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单元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8 06:2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一、单选题
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45°,a=6,b=3,则B的大小为( )
A.30° B.60°
C.30°或150° D.60°或120°
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1∶2∶3,则a∶b∶c=( )
A.1∶2∶3 B.3∶2∶1
C.2∶∶1 D.1∶∶2
3.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已知向量,,,则与的夹角为( )
A. B. C. D.
5.在中,角的对边分别是向量向量,且满足则角( )
A. B. C. D.
6.在菱形中,,,,,若,则( )
A. B. C. D.
7.在平行四边形中,,则( )
A.-5 B.-4 C.-3 D.-2
8.在中,,,分别为,,的对边,为的外心,且有,,若,,则( )
A.0 B. C.1 D.-2
9.己知,,与的夹角为,若向量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0.已知圆内切的三边,,分别于,,,且,则角( )
A. B. C. D.
11.在中,,的中点为,若长度为3的线段(在的左侧)在直线上移动,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AD=DM,N是线段BD上的动点,过点作AM的垂线,垂足为H,当最小时,(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名传千古,流芳后世.如图,在滕王阁旁地面上共线的三点,,处测得阁顶端点的仰角分别为,,.且米,则滕王阁高度___________米.
14.已如,,,,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
15.若向量=(1,1)与向量=(1,x)的夹角为锐角,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6.已知的面积,且,则S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向量,求满足的和的值.
18.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和两条索道,,如图所示.山顶处有一个宾馆,宾馆需要将储存在处的一批蔬菜一次性运送到宾馆处,有三种运输的方案:方案一,先将这批蔬菜运送到处,然后由挑夫(专门负责将山下物品以肩挑的形式将物品运送到山上的工作人员)从处挑到处;方案二,先通过索道将处的蔬菜运送到处,然后由挑夫从处挑到处;方案三,通过索道直接将处的蔬菜运送到处.已知,,,,挑夫挑这批蔬菜每走的山路,宾馆需支付元的费用,将这批蔬菜从处运送到处,宾馆需要付出元的费用,两条索道运送这批蔬菜每需要付给景区相关部门元的费用,问选择哪一种方案,可使宾馆付出的费用最少?(参考数据:,)
19.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
(2)若是边上一点,且的面积为,证明:.
20.已知中,角、、的对边分别为、、,.
(1)求角;
(2)若,,求的值;
(3)若,,求.
21.如图,有一景区的平面图是一个半圆形,其中O为圆心,直径的长为,C,D两点在半圆弧上,且,设;
(1)当时,求四边形的面积.
(2)若要在景区内铺设一条由线段,,和组成的观光道路,则当为何值时,观光道路的总长l最长,并求出l的最大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先由正弦定理求出sinB=,可得B=30°或B=150°,再由a>b,得A>B,从而可求出B=30°.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
即,
解得sinB=,
又B为三角形内角,所以B=30°或B=150°,
又因为a>b,所以A>B,即B=30°.
故选:A.
2.D
三角形中,由角的比例关系可得A=30°,B=60°,C=90°,结合正弦定理即可求a∶b∶c.
【详解】
在△ABC中,有A∶B∶C=1∶2∶3,
∴B=2A,C=3A,又A+B+C=180°,即A=30°,B=60°,C=90°,
由正弦定理知:a∶b∶c=sin A∶sin B∶sin C=sin 30°∶sin 60°∶sin 90°=1∶∶2.
故选:D
3.C
利用向量模的三角不等式可求得的取值范围.
【详解】
因为,所以,,即.
故选:C.
4.A
先计算向量的模,再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将展开,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因为,所以,
又因为,设 与的夹角为 , ,
所以 ,即 ,
解得 ,故 ,
故选:A.
5.C
根据向量的数量积运算结合条件可得,再由正弦定理可得,然后由余弦定理可得答案.
【详解】
由已知得
再根据正弦定理有,,即.
由余弦定理得,,所以
因为所以
故选:C
6.D
作出图形,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得到是的中点,根据已知求出再根据即得解.
【详解】
作出图形,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因为
因为,所以,即是的中点,
所以
所以,由题知.

故选:D
7.A
根据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意义,结合向量的数量积运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
,,


故选:A
8.B
设三角形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运用三角函数的和角公式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得,,,再将的两边点乘,,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和性质,可得,的方程组,解方程可得,的值,即可得到所求值.
【详解】
解:设三角形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
,,
可得,,
即为,即有,
可得,,
所以,
因为
所以,,
若可得,
即有,
化为,
又可得,
即有,
化为,
解得,,
则,
故选:B.
9.C
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运算性质及三角不等式计算判断.
【详解】
因为,,与的夹角为,
所以,,,
所以满足,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选:C
10.C
设的内切圆半径为,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可得,进而可得,即可求角.
【详解】
因为圆为的内切圆,设其半径为,
由可得,
两边同时平方可得:,
即,
因为,即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
所以,
故选:C.
11.B
先根据正弦定理求得,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对称性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得所求的最小值.
【详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
以BC所在直线为轴,则,
则表示轴上的点P与A和的距离和,
利用对称性,关于轴的对称点为,
可得的最小值为=.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距离和的最小值的求法,考查坐标法,属于中档题.
12.C
先分析得出点与点重合时,的模最大,即最小,进而得解.
【详解】

由图易知,向量所成的角为钝角,
所以,

,当最小时,的模最大,
数形结合易知点与点重合时,的模最大,即最小,
,,
是的中点,
则.
故选:.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运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3.
设,由边角关系可得,,,在和中,利用余弦定理列方程,结合可解得的值,进而可得长.
【详解】
设,因为,,,
所以,,,.
在中,,
即①.,
在中,,
即②,
因为,
所以①②两式相加可得:,解得:,
则,
故答案为:.
14.32##1.5
根据向量垂直数量积等于,结合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即,所以,
所以,可得:,
故答案为:.
15.
设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由结合夹角为锐角求解.
【详解】
设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则
因为夹角为锐角,
所以,即 ,
所以 且
解得 或 ,
故答案为:
16.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变形出,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代入已知等式计算即可求出的最大值.
【详解】
解:,即,,
分别代入已知等式得:,即,
代入得:或(舍去),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则面积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17.
利用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由,得.
即,解得,即.
本题考查了向量线性坐标运算,需掌握向量数乘的坐标运算法则,属于基础题.
18.选择方案三运送这批蔬菜宾馆付出的费用最少
利用正余弦定理分别计算的长度,再计算运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因为,
所以,即.
因为,故
所以(舍去),所以.所以.
在中,由题意知,,所以.
因为,由正弦定理,解得.
在中,由余弦定理

即,解得(负值舍去),.
利用方案一运送这批蔬菜宾馆付出的费用为:(元)
利用方案二运送这批蔬菜宾馆付出的费用为:(元);
利用方案三运送这批蔬菜宾馆付出的费用为:(元)
因为,
所以选择方案三运送这批蔬菜宾馆付出的费用最少.
19.(1);(2)证明见解析.
(1)由正弦定理得,代入条件求得,由条件知,从而求得;
(2)由三角形ACD面积公式求得,由余弦定理求得,从而证得.
【详解】
(1)解:∵,∴,
又,∴.
∵,∴,,,
故.
(2)证明:∵,
∴.
由余弦定理得

∴,故.
方法点睛: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将边角互化,根据条件求得未知量,结合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20.(1);(2);(3).
(1)由正弦定理边角互化,求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
(2)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的乘积,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的值;
(3)由正弦定理求解得,再由平方关系求解,由二倍角关系求解、,所以得.
【详解】
(1)由及正弦定理得:

即,
,,,
解得:或(舍),又,所以;
(2),;
由余弦定理得:,
解得:.
(3)由正弦定理可得,且,则为锐角,
所以,,,
,.
方法点睛:在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时,一般全部化为角的关系,或全部化为边的关系.题中若出现边的一次式一般采用到正弦定理,出现边的二次式一般采用到余弦定理.应用正、余弦定理时,注意公式变式的应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注意角的限制范围.
21.(1);(2)5
(1)把四边形分解为三个等腰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得解;
(2)利用表示(1)中三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利用正弦定理分别表示,和,令,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即得解.
【详解】
(1)连结,则
四边形的面积为
(2)由题意,在中,,由正弦定理
同理在中,,由正弦定理

时,即,的最大值为5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综合实际应用问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数学建模,转化划归,数学运算能力,属于较难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