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虽有佳肴》(第2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18:21:0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
⑶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⑷故曰:_____________。《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____!
答案:⑴虽有嘉肴⑵教然后知困⑶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⑷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不知其旨( )也 ⑵虽有至道( )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答案:⑴味美⑵最好的道理⑶同“敩”教导⑷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案:⑴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⑵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二、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兑命》曰 “____”同“____” ,_______
⑵学学半 “____”同“____”,_______
答案:⑴“兑”同“说” ,傅说 ⑵“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⑴虽有至道
虽,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⑵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⑶教然后知困
然后,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⑷教学相长也
长,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答案:⑴即使/虽然 最好/到⑵味美/意义/⑶这样以后/关联词 困惑/困难⑷促进/增长
3.词类活用
⑴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名词 形容词 甘美⑵形容词 名词 好处
4.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
③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
①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______)
答案:⑴①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②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③表示揣测,大概⑵①学习②同“敩”,教导
5.特殊句式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⑵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三、探究课文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⑴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
四、课堂总结
1.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写作特色
⑴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⑵多用对偶,节奏感强。
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五、拓展探究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虽( )有嘉肴 ⑵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答案:⑴即使⑵所以、因此⑶同“敩”教导⑷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①虽有至道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困①教然后知困②困于心,衡于虑
C.长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之①其此之谓乎②何陋之有
答案:D(A.①道理②仁政 B.①困惑②困苦 C.①促进②久远 D.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答案:⑴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⑵《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开头运用______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____与____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答案:类比 教 学 教学相长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
答案:C【解析】C 项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
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答案: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⑴其
⑵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难点〗
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
⑶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⑷故曰:_____________。《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不知其旨( )也 ⑵虽有至道( )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兑命》曰 “____”同“____” ,_______
⑵学学半 “____”同“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⑴虽有至道
虽,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⑵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⑶教然后知困
然后,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⑷教学相长也
长,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词类活用
⑴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
③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
①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⑵教学相长也。
三、探究课文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课堂总结
五、拓展探究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虽( )有嘉肴 ⑵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①虽有至道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困①教然后知困②困于心,衡于虑
C.长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之①其此之谓乎②何陋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开头运用______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____与____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
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一、1.⑴虽有嘉肴⑵教然后知困⑶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⑷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
2.⑴味美⑵最好的道理⑶同“敩”教导⑷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3.⑴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⑵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二、1.⑴“兑”同“说” ,傅说 ⑵“学”同“敩”,教导
2.⑴即使/虽然 最好/到⑵味美/意义/⑶这样以后/关联词 困惑/困难⑷促进/增长
3.⑴名词 形容词 甘美⑵形容词 名词 好处
4.⑴①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②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③表示揣测,大概⑵①学习②同“敩”,教导
5.⑴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⑵判断句。“……也”,表判断。
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三、1.⑴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3.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
四、1.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写作特色
⑴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⑵多用对偶,节奏感强。
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五、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六、1.⑴即使⑵所以、因此⑶同“敩”教导⑷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2.D(A.①道理②仁政 B.①困惑②困苦 C.①促进②久远 D.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
3.⑴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⑵《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类比 教 学 教学相长
5.C【解析】C 项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
6.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
⑴其
⑵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
《虽有佳肴》
《礼记》
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
⑶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⑷故曰:_____________。《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教学相长也
其此之谓乎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不知其旨( )也
⑵虽有至道( )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同“敩”教导
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1.通假字
⑴《兑命》曰 “___”同“___”,_____
⑵学学半 “___”同“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⑴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学”同“敩”,教导
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兑”同“说” ,傅说
3.古今异义
⑴虽有至道
⑵不能知其旨也
⑶教然后知困
⑷教学相长也
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古义:最好;今义:到。
旨,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关联词。
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长,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
③其此之谓乎
①教学相长
②学学半
⑴其
⑵学
代词,指“佳肴”
代词,指“至道”
表示揣测,大概
学习
同“敩”,教导
5.特殊句式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⑵教学相长也。
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判断句。“……也”,表判断。
翻译: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⑴以“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⑵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说理浅显易懂。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人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和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人,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引用论证来讲道理,证明论点——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并进一步强调学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长”。
1.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写作特色
⑴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章逻辑严密,有条有理,且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⑵多用对偶,节奏感强。
课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运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有很强的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同时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说理的力度。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①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②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④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⑤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⑧来而不往非礼也。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虽( )有嘉肴
⑵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即使
所以、因此
同“敩”教导
语气助词,表推测,大概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
B.困
C.长
D.之
①虽有至道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教然后知困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①其此之谓乎
②何陋之有
道理
仁政
困惑
困苦
促进
久远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
D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开头运用_____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____与____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类比


教学相长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
C
文章引用的是“《兑命》曰'学学半’”来充当道理论据论证观点的。
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一个人在学习中,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了知识,才能了解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把知识讲给别人听,才能发现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再去努力弄懂。两者相互促进。
1.背诵翻译课文。
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朗读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难点〗
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进程〗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
⑶知不足,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
⑷故曰:_____________。《兑命》曰“学学半”,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不知其旨( )也 ⑵虽有至道( )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二、文言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⑴《兑命》曰 “____”同“____” ,_______
⑵学学半 “____”同“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⑴虽有至道
虽,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至,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⑵不能知其旨也
旨,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⑶教然后知困
然后,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困,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⑷教学相长也
长,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
3.词类活用
⑴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⑵不知其善也
善,_______作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______)
②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
③其此之谓乎(______________)
①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
②学学半(______________)
5.特殊句式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⑵教学相长也。
三、探究课文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3.引用《兑命》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 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课堂总结
五、拓展探究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六、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虽( )有嘉肴 ⑵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
⑶学( )学半 ⑷其( )此之谓乎
2.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①虽有至道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困①教然后知困②困于心,衡于虑
C.长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之①其此之谓乎②何陋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⑵《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开头运用_______手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从_____与_____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__________”的观点,最后又引用“学学半”来深化强调论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教学相长”和“学学半”的相同点是: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B.“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都是强调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观点。
D.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在论述“学”与“教”关系时,句子的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整齐有力。
6.结合自身学习经验,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翻译课文。
2.查阅资料理解积累的《礼记》中的名句。
⑴其
⑵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