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高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题(文科)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题意的答案,请用2B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50分)
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指标 甲国 乙国
2000 老年人口比重 6.9 16.2
老年抚养比 10 24.8
2010 老年人口比重 8.5 17
老年抚养比 18.6 25.6
2020 老年人口比重 11.9 20.8
老年抚养比 26.3 33.0
关于甲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国人口老龄化早于乙国 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
C.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 D.甲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 B.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C.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 D.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国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最可能为( )
A.甲→乙→丁→丙 B.乙→甲→丁→丙
C.甲→乙→丙→丁 D.丁→甲→乙→丙
5.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容量 B.国内迁移 C.国际移民 D.社会经济
某地级市位于珠江东岸,处在广州和深圳之间。改革开放后,该市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下图为该市近30年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2000年前,促进该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养老环境优 B.就业机会多 C.矿产储量大 D.教育水平高
7.近十年,该市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得益于( )
①生育政策调整 ②医疗条件改善 ③产业结构优化 ④国家财政补贴 ⑤落户政策放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生态足迹是任何已知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区域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区域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若区域生态足迹大于区域生态承载力,称为区域生态赤字;反之,则为区域生态盈余。下表示意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市(区)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市(区)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承载力
福州 2.616 0.331 龙岩 1.876 1.003
莆田 1.062 0.259 三明 2.758 1.329
泉州 3.196 0.338 南平 0.891 1.398
厦门 1.843 0.213 宁德 1.817 0.680
漳州 1.880 0.573
8.2014年,福建省主要城市( )
A.均依靠外部资源供养 B.大多数为生态盈余
C.泉州生态压力最大 D.南平生态环境恶化
9.福建省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
A.调整消费结构,减缓生态足迹增长趋势
B.鼓励人口外迁,降低人均生态承载力
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口容量
D.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引入省外资源供给
按某种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组后,分布在各组内的数据个数据为频数,各组频数与全部频数之和的比值称为频率。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叫做累积频率。频率的最终累积值为100%。下图是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描述中,属于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A.距河8-10km人口密度最大
B.高程3500-4000m,人口总数多,人口密度大
距河流距离7km处最适宜人口分布
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1.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河运通达度 C.降水量差异 D.水源取用方便程度
泥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蔚县以及山西省的雁北地区,区内发现了为数众多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证实了当时该地适宜古人类生活。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区域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征是( )
A.沿河流分布 B.沿道路分布
C.沿盆地边界分布 D.沿山麓分布
13.当时适宜古人类生存的条件有( )
①气候湿热 ②地形利于狩猎
③水源丰富 ④黄土肥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江苏省某城市不同时期功能区分布图,该城市常住人口总规模2005年达60.5万人,2014年增至近百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从2005年到2014年,该城市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 )
①面积扩大、分布集中 ②在功能上出现分化 ③向西部和南部扩展 ④用地更加集约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从影响该城市功能区的因素考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通通达性对工业区影响不大
B.工业区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
C.住宅区受行政因素影响最大
D.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
下图表示世界亚、非、拉、北美的城镇化水平的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6.①②③④依次代表了( )
A.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
D.非洲、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
17.下列有关地区城市化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目前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 B.①、②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
C.③、④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 D.③、④目前均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从高空俯瞰成都平原,天空浮云悠悠,大地光影变幻,流水蜿蜒,与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田间不时出现的丛丛“绿岛”如翡翠般镶嵌在这富庶的平原上,这些绿岛是一种独属于成都平原的人居模式:翠竹高林掩映之间,数户农家比邻聚居,河溪水渠交错纵横,耕田环绕四周。这个人与自然调适出的诗意聚落,蜀人将其形象地称为林盘(引自孙吉《林盘:成都平原的田间绿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作家描述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近年来,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成都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人居环境恶化 C.城市房价上升 D.城区不断扩大
20.为保护林盘风貌,振兴乡村,当地将林盘分为农耕型、农家旅游型和生态型,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可以( )
A.提高耕地利用率 B.促进乡村文化传承 C.提高城镇化水平 D.降低乡村生活成本
河北省是我国鲜食辣椒的主要产区,可全年供应市场。据统计,2019年河北辣椒种植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超过50%,而生产设施与土地等成本具有明显优势。下表为河北辣椒部分产地生产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栽种时节 产地 设施类型 辣椒品种
2~4月 邯郸、石家庄 大棚 羊角椒、津福16、冀研108.
4~5月 邯郸、石家庄、张家口 大中棚、露地 羊角椒、特大牛角椒、京都红系列
5~8月 邯郸、石家庄、张家口 露地 新一代、杭椒1号、京红2号
10月中下旬 承德、石家庄 温室、中棚 牛角椒、津福15
21.河北鲜食辣椒可全年供应市场,主要得益于( )
①山区立体种植 ②生产设施改进 ③种植品种多样 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为进一步提高河北辣椒的市场竞争力,当地最需要( )
A.推广全年温室栽培 B.提高农机购置补贴
C.扩大辣椒种植面积 D.降低土地租赁费用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24.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 B.生活取水 C.防洪避险 D.田间管理
25.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二、综合题(请用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马拉喀什,地处北非坦西夫特河南岸一片开阔的台地上,东邻阿特拉斯雪山(最高峰超过4100米),是摩洛哥于11世纪作为首都兴建的历史古城。古城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众多名胜古迹和园林驰名世界。现今的马拉喀什已经成为北非热门的国际居住和旅游城市。该市的国际社区居民主要为退休的欧洲人。市中心杰马埃勒夫纳广场是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也是非洲最繁忙的露天市场。每到夜晚,广场上灯火通明,到处是杂技演员、讲故事的人、卖水人、跳舞者和音乐家。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
下图a示意马拉喀什位置,b、c分别为马拉喀什和西欧某地气候资料。
(1)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古代马拉喀什城选址的合理性。(5分)
(2)简析退休的欧洲人选择将该城作为终老之地的原因。(4分)
(3)说明杰马埃勒·夫纳广场夜市持续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27.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发展现状和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发展工业,该城镇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考虑的自然条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W处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的理由有_______、_______。
(3)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规划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湖南省早稻一般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1月上中旬收获。双季稻以早稻和晚稻为主,一季稻一般以中稻为主,2021年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材料二:湖南双峰县甘棠镇地形以丘陵为主。镇政府带领村民形成了以山斗村为主的牡丹、芍药种植,五四村为主的礼品西瓜种植、赛田责任区的蚕桑种植及安格斯黑牛养殖等特色农业。在土地利用方面从双季稻→一季稻→撂荒(部分)→多种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使农民走上一条致富路,同时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材料三:下图示意双峰县地理位置。
(1)分析湖南省大面积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
(2)与种植双季稻相比,分析双峰县种植一季稻的优势。(3分)
(3)分析甘棠镇各村形成不同特色农业的原因。(3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野生草珊瑚,常生长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喜暖,可耐短时低温,喜湿,喜漫射光,忌强光直射。草珊瑚全株药用,以草珊瑚为原料的药品对肺炎有治疗效果,新冠疫情期间草珊瑚供不应求。
贵州省榕江县(下图)山区面积超98%,森林覆盖率约74%,贫困率高。近年来,榕江县因地制宜发展草珊瑚特色产业种植。当地人工种植草珊瑚2~3月播种,种子用薄薄的细土覆盖。秋季收获,以采收植株地上部分代替传统的全株采收,一次种植可持续采摘15年。目前,榕江县按照“国有公司+龙头企业+科学院+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打造“中国草珊瑚之乡"。截止到2020年,该县已完成草珊瑚种植5万多亩,成功脱贫,积极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1)分析贵州省榕江县种植草珊瑚的有利气候条件。(8分)
(2)说明草珊瑚播种时用薄薄的细土覆盖的作用。(3分)
(3)简述与全株采收相比,只采收植株地上部分的好处。(2分)
长安一高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文)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 DBDDD 6-10 BDCDB 11-15 DACAD 16-20 ABADB 21-25 BBCDB
综合题(50分)
26.(1)地势较高(约1000米),气候相对凉爽,适宜定居;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古城建设;背靠雪山(地处迎风坡),冰雪融水(降水)提供充足水源;雪山具有阻挡东部风沙的作用;山地屏障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功能。
(2)该市冬季气候相对温暖(欧洲冬季气候相对寒冷);晴天多,阳光充足,更适宜户外休闲活动;该市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园林众多,适合养老;离欧洲距离近,交通方便。
(3)夜间气温比白天更低,更为舒适;夜间,居民有更充足的休闲活动时间;国际游客众多且地处市中心,人流量大;市中心交通便捷,通达性高;消费、娱乐项目多样,吸引力大,集聚效应显著;夜市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经验积累深厚。
27.(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
(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 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
28.(1)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适合早、中、晚稻等生长;河湖众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洞庭湖平原等平原面积广大;多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2)一季稻生长周期较长,品质好;种植时间从4月初至5月底,较为灵活;劳动时间及生产资源投入少,生产成本低。
(3)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各村的优势;避免特色农产品内部竞争;推动整个甘棠镇协调发展。
29.(1)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生长周期短;地形阻挡冬季西北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多漫射光环境,林下适种面积广。
(2)2~3月降水少,用薄薄的细土覆盖可使种子与土壤中的水分结合,提高发芽率和发芽速度;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差,覆厚土会导致发芽后出土困难、种子腐烂;减少外界侵蚀种子。
(3)只采收植株地上部分,留下根部持续生产,减少播种年限,降低生产成本。
选择题解析:
1.D 2.B
1.据表中数据判断,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程度高,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但目前老龄化速度慢于甲国。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甲乙两国哪国老年人口数量多,AB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的增速,B正确;无法判断少年人口增长速度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关系,A错误;无法判断该国是否有国际劳务输出,C错误;无法判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与总人口增长的大小,D错误。所以选B。
3.D 4.D 5.D
【解析】3.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死亡率=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图即可判断该国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图中丁就是出生率黑粗线与自然增长率虚线距离最远的时期,死亡率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模式经历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增长缓慢阶段(高、低、高)和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由图可知:丁时期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低,那么人口死亡率应当高,符合最早时期人口原始低增长阶段高死亡率的特点,是最早的人口增长模式,排除ABC,所以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是丁→甲→乙→丙,答案选D。
5.人口模式的变化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国际移民只是改变该国人口机械增长,人口容量对人口自然增长影响不大,国内迁移与不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选D。
6.B 7.D
【分析】6.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该市利用自身优势,吸引大量人口和投资,成为“世界制造业之城””可知,2000年前,促进该市人口爆发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B正确;与养老环境和教育水平关系不大,AC错误;矿产资源贫乏,D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近十年,该市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有较快的增长,得益于生育政策调整和落户政策放宽,使户籍人口有所增加;同时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多,吸收人口大量流入,①③⑤正确;一直以来珠三角地区医疗条件都比较高,因此近十年该市人口增长快与医疗条件改善关系不大,②错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家财政补贴关系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C 9.D
【解析】8.由表中数据可知,南平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说明南平有生态盈余,生态环境良好,不需要外部资源供养,AB错。对比表中城市可知,泉州的生态赤字最高,为2.858,说明泉州生态压力最大,C对。表中城市只有南平为生态盈余,D错。故选C。
9.调整消费结构不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是合理有效措施,A错。福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已经表明其资源开发力度过大,出现了大量生态赤字,不能再继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B错。人口外迁会导致本地发展停滞,而且实际执行起来可操作性较差,C错。不同区域之间可以通过地域联系交换各自的优势资源,达到共同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目的,如福建可以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等优势换取本省短缺的资源,D对。故选D。
10.B 11.D
【解析】1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距河流距离7km处,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不适合人口分布,A错。据图可知,3500-4000m,人口总数累积频率曲线值增长快,说明海拔在3500-4000m的人口总数大,人口密度也比较大,B对。距河1~2km分布人口最多,密度最大,C错。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对。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强调的是距离,而水能资源和降水差异同距离河流远近无关,A和B错。当地人口流动小,河运交通通达度影响比较小,C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A 13.C
【解析】
12.从图中遗址点的分布特征可知,该地区的遗址主要沿着河流或者盆地内部分布。因为河谷、盆地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古人类农耕和狩猎。故选A。
13.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是气候要适宜,二是要有生存的必备条件,或者是农耕或者是狩猎。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①错误。该地区的地形有利于狩猎,沿着河流分布,水源丰富,利于生存,②③正确。该地区位于盆地内部,土壤多为流水堆积而成的土壤,非风力堆积而成的黄土,④错误。故选C。
14.A 15.D
【解析】14.①读图,根据图例,从2005年到2014年,住宅区的变化表现为面积扩大、分布集中,①对。②住宅区在功能上没有出现分化,②错误。③住宅区向西部和南部扩展,③正确。④不能体现用地更加集约的特点,④错。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住宅区受经济因素影响最大,A错误。受社会因素影响,常形成不同级别的用地区域的是住宅区,B错误。交通通达性对工业区影响较大,C错误。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故距市中心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
16.A 17.B
【解析】16.根据表中数据可知,③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说明城市化水平最高,为经济发达地区,对应北美洲;②表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低,说明城市化水平最低,为经济最不发达地区,对应非洲;①相对城市化水平稍高,推断为亚洲;④城市化水平较高,应为拉丁美洲(存在虚假城市化),故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亚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下列有关地区城市化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亚洲、②非洲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B正确。①、②目前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④拉丁美洲经济落后,为虚假城市化,目前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CD错误。故选B。
18.A 19.D 20.B
【解析】18.根据材料信息“成都平原”,“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可知:成都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可以种植双季稻、油菜。春季水稻返青,油菜花开,葱绿稻田和金黄油菜交织成烂漫的乐章,A对,故选A。
19.居住人口减少,生态环境应该得到改善,林盘数量应该增加,A错;城市房价上升、人居环境恶化是成都市城市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能反应林盘数量大幅减少的原因,B、C错;近年来,成都市附近因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用地转换成为城市用地,导致成都市附近林盘数量大幅减少,D对。故选D。
20.提高城镇化水平,会增加城镇用地,会导致林盘数量减少,A错;以林盘风貌为旅游资源,其中农家旅游型林盘即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又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B对;提高耕地利用率,对农家旅游型林盘的保护关系甚微,C错。随着农家旅游型林盘开发,或会增加乡村生活成本,D错。故选B。
21.B 22.B
【解析】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北省地形以平原为主,①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河北省辣椒栽培设施先进,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河北省辣椒种植品种多样,不同季节都有辣椒上市,③正确;市场需求量大不会影响辣椒的全年供应,④错误。所以选B。
22.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不能提高河北辣椒的市场竞争力,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2019年河北辣椒种植成本构成中人工成本超过50%”可知,当地辣椒种植,人工成本较高,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当地辣椒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辣椒的市场竞争力,B正确;推广全年温室栽培,会导致辣椒栽培的费用上升,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C错误;土地租赁费用在辣椒种植成本中占比较小,降低土地租赁费用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23.C 24.D 25.B
【解析】23.据材料,该地位于安徽省,据图可知,该地东南部主要为水田及田垄,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布有旱地及其他用地以及经济林,地势较高,故该地地势总体上从西北向东南降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据图,该地住宅分散分布,田地和住宅交错相间,便于田间管理,D正确。住宅分散需要修建更多的交通线路来沟通各区域,不便交通出行,A错误,防洪避险应将住宅分布在远离山区的地方,与住宅分散关系不大,B错误,住宅分散与生活取水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25.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图中水田旱地均有分布,判断有水旱轮作方式,住宅数量较多,生产规模较小)B项正确;图中住宅分散,水田和水塘面积狭长显然不具备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特点,AC错误;图中公路数量少,交通条件显然不是城郊地区,D项错误,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