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42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42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9 09:54:26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联合国建立的时间,掌握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概况及意义。
2、了解中美建交的背景,知道中美建交的过程及意义。知道中日建交的情况。
3、了解多边外交的背景,掌握多边外交的表现及影响。
4、探究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和中国外交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原因,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
5、感悟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联合国是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________组成的国际组织。
①中国是联合国_______和___________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背景:
②由于____的蓄意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___________长期非法窃据。
1945年
主权国家
国民党集团
美国
创始国
安全理事会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
(2)会议: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左图为1971年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激动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大笑。被记者拍下,这张照片在新闻摄影展中展出。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乔的笑》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案通过后,出席联大的各友好国家的表热烈鼓掌欢呼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西方报道
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The Chinese are coming)
3.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 随着亚非拉一批新兴独立国家加入联合国,到20世纪6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在联合国总数中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席位,打破了少数国家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毛泽东曾表示:“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材料二 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材料三 1969—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二、握手相谈开新篇
——中美、中日建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什么对策?
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时间?原因?
材料四:“艾森豪威尔(1953—1961年美国总统)发出同样的警告,说只要不伤及平民,他认为美国没有理由(对中国)不使用核武器……”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二:“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中国等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 ----《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
威胁
1951年
禁运
材料三:
材料一:
包围
封锁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1)背景 :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材料二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②中苏关系恶化,改善中美关系可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也难以继续下去。……为了摆脱困境,尼克松试图改善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
③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欲改善中美关系,增强对付苏联的实力。
中国方面(主观)
美国方面(客观)
国家利益
材料研读:想一想,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
共同利益要求
美国:
(1)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2)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3)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4)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重要作用;
中国:
(1)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3)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4)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国家间“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
缓和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举行会谈。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等与他举行多次会谈,着重就台湾问题以及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安排等进行磋商。16日双方同时发布了会谈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
毛泽东
接见基辛格
(2)破冰前夜---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周恩来
接见基辛格
(3)破冰之旅--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
跨洋握手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结果:中美正式签署《联合公报》
意义: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1979年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内容: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关系变化:中美由敌视走向正常化。
1971年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未建交
邓小平与卡特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问题
2.中美建交历程:
小球转动大球
“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基辛格博士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中美建交公报》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中美敌对时代
中美关系正常化时代
历史性握手
1972年,尼克松访华。
思考:“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3.中美建交的意义
①中美建交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两国建交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得到发展。
②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③促进了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发展两国关系;
(2)坚持中美建交三原则;
(3)加强各领域合作、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恐怖主义;
(4)以谈判解决贸易争端,坚持互利共赢……
2、对中美两国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1)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前提下,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2)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合作应大于分歧,两国应加强合作对话,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
……
探究
4.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迅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展开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5. 70年代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中美、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0-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原因?
有人曾形象地将中国70年代三件外交大事比喻为“梅开三度”,请你说说这三朵梅花的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缓和
中日建交
国力增强地位提高
三、互利共赢谋宏图
——全方位外交
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军事威胁论
粮食威胁论
经济威胁论
网络威胁论
环境威胁论
……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世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举措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1.背景:
3.全方位外交的表现:
①双边外交: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④全球问题: 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高峰论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作为正式代表出席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主持圆桌峰会并宣布中国将于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岘港举行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中国上海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中国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欧盟)。
宗旨是为推动以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以往惯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列席该组织的会议。20国集团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该集团的GDP占全球经济的90%,贸易额占全球的80%,因此已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金砖国家(BRICS),因引用了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和南非(South Africa)的英文首字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而得名。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
亚信会议现有成员国26个、观察员国和组织11个,横跨亚洲各区域,涵盖不同制度、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广泛代表性。亚信的宗旨是通过制定多边信任措施,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亚洲和平、安全与稳定。现已制定军事政治、新威胁新挑战、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领域信任措施。
亚信峰会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成果:
三、全方位外交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3)中国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三、全方位外交
4、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根本原因:国家实力)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课堂小结
结束
1.1971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国代表出席万隆会议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中美建交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新中国的敌对状态长达( )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B
课堂练习:
3.中非友谊历史悠久,毛泽东当年曾深情地说:“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1945年,中、苏、美、英等50多个国家通过《联合国宪章》
B.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表达了亚非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
C.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课堂练习
4.(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摘编自八下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1979年1月1日,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不仅翻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同时也对世界格局的演变带来了深远影响。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今天,中美已经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对象国,每天有超过1.4万人乘坐航班往返于太平洋两岸,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40年来,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摘编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中美建交之前,美国一直奉行着什么样的对华政策?这样的政策后来因何改变?
(2)1972年访华的是美国哪位总统?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
(3)2022年是中美建交多少周年?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中美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或敌对、敌视等都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尼克松。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43。国家利益是决定国家关系的主要因素;中美两国之间既有冲突又有合作,但合作符合双方的长久利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