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情”“法”合一,赏析佳句(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情”“法”合一,赏析佳句(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7 22: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突破10 诗歌鉴赏 “情”“法”合一,赏析佳句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梅
[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请赏析结尾画线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晚登城北门
[宋]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请简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房明府①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唐]李嘉祐
君为万里宰,恩及五湖人。
未满先求退,归闲不厌贫。
远峰晴更近,残柳雨还新。
要②自趋丹陛,明年鸡树③亲。
注 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通称。②要:应该。③鸡树:古代中书省的别称。
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杂题
[唐]张祜[注]
积潦池新涨,颓垣址旧高。
怒蛙横饱腹,斗雀堕轻毛。
碧瘦三棱草,红鲜百叶桃。
幽栖日无事,痛饮读离骚。
注 张祜:唐代诗人,官场失意,遂隐居以终。
结合全诗,对“痛饮读离骚”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裴侍御归上都[注]
[唐]张谓
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 此诗作于潭州(今长沙),诗人时任潭州刺史。上都,指都城长安。
颈联“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是后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赏析其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台杂书
[南宋]钱选①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王粲②忆秦空有恨,杜陵③入蜀更无家。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注 ①钱选:南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和诗人。②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曾因长安战乱,南下荆楚避乱,著有《七哀诗》等。③杜陵:杜甫,号少陵野老。
请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江景
[宋]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注]。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 湘灵:湘水女神,相传原为舜妃。《楚辞·九歌》有《湘夫人》。
结合全词,从艺术结构和手法角度赏析“人不见,数峰青”的精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警示
1.理解句意有偏差。赏析句子的前提是读懂句意。考生常常对句子的写作对象,是实写还是虚写都未弄清楚。
2.表达技巧判断不准不全,效果分析不到位。句子赏析是综合性鉴赏活动,涉及句式、炼字、常用技巧及结构等多方面赏析。考生往往对句子所用的表达技巧判断单一,尤其是忽视结构技巧及其效果。