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10:19:08

内容文字预览

21.4 游山西村 教案
教学目标
1.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体味诗歌的内涵。
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涵。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著名诗人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是古代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四、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五、检查字词
1.重点字词
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古风:古人的风尚。
若:连词,假如。
许:答应,允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六、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是谁
明确: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农家的热情和朴实;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明确①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③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④“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3.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4.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确:①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③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5.赏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明确:①颈联由上一联的写景,转到了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②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③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
6.赏析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明确:①无时,随时。既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随时拜访农家的愿望,又暗示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②尾联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喜欢农村,向往田园,随时到农家拜访,与老农亲切交谈。
七、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明确: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 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 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这首诗虽是游诗,但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游”字,而处处写游,以游村情事说起,极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最后愿为频访,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 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八、本文主旨
《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的古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九、写作特色
主线突出,层次分明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游”字,但处处写“游”,游兴十足,游意未尽,而又层次分明。尤其是颔联两句,对仗工整,写了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
课后练习
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错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容许“我”在月光下闲游,“我”会随时拄着拐杖前来敲门。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再来。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共22张PPT)
第五单元
21.4 游山西村
陆游
学习目标
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涵。
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宋著名诗人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新课导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是古代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作者简介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写作背景
文意梳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朗读指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
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译文:山重重叠叠,水迂回曲折,怀疑无路可走时,(忽现)柳色深绿、花色明丽的村庄。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译文: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穿着简朴,古人的风尚依旧保存。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古人的风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趁着月明来闲游,(我可能会)拄着杖随时来敲门。
连词,
假如
答应,允许
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趁着月明来闲游。
1.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是谁
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
精读课文
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①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精读课文
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③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
④“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3.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又一村”指什么
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精读课文
4.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
精读课文
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③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5.赏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①颈联由上一联的写景,转到了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
精读课文
②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③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
6.赏析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无时,随时。既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随时拜访农家的愿望,又暗示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
精读课文
②尾联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喜欢农村,向往田园,随时到农家拜访,与老农亲切交谈。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 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在山西村, 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这首诗虽是游诗,但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游”字,而处处写游,以游村情事说起,极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最后愿为频访,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合作探究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 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合作探究
《游山西村》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的古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文章主旨
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游”字,但处处写“游”,游兴十足,游意未尽,而又层次分明。尤其是颔联两句,对仗工整,写了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
主线突出,层次分明
文本特色
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课后练习
D
解析:“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错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的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容许“我”在月光下闲游,“我”会随时拄着拐杖前来敲门。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再来。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21.4 游山西村 学案
学习目标
1.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难点
1.体味诗歌的内涵。
2.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内涵。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宋著名诗人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代爱国诗人、词人。他是古代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存诗9000多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三、导读理解
1.重点字词
足鸡豚: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古风:古人的风尚。
若:连词,假如。
许:答应,允许。
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2.第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你感受到了什么 客人是谁
明确: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农家的热情和朴实;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3.赏析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明确①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③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又照应“丰”字,暗示出去年农民又过了一个丰收年。④“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4.第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5.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确:①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②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③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用,蕴含哲理,困境中会出现希望和转机。无论前途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就会出现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6.赏析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明确:①颈联由上一联的写景,转到了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②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除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③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衣冠简朴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
7.赏析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明确:①无时,随时。既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随时拜访农家的愿望,又暗示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②尾联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喜欢农村,向往田园,随时到农家拜访,与老农亲切交谈。
自我检测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箭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①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②焙③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此诗是六言绝句。②嗔:嫌怨。③焙:用微火烘。
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声”烘托山行的环境。
C.陆诗对“箫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2.古诗词鉴赏,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结合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谈谈你对“莫笑”和“足”字的理解。
(2)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C.“箫鼓追随春社近”的意思是: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诗句描写的是村民们在迎神的箫鼓声中忙忙碌碌,而不是“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故C项不正确。
【诗意】《过山农家》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培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嫌恶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晒谷子而欣喜不禁。
2.答案:(1)“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2)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解析:(1)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的菜肴非常丰盛。此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莫笑”的意思是不要笑,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是足够、丰盛的意思。“足鸡豚”的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一“足”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2)此联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红间又出现了一个山村。在人生的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因为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