“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引号改为书名号。⑥残缺,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修改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标点运用。“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的贴切,分寸感和褒贬色彩的把握。标点要注意常见标点的误用类型,避免踩雷。①句中“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④句中“降低了……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句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文件名称,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句中“沙尘暴为代表”缺少与“为”呼应的介词,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5分)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参考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解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散句变整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基准句,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解答本题,首先选择出恰当的句子作为“标本”,然后将其他句子按照统一结构和句式进行调整。如可以选择如下的句式:最……不是……,(而)是……。句式确定之后,再调整各句句式即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生活中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文学作品中也能看见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黄方国的《父亲》、鲁迅的《藤野先生》、杨绛的《老王》……他们总能让故事中的人物在笔下生辉。或许,你的心中也有那么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个人的故事。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目前面有一段材料,考生不可忽视,这段材料给考生提供了立意的方向,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且这些人物形象是令人“挥之不去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要有鲜明的个性,引人共鸣的喜怒哀乐,崇高宝贵的精神品质等等,考生可以选择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人物。
本次作文已经限定了文体——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动笔之前应该准备的步骤,包括素材的准备、中心的确定、人物和事件的确定。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有审题、拟题、选材、结构四个步骤。本次作文所写的人物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大堰河、烛之武、荆轲、项羽、刘邦、梁任公……,选择其中一位或几位写,结合人物的事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重在刻画人物鲜明而独特的性格特点。也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样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可以是农民、教师、摊贩、警察、医生、清洁工人、送奶工……总之,要选择触动心灵的人物为写作对象。这样就更能够激发自己内心深处各种感情进而产生理性认识一一受到教育启发,有领悟。从触动作者的心灵到触动读者的心灵,要通过感情这座桥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离不开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种种都是能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善于把情渲染出来,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注意:(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4)要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尤其要有细节描写。(5)要有真情实感。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立意:表达对人物的敬仰,写人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借助人物沟通古今,与藤野先生对话,永远的愧怍——老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30年,陈寅格先生在为陈垣的《敦煌劫余录》作序时,也提出了“敦煌学”一词,他们所指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敦煌文献。
1981年,随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说法的流传,国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拟成立相关研究机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也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学术界开始讨论敦煌学的概念及学科建设问题了。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敦煌学的学科属性及内涵的讨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
早在1956年,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从主要的内容而言,应分两大类:一是属于造型艺术的塑像,壁画、绢画及木建筑(窟椽)等;一是属于文书如竹简、写本佛经、儒经、中亚西藏印度文书及一切史料文学等。但以必然不可少的参证比较资料来说,则敦煌一带的汉墓,乃至于考古上的一切发现,也都是重要材料。廓大到全河西,全西域,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由此可见,姜亮夫先生所定义的敦煌学范围比较宽,除了敦煌的文献、艺术外,还包括敦煌周边乃至新疆、中亚地区的历史及出土的文物。在1983年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上,姜先生又作了《敦煌学规划私议》的书面发言:“说到敦煌学,内容是相当复杂的。狭隘一点的人,只把写本、刻本、卷子算作‘学’。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
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这样也容易混淆敦煌学与西北史地学、吐鲁番学、中西交通史、中亚史等学科的界限。
另一个有影响的观点是周一良先生提出的。1983年5月,周一良在为《敦煌遗书论文集》作序时说:“敦煌资料是方面异常广泛、内容无限丰富的宝藏,而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如果概括地称为敦煌研究,恐怕比‘敦煌学’的说法更为确切、更具有科学性吧。”由于周先生是提出“敦煌学”一词的陈寅恪先生的学生,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所以他的意见在学术界有比较广泛的影响,当时,就是敦煌文物研究所也不称“敦煌学”,而称“敦煌”研究。
1984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敦煌版本文献研究。针对林家平等学者的意见,我发表了《试论敦煌学及其研究对象——兼与林家平等同志商榷》,对学界已有的敦煌学、敦煌研究、敦煌文献研究进行了考辨,提出“所谓敦煌学,就是指以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001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此外,郝春文最早将敦煌学定义为交叉学科。
敦煌文献发现已经120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我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学科的敦煌学应该是能够成立的。
(摘编自刘进宝《再论敦煌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材料二:
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当然,作为交叉学科的敦煌学,与我们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所说的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在认识世界过程中,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解决共同问题产生的学科交融,经过反复论证和试验产生的新的学科领域,其核心和实质是两门以上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互相渗透,渗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敦煌学的多学科交叉则只是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因为诸多不同学科的资料都是在敦煌发现的。所以敦煌也就成了敦煌学的特定空间范围,这是敦煌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和标志。如历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整体上看,这门学科不属于敦煌学,但如果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古代的历史问题,就属于敦煌学的范围;当然,用敦煌出土的资料或研究敦煌地区的古代历史问题也还仍然属于历史学的范围。这样,敦煌学就与历史学产生了交叉。其他如宗教、语言、文学等学料的情况可依此类推。所以,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
(摘编自郝春文《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3分)( )
A.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刘进宝、荣新江等。
B.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导致其对于敦煌学概念、范围和内涵的意见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
C.周一良提出“敦煌学不是一门有系统成体系的学科”的意见影响广泛,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
D.以地名学的敦煌学研究已有百年历史,但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内涵及研究对象,目前仍有一定的争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针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国家相关部门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B.如果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既有文科,也有自然科学。因此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
C.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医学等各类材料。
D.敦煌学作为集合体与历史学、宗教学等单体学科面貌明显不同,不少学者认为敦煌学不是一门学科。
3.在刘进宝看来,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A.宗教影响下的敦煌变文源头考释
B.敦煌曲子词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探析
C.敦煌景区情景剧《丝路花语》演出
D.敦煌飞天形象的历史演变研究
4.文章说敦煌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兴”的理解。(4分)
5.文化研究者应怎样从事研究,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20世纪70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惘。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情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
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村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
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睡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脚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年第14期)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在文章中,“无为而治”“随遇而安”表明了我在开始时对考高中的态度很随便,后来我遇到村里的知青,态度发生了改变。
C.“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D.“我”的后辈们听了“我”和二姐的故事后“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表明了两个时代差异很大,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
A.“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因为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B.下地劳动,不知为何姐没去,“晚饭,姐也没有在家吃饭”“饭后,二组也没有很快回家”这些语句引起读者的想象,为后文做了铺垫。
C.文章描绘了优美热闹的夜景,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为全文增添了一丝轻快色彩。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先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8.请阅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及作用。(4分)
9.本文画横线部分隐含着二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薛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成帝初即位,宣为中丞,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而阴阳不和。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开私门,听谗佞。”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栎阳令谢游自以大儒有名,轻宣。宣独移书显责之曰:“告栎阳令:吏民言令治行烦苛,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令详思之,方调守。”游得檄,亦解印绶去。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钜鹿尹赏久郡用事吏,举茂材,迁在粟。宣即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移书劳勉之。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一笑相乐,斯亦可矣!”扶惭愧。官属善之。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共张职办。宣子惠亦至二千石。始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惠自知治县不称宣意,遣门下掾送宣至陈留,令掾进见,问宣不教戒惠吏职之意,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
(节选自《汉书·薛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B.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C.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D.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陛下,原指皇宫台阶下的地砖,后成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代官员将之佩带在身上,也借指官爵。
C.贼曹﹐官署名,西汉丞相府所属诸曹之一,主管盗贼事务,东汉沿置。
D.邮亭﹐古代传递官府文书的信使沿途休息的处所,也可指驿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薛宣不畏权贵,敢于进谏。成帝即位后,薛宣担任御史中丞,他向上级陈书揭露部刺史不守规则、为政烦琐严苛﹑敛取钱财的行为。
B.薛宣心思缜密,知人善用。薛宣根据频阳县、粟邑县的民风特点和各自县令的特点,上奏请求将两人互调,结果两个县都治理得很好。
C.薛宣关心同僚,崇尚礼仪。贼曹属官张扶休假日还到官署办公,薛宣开导他,认为休假日属官应回家陪伴妻儿,宴请邻里,享受欢乐。
D.薛宣言辞犀利,责退谢游。薛宣被大儒谢游轻视,薛宣发公文给他,指责他治理政务烦琐苛刻,做不法之事,要他反思,谢游最后自己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宣数言政事便宜,举奏部刺史,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4分)
(2)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职不办。(4分)
14.薛宣的儿子做了彭城令,薛宣到彭城为什么不问吏事?他教导给儿子的为官之道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景。
B.“酒徒”两句,把成为“渔父”的自己置于“封侯者”之中,对比鲜明,“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
C.“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D.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是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作为爱国诗人是不甘心做平凡普通的渔父的。故选B。
16.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两句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19.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好一个听雨的场面”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下面的语段在语法、标点方面共存在四处错误,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卫星观测数据显示,全球2000~2019年的新增绿化面积中,至少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②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③库布其沙漠植被恢复;④距北京仅有180公里的塞罕坝,通过人工种植形成了112万亩人工林海,大大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⑤正因如此,2020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⑥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对沙尘暴为代表的沙尘天气的认知仍需深化。
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5分)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生活中总能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文学作品中也能看见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黄方国的《父亲》、鲁迅的《藤野先生》、杨绛的《老王》……他们总能让故事中的人物在笔下生辉。或许,你的心中也有那么一个挥之不去的形象,请你与我们一起分享这个人的故事。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语 文(A)答 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项,“认为‘敦煌学’可以成为一门学科的学者有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姜亮夫、刘进宝、荣新江等”说法错误。荣新江不是,原文的表述是“2001年,荣新江在《敦煌学十八讲》中,认为周一良先生对敦煌学的看法‘极有见地,“敦煌学”的确是一门不成系统的学问’”。B项,“姜亮夫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过宽”说法错误。由原文“姜亮夫先生关于敦煌学概念、范国和内涵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这可能是姜先生对敦煌学定义的范围实在太宽了的原因”可知,原文的表述是“可能”,选项过于绝对。C项,“仅仅是由于他是陈寅恪的学生”说法错误。原文原因中还有“在史学界有重要影响和地位”,选项以偏概全。故选D。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敦煌学在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同一地域(敦煌)的宗教、历史、文字、艺术、医学等各类材料”说法错误。“不同学科理论交叉的基础上研究”讲的是一般学科,所以错。故选C。
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项,敦煌景区情景剧是文创活动,不属于敦煌学研究范畴。故选C。
4.
【参考答案】(1)时间短。从1925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100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2)发展快。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3)研究对象和方式新。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4)命名方式新,“以地名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结合“‘敦煌学’这一名称最早是由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8月在大阪的演讲中提出的”“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使社会各界,从党政机关到学术机构,从学者到民间人士,都开始关注敦煌”分析可知,从1925年首提敦煌学至今不到100年,国内大规模关注敦煌学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新兴”指研究的时间短。结合“敦煌文献发现已经120年了,早已成为国际显学”分析可知,迅速成为一门国际显学。“新兴”指发展快。结合“按现代学科分类,敦煌学的研究对象的内容不仅涉及宗教、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民族等文科的诸多学科,还涉及医学、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所以,多科性或多学科交叉是敦煌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敦煌学不是其所涉及那十几个学科的简单综合,而是由各学科与敦煌有关的部分组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分析可知,与一般的交叉学科不同,研究不同学科的材料在同一地域空间(敦煌)的交叉。“新兴”指研究对象和方式新。结合“以地名学的敦煌学是由与敦煌有关的诸多学科的相关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分析可知,敦煌学“以地名学”。“新兴”指命名方式新。
5.
【参考答案】(1)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2)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3)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如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探究文本的能力。结合“姜亮夫先生就在《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一书中探讨了敦煌学的概念和内涵:‘全部敦煌学的范围,是相当大而繁复的……乃至中央亚细亚的一切文化历史,莫不与敦煌相涉,要结合来研究才行’”分析可知,要以系统的(普遍联系的)和比较参照等的方法研究问题。不同学者均基于敦煌学术的包罗万象进行研究。结合“在我的私见,则莫高窟的各种艺术品也是‘学’:绘画、雕塑、石刻、木构建筑,无一不在整个历史文化范畴之中,而且也各有其原理、原则、方法在其中,为什么不能是学呢?凡属在莫高、榆林的一纸、一牍、一画、一字,乃至一草、一木,莫不可以作为六朝至北宋这个长时期中的文化遗产”分析可知,文史研究要有文化自信。学者们均看到中华文化遗产的非凡价值。结合“1984年,林家平、宁强、罗华庆联名发表了《试论敦煌学的概念、范围及其特点》,他们不同意姜亮夫和周一良先生的意见,提出将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划定为敦煌史地、敦煌美术、敦煌建筑、敦煌乐舞、敦煌宗教、敦煌文学、敦煌语言文字文献研究、敦煌科技文献研究和敦煌版本文献研究”分析可知,林家平等人对主流观点提出不同看法,故研究文化要有批判性思维,学术争鸣才能推动学术进步。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与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D项,“两代人之间无法理解和沟通”分析错误,“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只是他们对那段曾经的岁月不了解,并非无法理解和沟通,文末“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等也可以看出两代人是可以理解和沟通的。故选D。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热闹”分析错误,“有蛐蛐的叫声”以声写静;“意在烘托二姐主动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美好形象,抒发了对二姐的赞美之情”过度解读,本文中关于月光夜色的描绘并不在于烘托二姐形象,只是人物活动的环境。故选C。
8.
【参考答案】含意:我对二姐有歉疚,我也认识到我和二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对二姐的求学生涯有歉疚,我要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让我的后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标题,表达了我的观点,点明并加深了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结尾含意和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时,要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既要分析出基本意思,也要分析出内含的情感等。“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表明了自己的写作意图,给二姐,给后辈。给二姐是为了表达歉疚,“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同时在结构上呼应标题“一份久远的歉疚”;给后辈,是让他们在理解过去的基础上珍惜现在。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9.
【参考答案】①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如“笑容是凄淡的”“眼里含着泪水”。②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掩饰自己对读书的渴求,如“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③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如“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文章画线部分隐含的人物的心理、要结合全文内容对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扣住语句的典型手法,如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本题中对二姐进行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刻画,分析时要重点扣住这些。“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等描写,看似矛盾,实则写出了二姐内心不能继续读书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不能流露出来,所以只能是强颜欢笑。“你好好读书;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等语言描写更是表现了二姐对读书的渴望。两次“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弟钢笔的举动,都体现了二姐对弟弟的期望与祝福。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开头是对薛宣的评价,“为人”和“进止”是对应的,“为人好威仪”和“进止雍容”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根据前后意思来看,“财用”“笔研”都是薛宣设方略的对象,“下至财用笔研”是一个完整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整句话的翻译为:薛宣为人注重庄重的容貌举止,进退举止文雅大方,很值得一看。他性情缜密安静,有智谋,省察官吏的职责,寻求便利安逸的办法。小到财物笔砚,都替它们设计方法策略,(使之)便于使用而且节省花费。故选B。
1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原指皇宫台阶下的地砖”是错误的。陛下原指站在皇宫台阶下的侍者。故选A。
12.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向上级陈书揭露部刺史……敛取钱财的行为”是错误的,从原文“殆吏多苛政……听谗佞”来看,薛宣在所上奏章中并没有揭露部刺史“敛取钱财的行为”。从后文内容来看,薛宣是在指责栎阳县令谢游时说到了“贼取钱财数十万”。故选A。
13.
【参考答案】第一问:因为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第二问: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便宜”,有利的事;“举奏”,上奏检举;“称进”,推举。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功次”,功绩的大小;“稍”,逐渐。
14.
【参考答案】第一问:因为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第二问: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原文写到“始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吏事”,意思是最初薛惠任彭城县县令,薛宣从临淮调到陈留,经过他任职的县,看到桥梁驿馆没有整修。薛宣心里知道薛惠没有能力,就留在彭城几天,巡视家中,处理安置各种常用的器具,察看园中蔬苿,始终不拿政事来考问薛惠。所以薛宣的儿子做了彭城令,薛宣到彭城不问吏事的原因是薛宣知道儿子没有能力,故意不问。原文写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意思是为政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可以询问而得知。至于有没有能力做到,各有自己的资质才能,怎么能够效法呢?所以他教导儿子的为官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并从中学习。
【参考译文】
薛宣字赣君,是东海郏县人。成帝刚刚登上帝位,薛宣任御史丞,献上奏疏说:“陛下道德最为高尚,仁爱厚道,可是阴阳没有调和。我私下考虑其中一个原因,大概是官吏大多施行严苛的政令,刑赏与教化繁杂琐碎,大概罪过在部刺史身上,有的人不遵守条例所规定的职責,开行私请托的门路,听取说人坏话及以花言巧言巴结他人的人的话。”薛宣屡次谈论对施政有利的事,上奏检举部刺史,他所贬降和推举的,清浊明了。栎阳县县令谢游自认为是有名望的大儒生,轻視薛宣。薛宣单独发送文书公开责备他说:“通告栎阳县县令:官吏和百姓说县令治理政务烦琐苛刻,残暴敛取钱财几十万,供给自己做不合法的事;县令你详细思考这件事,将要将你调离守令的职位。”谢游收到檄文,也解除印信和绶带离开了。频阳县北边对着上郡、西河,是几个郡的交会处,有很多盗贼。频阳县县令平陵人薛恭是本县的孝子,按照功绩的大小逐渐升迁,不曾治理过百姓,职责内的事情没有办理。粟邑县很小,坐落在山里,百姓谨慎质朴容易管理。县令钜鹿人尹赏长期在郡里担任办事的官吏,被推举为优秀人才,升职调到了粟邑县。薛宣就奏请让尹赏与薛恭换任县令。两个人任职几个月,两个县都治理得很好。薛宣就发送公文慰劳勉励他们。到了冬至官吏休假,唯独贼曹属官张扶不愿意休假,到官署办理公事。薛宣出来开导他说:“礼仪崇尚谐和,关心人性的道德理念注重通达。冬至这一天,官吏依照法律休假,从开始实行到现在已经很久了。官署虽然有公家的职责事务,家里也盼望私人的情意。属官应该跟从众人,回家陪伴妻子儿女,安排酒菜,宴请邻居,一起欢笑取乐,这也是正当的呀!”张扶很羞愧。属官认为薛宣的话很对。薛宣为人注重庄重的容貌举止,进退举止文雅大方,很值得一看。他性情缜密安静,有智谋,省察官吏的职责,寻求便利安逸的办法。小到财物笔砚,都替它们设计方法策略,(使之)便于使用而且节省花费。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郡中安定无事。薛宣升任少府,置备(各种器物)称职且办理得很好。薛宣的儿子薛惠也做到(俸禄为)二千石的官职。最初薛惠任彭城县县令,薛宣从临淮调到陈留,经过他任职的县,看到桥梁驿馆没有整修。薛宣心里知道薛惠没有能力,就留在彭堿几天,巡视家中,处理安置各种常用的器具,察看园中蔬菜,始终不拿政事来考问薛惠。薛忠自己知道治理彭城县不合薛宣的心意,就派遣门下属官送薛宣到陈留,让属官前去谒见,向薛宣询问不用官吏的职责教导训诫薛惠的意图,薛宣笑着说:“为政之道是把法令作为老师,可以询问而得知。至于有没有能力做到,各有自己的资质才能,怎么能够效法呢?”众人传扬称许,认为薛宣的话是对的。
1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涉及角度有:句意、情感、手法、结构、炼字等。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情感态度概括错误,应该是写出陆游仕途的坎坷失意,作为爱国诗人是不甘心做平凡普通的渔父的。故选B。
16.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是,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②词人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做这类题,一般先翻译诗句,然后明确手法并加以分析,最后点明效果和情感。题干为“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两句的妙处”,明确了答题区域为结尾两句,题型赏析句子含义,具体为炼句题。答案②中“这两句的意思是,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属于翻译诗句大意,是浅层内容。答案②中“词人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属于对手法的解析部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属于点明深层情感,这是手法的效果。
17.
【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诞、殇、妄、蜉蝣、粟等。
1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省略号作用的分析的能力。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项,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项,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C项,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故选D。
19.
【参考答案】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中某一手法的鉴赏的能力。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主要有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部分代整体等。作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已经明确“借代具有相关性”,也就必须结合所给材料分析借体和本体之间的相关性。既要指出借体和本体以及二者的关系,又要分析二者如何相关。材料中说“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显然是用“旭日东升”来代“老屋”,因为“旭日东升”是悬挂在“老屋”门楣上的字,二者关系紧密。
20.
【参考答案】①原句“如果”表假设,联想老屋雨天的场景,增添了老屋的情致;②原句使用了“啪嗒啪嗒”拟声词,采用了视听结合手法写雨天的场景,生动且具有画面感;③原句“好一幅听雨图”使用了比喻手法,将雨天的老屋比作画,形象生动凸显了老屋的雅致;④原句表述同原文语体一致,更具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可以从内容(主旨)、语言(修辞)、结构等方面思考。从语言上看,原句中有“啪嗒啪嗒”的拟声词,看到的芭蕉叶,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能够让我们生动地感受到下雨的画面;把雨天的老屋比作了听雨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老屋的雅致。从内容上来看,原句中有“如果”二字,代表的是假设的情况,是联想的场景,能够丰富文本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原句和上下文的联系更为严谨紧密。
21.
【参考答案】①“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④“降低了沙尘对京津的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引号改为书名号。⑥残缺,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解析】本题考查语段修改和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和标点运用。“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符合表达的目的,尤其指运用词语的贴切,分寸感和褒贬色彩的把握。标点要注意常见标点的误用类型,避免踩雷。①句中“至少25%以上”不合逻辑,删掉“至少”;④句中“降低了……侵扰”搭配不当,将“降低”改为“减轻”;⑤句中“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文件名称,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⑥句中“沙尘暴为代表”缺少与“为”呼应的介词,应在“沙尘暴为代表”的前面添加介词“以”。
22.
【参考答案】最高的不是天空,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最美的不是天上的彩虹,而是我们的心灵!
【解析】这是一道句式转换中的散句变整句,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是先确立基准句,然后把其它句子按照基准句的句式来改写,最后再调整一下语序即可。解答本题,首先选择出恰当的句子作为“标本”,然后将其他句子按照统一结构和句式进行调整。如可以选择如下的句式:最……不是……,(而)是……。句式确定之后,再调整各句句式即可。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题目前面有一段材料,考生不可忽视,这段材料给考生提供了立意的方向,即“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且这些人物形象是令人“挥之不去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要有鲜明的个性,引人共鸣的喜怒哀乐,崇高宝贵的精神品质等等,考生可以选择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人物。
本次作文已经限定了文体——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记叙文动笔之前应该准备的步骤,包括素材的准备、中心的确定、人物和事件的确定。写好记叙文,首先要有审题、拟题、选材、结构四个步骤。本次作文所写的人物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大堰河、烛之武、荆轲、项羽、刘邦、梁任公……,选择其中一位或几位写,结合人物的事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重在刻画人物鲜明而独特的性格特点。也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这样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可以是农民、教师、摊贩、警察、医生、清洁工人、送奶工……总之,要选择触动心灵的人物为写作对象。这样就更能够激发自己内心深处各种感情进而产生理性认识一一受到教育启发,有领悟。从触动作者的心灵到触动读者的心灵,要通过感情这座桥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处处离不开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种种都是能激起感情波澜的石子,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善于把情渲染出来,达到触动心灵的目的。注意:(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4)要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尤其要有细节描写。(5)要有真情实感。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立意:表达对人物的敬仰,写人物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借助人物沟通古今,与藤野先生对话,永远的愧怍——老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